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資產配置 是美國人在準備退休金時普遍會討論到的,常見的退休資產配置比例是股票佔60%,公債等比較安全的投資佔40%,根據一項2018年西班牙的研究,配置好可以讓退休「零失敗」,也就是退休金不會見底,而有種配置方式是「注定失敗」!順便也來看一下2021年美國人實際配置的狀況。
要先說明的是,這整篇是針對「退休資產配置」而且是配合「4%法則」的狀況,如果是還有上班收入,或是資產遠大於4%法則需要的最低退休金門檻,那麼並不適用這篇文章要分享的內容!
如果還不知道4%法則,可以看這裡:退休4%法則 是什麼?要用來提早退休的3個關鍵(110年版)
另,本文初版於2019/2/16,2021/9/23再版更新。
台灣人也常用的資產配置:「水桶策略」(bucket strategies)
這個方法在台灣應該是最多人採用的方式,其實就是指把退休金分別放在幾個不同的「水桶」,像是:
- 第一個「水桶」放的是預備幾年(市面上有一年到五年不等的不同建議)可以過活的生活費,最主要是放在現金、定存或是在美國的話還可以放在短天期國庫債等,這個水桶是要確保萬一投資表現不佳的時候,有足夠的生活準備金,不會需要認賠賣掉投資來過活。
- 第二個或是第三個水桶,才是股、債等其他投資,如果有三個水桶,那可以區分更細,例如第二個水桶可以放5-10年會用到的資金,像是小孩的教育基金,這部分做比較保守的投資,第三個水桶可以放10年以上才會用到的錢,可以投資像是股票等風險比較高,但是長期報酬比較好的工具。
當高報酬也較高風險「投資水桶」中資產有賺錢的時候,就賣掉一些,放到「生活費水桶」補回生活費支出的水位。
文章繼續看下去,可以看到如果用這種方式搭配4%法則,有多少機率到年老時退休金會撐不下去。
我買單的 退休資產配置 :「固定配方策略」(static strategies)
另一種美國人這幾年用的資產配置方式是「固定配方策略」,也是我退休後採用的方式,就是把比例分配好,例如股票佔60% ,債券和現金佔40%,一段時間因為股價變動再重新調整回原來的黃金比例。
我覺得這個方式有一個好處,就是固定時間調整比例的時候,也就是強制執行「買低」、「賣高」的時候
買低:如果股價跌,變成只佔50%,這時就賣掉一點債券或是用現金部位去趁低價買一些股票。
賣高:例如股票漲價,佔比變成70%,這時就將10%股票趁高賣掉去補進債券或現金。
像是今年2021年3月的時候我就年度調整比例,賣掉已經獲利的0050,買進美國公債。這就是許多人應該也知道的rebalancing。
如果要自己看線型決定要不要賣,會猶豫很久下不了手,可是資產配置rebalance是一種不猜時間點,固定時間強迫執行的方式。
我賣的時候元大台灣50和富邦台50每年配息要配幾十年才會有我賣掉當時的獲利。不過別羨慕我,因為那時我手上0050/006208並不多,所以入袋的金額也是還好而已啦😁,我真的是沒有偏財運。
當然你也許會說,我賣掉的時候是134元,是不是賣太早了,但是如果我有那麼神的話,我今天不會需要寫部落格,加減幫我的退休金每個月加一點被動收入😁。
你也許也會說,這幾年投資美國公債不是好時機,我也有在觀察,我這膽小的退休族的確也會比較保守,不過賣掉一點點已經幾十趴獲利的股票去買,全部賠光的機率很低吧,況且股債均衡的配置並不是要永遠兩邊全贏,而是要分散風險。
延伸閱讀:美債投資怎樣挑對好時機 & 你不該排斥了解的4件事
100%投入股票竟然不是最危險的退休資產配置比例
2018年剛退休不久時,在道瓊的Marketwatch網站上看到一篇有關退休資產配置的報導引用了一篇西班牙研究報告,這篇文章提到,100%投入股票竟然不是最危險的退休資產配置方式。那麼:
- 什麼才是最危險的投資配置方式?
- 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確保退休金不會用光?
Marketwatch引用的是2018年10月西班牙納瓦拉大學商學院的教授發表的報告 “退休金「水桶策略」是不是最好的方式?(The Bucket Approach for Retirement: A Suboptimal Behavioral Trick?)” 。
- 這個教授的研究橫跨包括美國、日本等21個國家(可惜沒有台灣)以及115年的資料。
- 研究的前提是以美國人平均62歲才退休,假設退休後有30年要過,引用退休4%法則,第一年開始提領退休金的4%來用,之後再按物價上漲率每年提高一點提領率以維持生活品質,各種股債配置比例的失敗率是多少。
零失敗的黃金 退休資產配置 比例
60%放在股票(或股票基金/ETF),另40%放在小於一年的高流動性的短天期政府債券(T-bills)下的「固定配方策略」完勝🏆🏆🏆,失敗率是零!!!
如果有1000萬的退休金,那就是一直保持股600萬,債400萬,只要每年買低賣高一次,這樣4%法則算出來退休金確定可以撐30年,不用怕用光。
這幾年美國的短天期政府債券利率和台灣的定存一樣是貼地板,不過用意是避免all in股票的風險,要保留子彈給股市下跌的時候可以逢低買進股票用。
水桶策略和這幾種配置比例的失敗率是多少?
- 股50%/債50%和股70%/債30%的配置,各是1.2%的失敗率。算是次佳的組合。
不過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在他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中,建議防禦型投資人用50%/50%的比例。
- 100%放在股票,和股40%/債60%的失敗率一樣是3.5%。看起來100%放在股票,長期來說沒有想像中那樣高的風險。
- 要注意的是,最前面提到台灣人很常用的「水桶策略」,失敗率是4%-5%。根據西班牙教授的論文,這是因為一般使用水桶策略的人並沒有採用一年一次買低賣高,而只是維持生活費水桶的水位。所以一年一次買低賣高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自己想研究什麼水桶策略的變形,是自己的錢自己高興就好,我不是教授,沒法做研究來下評論。
你也許會說所謂「機率」,就是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的確是,但是不要太過篤定,多一些小心,對於退休規劃應該是好事。
絕對不行的配置比例
100%不投資,失敗率高達近70%,差不多是注定失敗了!
因為低利率,如果要靠定存退休,退休金要比4%法則推算的多很多!如果50歲退休,以目前定存利率0.8%,如果退休金1000萬,一年才只有8萬,有相當財力的人才能全靠定存退休!
另外股30%/債70%,股20%/ 債80%、股10%/債90%這幾種,股票投資比例很低,以為很安全,其實失敗率反而會從13%、26%、升高到43%!因為如果你的退休金不是比4%法則算出來的多很多,那麼投資在具有成長性的股票部位就更重要。
如何執行「固定配方」的資產配置?
哪一種股?
而股票呢?這裡是指依照大盤投入的指數型基金(ETF)」,像是台灣50或美國S&P 500等 ,必須等同於股市的長期報酬才行! ,如果因為自己選錯股大虧,即便乖乖執行「固定配方」,也是不適用!
哪一種債?
這裡的債,指的是短期國庫債券,以2019/2/15美國短天期政府債券的利率,26週和52週期大約是2.5%,是比較接近定存的貨幣工具,以2021年看,幾乎是貼地板了。不過如果因為這樣而把債的部分換成風險較高的高收益債,也並不能解決問題,從過去幾次股災可以看到高收益債和股市一起下跌的慘狀。我自己是搭配定存和一部份美國中長期公債。
延伸閱讀:
多久調整「配方」一次
因為我是退休後才開始做這樣的資產配置,一開始並不是股60%/債40%的比例,退休這幾年我是逐步增加股票的部位。
延伸閱讀:
至於每年要做幾次的配置比例調整呢?根據西班牙教授的研究是假設每年年初做一次就可以了,而根據財經部落客綠角的「綠角的基金8堂課」也是建議一年做一次。
如果還沒退休
常用的資產配置法則是用110或100減去年齡,這個比例可以放在股票上,例如如果是40歲,因為還有新的工作收入進來,可以放60%-70%在股票,其他就要放在比較安全的投資上,其他執行方法可以相同。
美國人的 退休資產配置
2021/10月號的美國Kiplinger’s Personal Finance雜誌有一篇關於美國人實際資產配置的文章,這是2021/6月對772位40歲以上人士做的調查,受試者中位數年齡是67歲,這些受試者不是已退休,就是半退休,又或者是計畫未來5年退休。

調查顯示,這些退休人士和退休預備軍的資產配置平均來說是像這樣:
- 股票35%
- 債券15%
- 現金26%
- 房地產9%
- 其他15%
債券和現金合計41%,似乎是和西班牙教授驗證的股六債四有相符,只是不知道佔15%的「其他」是什麼。
我自己退休四年後調整到股票50%,債券和現金50%,雖然用110或是100法則的話,這樣也差不多了,不過因為還有幾張保單,加上我的退休金不是剛好是4%法則算出的金額,而且到60歲就可以領勞保和勞退,還算安全,所以我打算調整到股六債四。
讓我安心投入股市的配置方式
聲明我可不是以什麼理財專家自居,會寫這些文章是因為:
- 退休前在金融業工作只是隨波逐流,退休後能有時間閱讀理財資訊,就跟我學日文或是看古蹟一樣,是一種我很享受的興趣,會有一種人生的完成感。
- 再來,我的退休金輸不起,我看比較多美國的資訊,是因為他們這些方法有很多人討論和採用,我比較安心。我自己一邊紀錄一邊終身學習。
- 最後,當然是要幫我的部落格增加流量😁,創造被動收入,當然寫了也要有人看…對退休理財擔心的人不少,經過我消化的訊息,希望能對茫茫網海中找資料的人有幫助。
參考文獻:Estrada, Javier, The Bucket Approach for Retirement: A Suboptimal Behavioral Trick? (October 29, 2018).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274499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274499(在我下載之後,後來這個論文已經不開放下載了,目前只能看到摘要,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還寫郵件去給這位教授,確認他我可以和Marketwatch一樣註明出處摘要內容)
歡迎在以下留言或按鈕分享,或是您可以到臉書,按讚及交流。
一個疑問請教 一般來說投資水桶不是也要採比例分配 如股債6:4 怎們會失敗率更高?還是文章內投資水桶比例是100%股票.或者文章內因預留生活費水桶導致投資水桶獲利不足填補生活費水桶導致失敗?
根據這位西班牙教授的報告,「水桶策略」一般有「兩個水桶(一個生活費用現金桶+一個股債混合桶)」和「三個水桶(一個現金桶,一個中期投資等級債桶,一個股票等較高風險桶)」兩種方式。您提的應該是「兩個水桶」。。。的確也可以在這第二個水桶裡面做股債6:4混合,也可以在這第二桶錢裡面rebalance調整配方,這樣的確和「固定配方策略」是一樣的,也可以在這個桶子裡面一年調整一次「配方」比例來執行買低賣高。但是這樣再加上保留到第一桶生活費用的現金桶裡面的錢,整體來說配置就不是6:4了,因為在水桶策略中「生活費用現金桶」的水位是固定的,這樣整筆退休金6:4的比例就會跑掉,可能實務上也不容易操作。而且特別要強調的是這個研究是針對「退休」的狀況,這個退休資產配置是配合美國盛行的4%法則來測算的,對於退休族來說已經沒有新的收入來源,用4%法則算出的理想退休金額是要全數投入運作維持6:4的比例的。如果是還在上班的人,狀況就不一樣,第一桶生活現金桶可以由上班收入提供,的確就在第二桶裡面運作「買低賣高」,就跟「固定配方策略」是一樣的。這個研究要強調的就是1)透過rebalance買低賣高的重要 2)「整體退休資產」維持6:4的比例對於還有30年退休生活的退休族是最好的。。。有點長的回答。。。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謝謝回覆!! 我目前對於退休規劃比較像3個水桶 1個生活費水桶保持1年生活支出(活存+定存) 第2個水桶則是由債+ETD+REITS 組成 第2個水桶每年去補足第1個水桶,第3個水桶則是股票 等較高風險桶子 原則上我認為現金應等同債的比例 來計算即可!! 但缺點 就是第一個水桶投資機會成本的浪費!!來補足安全感.
感謝分享!我自己目前是介於「水桶策略」和「固定配方策略」之間,正在朝「固定配方策略」前進。我覺得「4%法則」和「固定配方策略」結合起來讓我對自己的退休金提領和配置方式有比較系統化的了解,我也覺得確實可行!至於「現金」和「債」的角色,我也認同您的觀點! 40%絕對必須是安全保守的,而不能是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那樣的東西。
你好
有看到60%跟40%比重是最好的方式
可否提供相關文章呢?
因文章裡面只有結果,沒有相關內容
非常感謝
詳細內容請詳見文章最末尾,我有附上參考文獻的段落,那裡有附上兩個英文的連結網址,可以點進去看到西班牙教授原始的著作內容,裡面就可以看到他的研究方法是如何算出60%及40%的。基本上就如同我的文章中「哪一種策略是「零失敗」?哪一種「注定失敗」?」這個段落中所提到,他用21個國家, 115年的資料區間,回算各種組合如果套用4%法則,各組合的失敗率是多少,(所謂失敗是指退休金不夠用到生命結束的時候就提前見底),結果測60%及40%的組合在各國及各資料區間的失敗率都是零。
「兩個水桶策略(一個生活費用現金桶+一個股債投資組合桶)」
假設有3千萬,
均分兩份,各為1千5百萬。
75%股25%債的投資組合桶:
在實質年化報酬率(扣除通膨)為4%的情況下,
根據72法則估算約18年翻倍回3000萬(現值)。
生活用現金桶:
1500萬/18年(=投資組合桶資產翻倍所需年數)
故,
每年的可花費金額約為83.3萬元(約每月6.94萬)。
P.S.生活用現金桶裡面的1/3金額(既後6年所需之花費)可放抗通膨債券ETF。
自己的錢,喜歡就好😄
各種方法都不錯,但是發現投資越早開始越好。年輕時如果每月5千定期定額投入低保管費的etf,再依收入比例加碼,退休一定沒問題。可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未來要把這經驗傳授子女。
沒錯,真的是千金難買早知道,一定要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