投資只會賠錢 嗎?拒絕投資前,先看如何「 漫步華爾街 」

投資只會賠錢 嗎?拒絕投資前,先看如何「 漫步華爾街 」

Google 廣告

前陣子跟一位60歲的朋友聊到我退休後靠股利過日子,前輩說,千萬不要,因為 投資只會賠錢 ,後來又有位二十幾歲的朋友來訊說投資風險太高了,問我儲蓄險或定存好不好,我說我不是專家,不能給建議,不過現在存定存10萬,一年後拿到大概800元利息,拒絕投資前,先看長青經典「 漫步華爾街 」。

投資只會賠錢 嗎?

投資是不是只會賠錢?像是這位60歲的前輩和20幾歲的晚輩這麼強烈的感受,討論當下我都覺得自己再多講幾句只會讓自己像得逞動機強烈的詐騙份子😁,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我跟朋友聊到我的退休後理財得到這樣的反應,再更久之前,有位老同學也給我「投資,不要吧」的反應,也有人跟我說「我不需要投資」。

可是對我來說,不投資不行,我過不下去存定存10萬,一年後拿到大概800元利息,然後看著退休金一天一天減少的日子, 我是三年多前49歲退休,剛退休時對退休金會不會不夠用很緊張,畢竟我距離可以領勞保年金的日子還很遙遠。

退休到現在三年多,我的投資部位經歷Covid-19疫情,曾經帳面有虧損大約10%,還記得那次股災最嚴重那幾天我正好在醫院照顧長輩,但是我沒有什麼擔心害怕。到現在扣掉這三年多我花掉的生活費,我的退休金還是成長的。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把投資看成是牛鬼蛇神?因為有很多沒有正確投資心態想快速致富的人在參與市場,讓沒有仔細了解過的人以為投資就是在投機,也有不少複雜的投資方式在媒體上放送,讓人覺得投資很困難,這輩子不可能學會。

那要怎樣才能得到正確的資訊呢?

我想推薦的這本經典的書已經有很多人寫過書評,我還是想寫,因為它實在太經典了。

我不知道能不能讓前面說的兩位分別是60歲和20歲朋友願意採取行動來閱讀並且扭轉他們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一本書可以從1973年初版到現在都已2021年,都快50年了還在熱銷,那應該很難有人夠資格批評這本書推廣的投資理念是妖魔鬼怪了。

推薦發行快50年的「 漫步華爾街

我想推薦這本書的名字叫做「 漫步華爾街 (A Random Walk down Wallstreet) 」,書名中有「華爾街」,聽起來好像是教人頭髮梳得油亮,在市場上拚搏來致富,其實一點也不是,書名副標「 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 (The Time-tested Strategy for Successful Investing) 」才是白話來說這本書要表達的,也就是經過時間考驗的投資策略。

這本暢銷將近50年的神書,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波頓·麥基爾(Burton Malkiel)。

  • 說暢銷50年可別以為這本書是古書,再將進50年的時間,每過幾年作者就會更新一次書的內容,像是我上一版買的是2017年版,最近我又買了2021年的最新版,這次的最新版中的更新包括像是作者加上了分析最近很熱門的比特幣可不可以投資。
投資只會賠錢 嗎?拒絕投資前,先看如何「 漫步華爾街 」
左邊紅書皮是2017年的版本,右邊黑金書皮是2021年版,如果還是偏好紅書皮,也有博客來專有書皮是紅色的,只是買的時候要看清楚是2021年版
  • 說作者是教授,讓人感覺理論,的確書裡面有些艱深的理論,不過書的最後一部分Part 4卻是滿滿令人驚喜、如獲至寶的個人理財實務。
Google 廣告

一本 「教你慢慢賺,但一定會變有錢的書」

看了這個段落的標題, 一本 「教你慢慢賺,但一定會變有錢的書」 ,對投資敬而遠之的朋友是不是又開始懷疑我果然是個不折不扣的詐騙份子🙄,請放心,我永遠不會有一天去成立什麼投資Line群組來請君入甕😁。

請先耐心看下去,我為什麼要這麼說· · ·

在第1章 磐石與空中樓閣理論,作者將投資分成這兩種門派:

  • 「磐石理論」:強調的是「股票的價值應該以穩定的獲利為依據,而獲利則是來自公司未來能夠發放的股利」。最成功而且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巴菲特了。
  • 「空中樓閣理論」:強調投資主要是投資人心理因素運作的結果,「只要別人願意出高價,價格根本不是問題,這沒什麼道理可言,純粹是大眾心理。聰明的投資人要做的就是比別人搶先一步,在最開始的時候就進場。」

在台灣財經媒體報導的文章中,兩種理論的支持者都有,有許多人會嘗試預估公司的獲利和股利來評估股價,也有人會學像是KD值這種技術分析來預測市場走向,你偏向是哪一派呢?

這本書的書名 「 漫步華爾街 (A Random Walk down Wallstreet) 」 ,也就是說股市的走向是一種隨機漫步。

所謂隨機漫步 ( Random Walk) ,意思是說「未來的發展和方向不能依據過去行為來推測」,所以「短期的股價變動無法預測,理財顧問、盈餘預測或是技術線圖都幫不上忙。」

看到這裡,不相信投資的人有沒有覺得很安慰 😁自己果然是對的 ?

你關上耳朵不想聽的投資言論,的確可能是騙很大,財經版面上這些所謂基本分析或是技術分析的專家講的極有可能自以為是,但實則和胡言亂語相差不遠而不自知,因為市場其實根本無法預測,它其實是胡亂的隨機漫步!

那這本書到底是要宣揚哪個門派呢?作者在第一章中有特別提到,

「本書不是投機指南,不保證可以一夕致富,也不是要宣揚股市的奇蹟。老實說,這本書的副書名應該定為《緩慢而穩定的致富書》(To Get Rich Slowly but Surely Book)」

如果我來俗話不文雅的翻譯,我會翻譯得更白話一點,那就是「教你慢慢賺,但一定會變有錢的書」 😁 。

投資只會賠錢 嗎? 如何慢慢賺,但一定會變有錢?

這本書雖然讀起來不輕鬆,但是辛苦讀過之後卻很值得,一輩子受用,而且如果說全書分為四大部分,就會覺得脈絡很清楚了。

到底如何「慢慢賺,但一定會變有錢」,秘密藏在Part 4。

如果讀起來覺得很艱澀,你也可以直接跳到Part 4看答案,但是反覆地看Part 1到Part 3 卻可以有助於讓你保持頭腦清醒,避免不小心被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洗腦。

Part 1:股票與股價

如前面段落提到的,第一章在講磐石理論和空中樓閣理論,最後其實都不敵市場的隨機漫步。

而第2章到第4章則是回顧過去曾經發生過的投資市場泡沫,像是2000年代初期的網路泡沫,在高張的市場中很容易以為這次不一樣,市場樂觀的時候感覺高點不會有盡頭,但是幾次的歷史上的投機泡沫卻是很好的警惕,在霍華馬克思的「投資最重要的事」這本書中也做了類似的歷史回顧。

跟這些大師學習正確的投資心態,做好風險控管,其實投資不可怕,投資也能變有趣。

Part 2:專家與贏家

第5-7章延續第1章的磐石理論和空中樓閣理論,仔細介紹技術面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作者一一剖析為什麼這些看似精密、有學問的分析,也都會失靈, 專家不一定是贏家,大師級的巴菲特或是達里歐在2020年的Covid-19股災中也是會跌跤。

如果你還是想要進行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作者也有入門的介紹,看起來作者不是不會這些東西,只是他認為懂這些東西並不會讓投資成果變得比較高明。

如果不是自己做這些分析,而是交給專業的基金公司來做呢?

作者引用標準普爾公司的報告提出2018年的報告數字,「單看五年間的數字會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主動式基金表現得比它們追蹤的指數還要差」,「就算看15年的數字,結果也一樣,而且不管是債券市場或是股票市場,指數投資都是個聰明的投資策略」。

所謂指數投資,就是現在在台灣也越來越多人加入的ETF。

退休後我也遠離了基金公司和理專:市場震盪 ,關於理專、 退休資產配置&我的金酸莓基金

Part 3:全新的投資技術

第8章在說明投資上很重要的觀念,也就是風險和報酬的關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想要存10萬只領到800元的利息,那就要投資,並且承擔風險· · ·

可是大多數人不喜歡輸的感覺, 那麼要怎樣控制風險呢?

作者引用哈利.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的投資組合理論說到,

分散投資是散戶降低風險的明智策略

甚至不只是在本國的投資標的中分散,如果能做一個分散於全球的投資組合,那麼分散風險的效果會更好。

也有一派說法認為投資要專注,只專注研究幾檔股票就好了,因為這些人都說自己賺了大錢,這我也不能否定別人的成果,這幾年大多頭,各式各樣的投資方法也許行得通的機率都會比較高,不過· · ·

如果是投資新手很害怕虧損,或跟我一樣是萬萬不能失手的退休族,我想,書中所提到經過嚴謹的證明,分散投資才是王道。

第9章講到像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因為我念金融相關研究所,這個正好讓我複習一遍投資學,如果你沒有相關的背景,實在覺得太艱深,那麼跳過這一章我覺得是不影響往下讀下去的。

第10章是有關於行為財務學,聽起來好像很嚴肅,但其實這一章很值得一看,我覺得這一章點出了為什麼很多人怕投資的根源,因為在我們四周充滿了不理性的投資行為,讓我們以為投資就是這樣瘋狂和危險。作者提出產生不理性投資行為的因素有四種:

  • 過度自信
  • 偏誤的判斷
  • 從眾心理
  • 損失規避

在這章的後半段,作者也相對提出幾個對於投資行為的提醒,我覺得很值得反覆思考之後形成自己的投資哲學。

第11章提到Smart Beta與風險評價,這一章我也覺得如果實在嚥不下去可以跳過,不過很多人有投資的元大高股息0056就是一種Smart Beta投資策略下的產物,我覺得可以列為第二輪、第三輪再複習這本書的時候多少也看一下這一章。

整體來說,Part 3不容易閱讀,但是如果真心想要了解投資,那麼也不急於一兩天把這本書看完或看懂,可以先快速掃描一遍,之後再讀第二遍、第三遍,我覺得對於學到穩當的投資方式非常有幫助。

Part 4 愜意漫步華爾街

前面三個Part都在為Part 4暖身,這最後的Part 4當然是這本書的重點,也就是到底如何「慢慢賺,但一定會變有錢」的秘方所在。

Part 4 因為是本書的結論,而且是作者彙整出可行的執行方案,不難閱讀,我就不做過多的導讀,但是讓大家看看到底可以讀到什麼秘方。

  • 第12章 個人理財的10項練習(除了股票,作者特別提到要了解債券投資,針對高收益債也提出了他的看法)
  • 第13章 股票與債券的報酬
  • 第14章 做好人生的投資規劃 (包括像是資產配置5原則,還有人生四階段投資指南)
  • 第15章 進軍股市三大步(作者建議指數化投資,也具體列出建議的ETF,一定要記得看到附錄的列表!另外作者也沒有完全排除個股投資,他針對想要自己選股的投資人,也列出了選股的法則)
Google 廣告

斷言 投資只會賠錢 之前該做的功課

如果沒有看過幾本投資的經典就排斥投資,把投資和詐騙與投機畫上等號,然後一邊擔心退休金不夠,或是不知道哪天才能退休,我覺得很可惜!

投資很困難嗎?其實是很多人想要展現自己好像很聰明很有學問,營造出投資很困難的感覺,如果可以耐著性子看完這本書,特別是熟讀Part 4,然後照著實作,那麼你會發現理財可以簡單,投資也並不是只會賠錢。

因為這本書字數比較多,Part 1到Part 3又有些比較難讀的部分,所以作者又出了實務簡易版「漫步華爾街10條投資金律(The Random Walk Guide to Investing)」,我也買來看了,不過我還是推薦看過 「 漫步華爾街 」 本尊暢銷原作,這本實務簡易版就當成複習重點了。

另一本我也推薦的投資經典:「 投資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看了兩遍的書之重點整理

退休金如何投資 ?做好功課,投資並不難。

延伸閱讀:

歡迎在下面留言與分享,或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與交流。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