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賠錢怎麼辦 ?前陣子股市行情很高昂,卻也有人兩三個月就賠了上百萬;有人說該賣掉 停損 ,等往下掉再低接,怎麼設停損點?如何面對虧損是投資理財最想翹掉,但一定要上的課。我不是理財專家,也不是民間高手想來華山論劍。我只是從最近朋友的虧損回想起我的股票賠錢經驗。
本文於2018/10/15初版,2021/10/4修訂。
2008年,金融海嘯下,我和我的朋友
2008年金融海嘯那時候我還沒有投資股票,只有一些基金,記得當時傻傻扣了好多年的一個月5000元富達歐洲小型企業基金,共扣了35萬元,後來數年多頭上漲,漲到100多萬。
那時銀行理專跟我說,待時間到可贖回時會通知我,他會幫我看好點。結果理專沒通知我,他竟離職去了😨。
那時工作繁忙,一下不留神,最後那100多萬在金融海嘯的襲擊下腰斬到剩60多萬,我終於撐不住賣了。
實在是最沒技巧的投資者現形記,差不多是在最低點時賣出😂,只能說幸好是買在更低點,所以還是有獲利的。。。
- 如果買在最高點的100多萬時,並且all in
- 又如果我當年正想做個40歲的早退族卻面對腰斬,
這篇就是血淚的故事了。。。
在那同時,我有個朋友在吃飯的時候告訴我,她已經在虧10%時把基金全數停損賣出,後來又聽她說又再陸續投資回來。現在想起來覺得她真是太神了!要我砍掉一部分可以,但要全數認損出清這檔事,即便是我現在又長(老)了10幾歲,應該要能夠老僧入定,我覺得我還是下不了手。
2021年,我的朋友和驚滔駭浪的航海王
前陣子一位朋友跟我說他七月時跟上了航海王,結果現在慘賠,我沒有問他是賠多少,但他說本來在想要退休的,現在看起來是得暫緩了,小生意得繼續努力。
朋友不是這一波唯一的苦主,網路上有不少哀嚎的聲音,從年輕人到中年人都有。明明大盤大漲,自己卻慘賠,這種經驗真是很寶「貴」。
我跟朋友說,退休金不要全部拿去做飆股,放到0050、006208、0056,或是其他幾支我不會背代號的ETF都好,回頭是岸吧。可是他覺得什麼指數投資丶存股之類的東西太慢太無聊⋯
感覺他只是覺得這是股市上交的學費,勸他可能是我太多事了,不過雖然不是我的錢,我還是覺得好可惜。
萬一他的長榮是買在2021/7/6最高點233元,到2021/10/4收盤是102.5元,三個月跌了一半。
巴菲特也會犯的錯
賠錢的股票該不該 停損 虧錢賣?一般人會兩難的點:
- 如果現在認賠賣掉,萬一一賣就漲了呢?這種心情可以理解,我也有這種經驗,我退休後剛開始投資股市的時候曾停損仁寶,賣在最低點的16塊多,我一賣掉就漲了😂。
- 如果不賣繼續持有,就是每天看著退休準備金跟著航海王在大海中載浮載沉,心情不安定。
這一兩年最有名的一個認賠停損賣掉股票之後,股票卻大漲的案例,竟然是發生在股神巴菲特身上。2020年他買進航空股之後不久又改變主意賣掉,結果後來航空股報復性反彈,惹得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揶揄他,這輩子都做對就是錯賣了航空股。
連股神都會失誤,如果有天在股票上跌跤,也別責怪自己。
只是,巴菲特資產龐大,失誤一次不過就是被酸言酸語一下,他仍是令人尊敬的巴菲特。可是我們一般人的退休金有時候要重新來過會很難,大的失誤有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股票賠錢怎麼辦 ?買股之前要設定的停損點
下面是需要小小動腦的數學,假設一股股票100元,跌了15%之後變成85元,這時候再漲回100元,需要的是18%的漲幅。
如果是跌50%呢?那就是需要從腰斬的50元漲100%,才會再回到100元,等於需要加倍的力氣。

這也是為什麼講到停損賣出的時候,我看到一些國外的文章會說在跌到7%-8%的時候就該採取停損賣出行動,在台灣我看到過是設定在15%,因為再跌更多,要再翻身,難度就大大提高了。
從上面包括我的三個虧損案例:
- 當然是我當年那位戰勝金融海嘯的朋友最厲害,在10幾趴虧損時停損賣出,之後又再分批用低價買回。
- 我這當年上班忙碌糊里糊塗者,在金融海嘯中資產腰斬,幸好當年是用閒錢小額投資,實際也還是有獲利。
- 像是我朋友的長榮,如果跌了一半終於忍不住想停損,得要漲100%才能回來。也許會覺得航海王前幾個月不就是這樣翻好幾倍上來的,要再漲一倍一點也不難,可是求神也不能給保證,雖說永遠要對未來抱著希望,但面對退休準備金折損還是會很煎熬。
當然事後諸葛一下,看起來在10%上下的時候就停損,是最佳的選擇。
最近在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作者查理蒙格,也就是和股神巴菲特默契十足的數十年合夥人,他在書中提到「避免犯下大錯,避免資金持續虧損」。
股票賠錢怎麼辦 ?我克服虧損的經驗
前面我說了事後諸葛的話,但事後諸葛一百遍也沒有用,如果不幸面對比較大的虧損,捶胸頓足無用,也許就是得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恢復,那總是得面對,不過,不如趁這個機會好好重新調整投資的心態。
我並非股票老師或專家,找了一些文章,綜合彙整我自己過往的投資經驗,筆記一下提醒自己,這幾天股市又不平靜,也提供讓大家參考
承認自己的無知:分散投資 vs 整筆、重押投入
如果整筆重押知道一定會獲利,那當然重押的效果是最快速,但問題是誰有把握有利的情況一定會發生?
當年我那金融海嘯資產腰斬的慘例,其實算算還是有獲利,因為我不是重押,我是好幾年慢慢買下來的。
連股神巴菲特也有失算的時候,我選擇就承認自己的無知吧。
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中,蒙格還提到,「關心別人賺錢比自己更快,是一種致命的罪」,他還說「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看到股市瘋狂的狀況,連股市小白也瞬間認為自己是股神,看到好像大家都發財了,不全部家當一起背上船出航很可惜。但就是這種不知「哪來的自信」,很容易讓人陰溝裡翻船。
我也覺得很可惜的是,因為有些人不明就裡成了股市韭菜,也同時讓投資被汙名化,很多保守的人也不明就裡跟著對投資敬而遠之。
實在覺得投資上還是看看大師的經典,獲得正確的觀念是第一步:
仍然承認自己的無知:分散投資 vs 單戀一枝花
有些人會說專攻幾檔股票,研究清楚就夠了,「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蒙格也有說,「一生中其實只要把握到幾次的機會就夠了」。
問題難在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掌握精確,我就不會。
就拿兆豐金來説,我也有一些兆豐金的股票,因為是官股銀行,我想那比投資其他飆股當然風險是小得多,可是如果重押兆豐金呢?我這退休族還是會擔心⋯像是2008年的時候代表股市大盤的0050,最低價是最高價的43%,但是兆豐金曾經跌到7.82元,只有最高價的28%,波動比大盤劇烈。

我沒有把握萬一有天兆豐金又再度波動比大盤高的時候,我這日漸衰弱的心臟是否能撐得住。
我承認我對單一個股沒有把握,所以我選擇投資分散投資0050、0056、006208,還有分散投資市值前50大公司中幾家公司的股票存股作為退休後的現金流,萬一哪一支出問題,都只是我的資產的一小部分。
我不會偏離航道去重押航海王,當然我錯失了幾個月就致富的機會,但是我也不會在市場大漲時人家在船上宴會,我要辛酸想著如何乘小艇才可以盡快離開這傷心地。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蒙格說,「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如果要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那麼,你注定一敗塗地。」
我用過的脫困小伎倆
如果你有一個不錯的時機,可以把虧損的股票換成0050元大台灣50或是006208富邦台50,回歸大盤,責任就不在你自己。
2020年Covid-19股災期間我就把手上的幾張虧損的南僑《我那時買的價位是60元,股災時跌到39元時賣了》,在幾乎是股災最低點換股到0050/006208,我心想如果股市續跌,那是我的命,不是我又選錯股,後來0050/006208隨股市漲起來,換股後獲利九成,幫我成功脫困,現在股市大漲之後,南僑是50.7元(2021/10/4),還沒回到股災前我的買價60元呢!
當然現在股市已經高漲,要找到這樣的時機要看運氣,像是現在要用0050/006208來救航海王難度的確是很高。
不過如果可以早日承認自己的無知,早日回歸市場,用ETF指數投資校正選錯股的問題,對於跟我一樣的股市低手,應該沒有更安全的選擇了,換到定存去也是死巷一條。
經過這些虧損及脫困的經驗,現在我對於投資有比較強的堅持,看到財經雜誌上的明牌就直接跳過去,寧願把時間拿來唸日文、看古蹟。
股票虧錢怎麼辦 ?讓我安心的資產配置
在我退休之後遇過兩次比較大的股市震盪:
- 第一次是台股在2018/10/11跌破萬點,那時有人說基本面很好不必驚慌,也有人說這是大跌的開始。我們來猜也和專家一樣,都各有一半猜對的機率😁。
- 第二次是2020年三月的Covid-19股災,台股又是跌破萬點,這一次,大師包括巴菲特、霍華馬克斯、達里歐全部看衰猜錯,股市瘋狂漲到現在。
第二次股災的時候我還寫了「股市大跌,退休投資該怎麼辦 ?我正在做這3件事」這篇文章,然後啟動我的龜速前進計畫,但至少我沒有從股市彈開。
最近股市又震盪,經過Covid-19股災的經驗,我覺得自己更淡定了。我之所以淡定的原因,是因為資產配置的方式,是因為我不是所有家當都在股市裏,萬一暴跌,我除了擔心一下,還能進場撿便宜。
退休後重看綠角有關ETF和資產配置的書,也看了樂活大叔的書,開始往指數投資和理想的退休資產配置移動,因為後來又陸續看了一些國外有關資產產配置的文章,目前是以資產配置的方式為主。
- 關於指數投資和資產配置的書推薦: 「漫步華爾街 」 / 「鄉民的 提早退休計畫 」
我也試過樂活大叔的KD值進出法,他的這套方式想一想風險是不大,我也小試過得手,現在我的朋友只要有投資,幾乎都會背了他的方法,應該是造福人群、功不可沒。只是我的膽子不夠大,以後還是會試,不過應該還是小額試試😅。
目前我大概股50%,債和定存50%,只要每年固定一個時間做資產再平衡rebalance,還蠻能符合我這懶人投資的需求。
進行資產配置將近四年的時間,前三年都在增持股票達成配置的目標比例,今年三月賣掉幾張獲利的0050/006208,買進幾張美債,算是第一次進行rebalance。
我覺得投資沒有對錯,美國那些大師看法也不盡相同,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方式,並且避免風險不可控、容易大虧的方式,不要阻斷了複利效果的發揮,就是好方式。
延伸閱讀:
我的資歷還不足以跟專家們華山論劍,僅以個人經驗提供在做退休準備的朋友參考。
歡迎在下面留言與分享,或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與交流。
謝謝分享。
想請教嫺人,目前的退休提領率也是抓4%嗎?那操作方式,是自主從投資工具中賣出固定需要的4%生活費嗎?
《目前39歲好想退休,但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的人生》
我在4%法則的文章中有提到我是用3%,甚至在剛退休那一年因為危機感,只提領2.5%以下。我投資有0050/006208/0056丶市值前五十大公司的股票丶公債ETF及定存,這些工具都有配息,加權平均起來,我目前控制提領2.5%-3%是從這些配息就夠,不用賣股數。請再看我的4%法則文章,我有説明為什麼提早退休不適用4%法則。設定一個合理自己可以達到的退休年齡目標,在那之前努力工作和理財。我從30幾歲就擔心失業,但還是又多撐到快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