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ETF有哪些 ?截至2020/8/21,台股ETF共有31支,最熱門的是元大台灣50(0050)和元大高股息(0056)。網路上比較這些ETF的文章不差我一篇,但是我還是想自己動手確認一遍,在仔細看過一遍之後,之前只投資元大高股息(0056)的想法改觀了。
本文是這篇文章的第二版(2020/8/25),與第一版(2020/3/16)的不同主要是 1)加入新上市的ETF,像是最近很轟動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2)因為不少人有疑慮,元大台灣50(0050)是否過於偏重台積電的問題,所以加入中小型股ETF,例如元大中型100(0051)3)刪除持股人數較少且衰退的FH富時高息低波(00731)4)文字說明更新
文章段落快速聯結
我的ETF投資之路
2017年第四季的時候退休,因為退休後需要現金流,開始了我的股票投資之路。在這次股災之前,我依循美國的退休4%法則,控制收入在投資績效之內,在2020年三月的股災之前,退休金扣掉我的花費,不減反增,經過股災之後因為股市回溫,總資產到2020/8/21為止還是持續增加。
投資的個股有正有負,正負相抵,雖還可以支撐生活費,但在2019年大多頭之下,報酬只有我也有投資的元大高股息(0056)的一半。
延伸閱讀:退休資產配置之路 ,寫在退休第2年末(2019)
這兩年的經驗告訴我,如果不能打敗大盤,那何必花時間去研究個股?如果退休當時我全部投資元大高股息(0056),雙倍的報酬可以讓我遭遇股災時,耐震度又高一倍😪。
但是要轉去哪個ETF呢?已經投資的元大高股息(0056)就是最好的選擇嗎?
台股ETF有哪些 ?4大類、11支代表性台股ETF
台股相關ETF共有31支,我挑了11支來細看,篩選標準如下:
- 排除像是科技ETF或是台商ETF等特殊股票的類別。
- 排除像是正二、反一之類的特殊用途ETF
- 排除掉規模小到沒有分析意義的
延伸閱讀:規模小有什麼關係?ETF流動性 風險~退休金投資要注意!會不會想賣賣不掉?
排除以上狀況之後,我把篩選出來剩下的11支股票型ETF分成4大類:
類別 | 說明 |
第一類:市值前50大 :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 | 如果要單純追蹤台股大盤,應該是選擇市值前50大比較具有代表性,就跟美國的S&P500一樣。 |
第二類:中小型:元大中型100(0051)、富邦臺灣中小(00733) | 因為追蹤市值前50大的公司有太集中於大公司的疑慮,是否要加入中小型公司的投資,讓投資更為分散,見仁見智,這次改版就從善如流,加入中小型股ETF的觀察。 |
第三類:責任投資:元大台灣ESG永(00850)、富邦公司治理(00692) | ESG分別是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以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近幾年很夯。如果僅以ESG為選股訴求,以台灣的市場規模,選出來的股票和市值前50大的公司就有一定的相似度,因為一般規模較大的公司的經營績效中,差不多都會有ESG指標必須達到。是否ESG公司股價就比較有成長性呢?以美國的研究看起來也不一定。 |
第四類:高股息: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股利精選30(00701)、 富邦台灣優質高息(00730)、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 穩定的配息是許多台灣人的最愛,但是不是所有冠上「高息」的投資工具都是好工具呢?這恐怕是種迷思,在評估投資的時候,必須將配息和價格是否有成長加總,一起評估報酬率。 |
以上比較特別的是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除了高股息的選股之外,也有ESG的題材,這檔自從2020/7/20掛牌以來,投資人數已經衝破十萬大關,猜想以台灣人的習性應該是衝著高股息而非ESG責任投資的成分比較大,所以就將它歸在高股息的類別。
台股ETF有哪些 ?11支代表性股票型ETF的人氣

請看上面最右邊股價變動的那一欄,感覺有點淒涼,本人果然沒有偏財運,2020/3在恐懼中只抖著手小買了幾張 0050、006208、00850 ...還好現在鎖國,就算中頭獎也不能遠走高飛去環遊世界,所以沒什麼好懊惱,繼續拼圖走我的淡蘭古道、拜訪古蹟,寫寫部落格文章。
觀察上表摘要如下:
持股人數 | 股價表現 |
No 1:元大高股息(0056):因為一張只要3萬上下,高股息的題材加上表現穩定,因此成為ETF的人氣王,至2020/8/21有超過27萬人持股; No 2:元大台灣50(0050):一張要10萬上下,至2020/8/21有超過15萬人持股; No 3: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2020/7才推出,很短的時間內就站上第三名。買一張不到不到15,000,已有超過13萬人持股。 成長No1:富邦台50(006208):距離本文第一版2020/3/13,這段時間成長最快的這一支,同樣追蹤市值前50大,但價格幾乎是元大台灣50(0050)的一半,比較容易入手,不過至2020/8/21才剛超過3萬人持股。 負成長:有兩檔ETF有持股人數負成長的狀況(標示淺綠色),值得注意。 | 中小型股像是元大中型(0051)在這段時間漲幅大:報酬率比大型股來得高,但是至2020/8/21持股人數還不到3000人,規模太小還需要觀察。 高股息類別報酬率遜色:強調高股息的類別,股價增幅遠遜於其他類型。我沒有一一去查配息日,但即便2020年5%甚至預想高達7%的配息全部在這段時間配進來,加進去之後還是遜色的。 |
台股ETF有哪些 ?前5大持股
來對照一下本文第一版查詢的2020/3/16的持股,和第二版查詢的2020/7/31的持股,產生了怎樣的變化?
2020/3/16持股(本文第一版)
如果懶得細看,眼光掃描過一下也可以,後面會摘要說明~

- 「市值前50大」和「責任投資」這兩大類的前5大持股看起來非常類似。
- 中小型股在第一版時還未納入,故無資料顯示。
- 在高股息的類別,值得注意的是龍頭的元大高股息(0056),在2020/3/16前五大持股出現比較不是一般存股族會選擇長期配息穩定的標的,保留第一版中我的說明如下:
例如像是台勝科,在2018年之前股利殖利率很低且不穩定,只有到2019年飆到7.99%,但是到了2020年新宣布的股利對照市價大約是2.77%,又打回原形,另外持股第二大的華新科也有類似的狀況,第三名的國巨就更是出了名的股價雲霄飛車。
在第二版中可以看到0056已經大幅調整持股。
2020/7/31持股(本文第二版)

- 以本文第二版和第一版比較,經過五個多月的時間,台達電擠下了台塑,在「市值前50大」和「ESG」兩類投資中成為前五大。
- 根據2020/6/5經濟日報報導,0050和0056的成分股於2020/6月調整,果然,報導中提到國巨和台勝科因為股價變高等因素,導致股息不理想,被從指數中剔除。
經過2020/6調整後0056的前五大持股可以說是整個變臉,新的前五大持股聯詠、緯創、瑞儀、台泥、英業達等,過去十年配息皆是較穩定的個股,姑且不管這些股票好壞,和上一版比起來,就我這種一般投資大眾來說,是比較能夠理解的。
投資0056的好處是成分股會隨時挑選股息佳的公司,壞處是,它追蹤的指數編製特色中提到,「以臺灣50 指數與臺灣中型100 指數共150支成分股作為採樣母體,挑選“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30 支股票作為成分股...」,一共30支股票,這樣被汰換掉前五大那幾支,預測的「命錯率」會不會也太高了。而且這樣持股變動很大,難免墊高管理及交易成本。
費用率及折、溢價幅度
從淨值中內扣的費用率
因為已經內扣,所以買賣的時候不會有感覺,但卻是需要注意這會吃掉投資報酬率。多頭的時候可能覺得反正整體大賺不用計較小錢,但是空頭的時候,這些費用可能是讓人心痛再更心痛的隱形原因。
- 內扣費用率超過0.5%以上的都得皺一下眉頭,以美國這種成熟的市場,代表性高股息的ETF ~ Vanguard High Dividend Yield ETF收費才是0.06%這種水準,以2019年的數值看起來,台灣的ETF收費實在是差太多了。投資ETF的一大誘因就是以低成本來追蹤大盤績效就好,如果是超過0.5%的費用率,已經是太接近共同基金的收費水準,這樣的內扣費用很失去ETF的意義。像是國民ETF元大高股息(0056)內扣費用高達0.76%~
- 其餘不再贅述,請自行看看上表有興趣的ETF收費如何。只是要注意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因為2019費用統計時成立不足一年,要再觀察。另外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是2020/7/20才上市故沒有2019年的資料。
折、溢價幅度這項隱形成本
舉例來說,3/17去買富邦公司治理(00692),那天的溢價有到1.41%,也就是說就成份股股價算出的淨值之外,你要再多付1.41%,那樣不是跟買一般共同基金時被扣了申購手續費一樣,像是3/18那天去買ETF元大高股息(0056),那天的溢價有到0.95%!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剛上市時也有溢價衝到5%的狀況,下單之前最好上證交所的網站去看一下折、溢價,這個資料每15秒更新一次,也可以去下載相關的app在手機上看。
不知道這個比喻是否合宜,我覺得折、溢價幅度就像是買賣ETF時的耗損,就像去銀樓買賣金子會有耗損一樣,要特別注意這項隱形成本。
以美國的ETF來說,折溢價幅度通常都是零點零幾趴先,我在上表將超過正負0.1%的觀察值標示綠色,可以看到台灣的ETF經營效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如果持續有折溢價過高的ETF,避開為宜,有可能不是在買就是在賣的時間點,常常會皺一下眉頭下不了手。
當然台股市場規模和美國市場不能比,費用率高、折溢價控制不如美國市場不是完全無法理解,只是偏差太多也該是投信公司該要改善的吧。
投資ETF很簡單,不用去學分析個股的財務報表,但是基本要懂的,什麼是ETF的折、溢價一定要弄清楚,零點幾趴先你可能不介意,但是如果不注意在折溢價到達5%的時候買進賣出,還能覺得沒關係?
延伸閱讀:👉ETF折溢價 ~投資ETF不能不知道的隱形成本!
年均殖利率

看完了基本資料和費用率等,進入一般人最關注的殖利率。以上表的年平均殖利率來說,前三名是富邦台灣中小(0073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元大高股息(0056)。但是:
- 殖利率高低和個人買價有關,以上僅為平均值,以富邦台灣中小(00733)於2019年配0.96來說,如果買在2020年最低點14.19元,可以期待2020年有6.8%的殖利率,但是如果買到今年目前最高點26.4元,那麼殖利率大概只能期待有3.6%。
- 以上是假設2020年股利和2019年股利相同,但是,現在股市最令專家擔憂的問題就是股價和經濟表現嚴重脫鉤,各國疫情還很嚴峻,台灣雖然還好,但是經濟面不可能靠內需完全免疫,2020年的配息並不是保證和2019年相同的。
從退休4%法則的角度看殖利率:
以美國的退休族神規則退休的4%提領法則來說,如果是跟我一樣提早退休的話,我會覺得比4%提領稍少一點比較安心,畢竟未來長期股債報酬可能沒法維持過去30年的盛況,而追求5%-7%的高股息配息,領到都花光的話那就是超過4%法則的提領率了...而如果沒有需要花這麼多,幹嘛需要配出這麼多?我覺得例如元大台灣50的平均3%的配息是很適合像我這樣想控制在3%的提領率,而非完全套用4%法則的退休族。
延伸閱讀:財務自由要多少錢 ?傳說的4%法則,是減半神器嗎?
從課稅的角度看:
高股息投資要注意股利課稅的問題,雖然股利有8.5%可抵減稅額(每一申報戶抵減上限金額為8萬元),所以對於沒有其他收入的一般小資退休族來說不是問題,但如有還在工作且是高所得族,就得核算看看了,以免配息率高的股票萬一跌價,那就可能要含淚繳稅了。
最後,是否高股息代表長期績效就比較好?接下來看看考慮股利和股票價格變動之後,總共的報酬率是如何?
報酬率

- 以上將各不同區間最佳表現ETF標示紅色,而最差表現標示綠色。
- 以10年的複利報酬率來說,元大台灣50(0050)優於元大高股息(0056)。其實如果仔細看,會發現高股息類別的含息報酬除了元大高股息撐場面之外,其餘表現都是「很抱歉」,也許有人會說元大台灣50是因為台積電大漲,但是高股息類別整體來說也不是都會比不選產業、不選是否高配息的元大中型100(0051)來得表現好。「高股息」三個字還不夠,有的商品還有「高息低波」、「優質高息」等等,聽起來是「電腦特別選過的最棒的」,但是「電腦特別選」出來的如果是最差總報酬呢?
投資高配息標的前要先知道的事:退休後的現金流 :對高股利&高配息的迷戀可能是迷思?
滾動報酬率會隨時間改變
以上「滾動報酬」是以2020/8/21股市是一萬兩千多點回測,看到的報酬率會比第一版的2020/3/16數值高出許多,那時正是武漢肺炎大股災,元大台灣五十(0050)過去十年滾動年報酬在當時是7.3%而非10.1%,元大高股息(0056)在當時是5.9%而非7.1%,所以如果要拿上表來預測以後的報酬率,要打個折比較好。
太集中台積電的問題
有讀者在下方留言說元大台灣50(0050)和富邦台50(006208)的台積電一家公司占比都超過四成,在寫第二版的2020/8/21,台積電的佔比更是超過46%,看起來有高度偏重台積電的疑慮。
我個人的想法是,如果要「追蹤台灣股市績效」還是以市值前五十大是目前市面上有的,比較好的選擇,當然你也可以考慮以下:
- 改成以高股息策略來避開台積電?但如上面顯示的,有的高股息ETF績效可能偏離大盤很多。
- 改成加入中小型股?也是個方法,但是要注意買的時候和市值前五十大的ETF不是等比例買,可能得計算一下購買的比例,不然可能又會變成不知不覺太偏重中小型股的問題。另外台灣這類ETF規模還太小也要注意。
- 選擇像是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這支有限制單一持股不得超過30%,也許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案,投資沒有公式,如果覺得這樣比較令人安心,似乎無不可。
- 去更大的市場分散,買經營上更有效率的美股、全球股ETF?我想這本來就是資產配置裡面分散市場的一環,本來就該分散,「綠角的基金8堂課」、「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裡面的配置意見都可以參考看看。只是本人自己對於匯率風險目前為止還是裹足不前,如果要我純講理論我也能講得煞有介事,不過我得承認知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在投資上,我有我的弱點與罩門😌。
延伸閱讀:複委託投資美國ETF 要注意4件事~0050之外的退休金工具
即便目前的這些台股產品都有些不完美處,我還是肯定台股ETF對投資台股分散風險的功能~感謝這些朋友很有水平的留言,有關於以上所提詳細討論,請見文章下方留言段落~
股市上一萬兩千點,還能買ETF嗎?
有許多專家提醒目前大家對於股市有「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大家都趕著上車,但是股市和經濟數據嚴重脫鉤,萬一預言成真,現在還能買台股ETF嗎?我不是專家無法寫出答案,不過就我看到的幾種做法提供參考:
- 就資產配置的角度,誰能預測市場?就像三月股災時,大部分叫得出名字的大師都是唱衰,但是後來的現在是大漲。長期的做法是定期定額分散投入而非猜市場。即便股價破百,0050的殖利率還有超過3%。
- 也有人主張股市高漲不該再買追蹤大盤的ETF,應該投資的是沒跟大盤一起漲的個股,的確,現在要找出過去幾個月沒什麼漲,甚至股價還在十年線(股價過去十年平均價)附近的傳統產業股票還是有的。我也有幾隻口袋名單,但是,我心裡也知道,選錯個股比起集中台積電,風險不會比較小~
- 真的會擔心到睡不著的個性,現在就先研究好然後場邊觀戰一下吧~
結論:台股ETF有哪些 ? 該選哪一支?
- 台灣的ETF內扣費用比美股高出許多,無奈要投資台灣股市也只能這樣。只能避開高內扣費用最高那幾支ETF。
- 高股息不等於高報酬,選錯檔還可能會得到很差的總報酬,股災來時也是一起趴下去。
- 對我來說,選擇能夠代表大盤的ETF(0050、006208)還是長期比較好的選擇,是好是壞我都沒話說。
- 重要的提醒:入手ETF前記得先到證交所的網站去看一下折、溢價。
投資沒有公式,我也不是主張自己最行講的最對,只是研究這些是我退休後的興趣之一,也樂意分享...大家就看看笑一笑,依各角度自己都評估過後,做出自己最能接受的選擇吧。
有關於高股息 股票好?還是高股價成長的股票好?
2019年七月寫「退休存股、存債 :對高股息&高配息的迷戀可能是迷思?」這篇文章中提到,根據美國研究,領到配息、落袋為安,比較容易安心拿來消費,但拿了令人滿意的高股息卻可能犧牲了股價~後來有朋友給我留言,因此我又寫了「高股息 比高股價成長的股票好?以0056和0050為例」這篇文章,歡迎一併參考。
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給我迴響,我們一起交流~
附註:文中報酬率係查閱Morningstar網站而來,在此附上連結向該網站致敬。
0056原本就有些選股的問題,幸好你有去深入研究,而不是人云亦云啊!
謝謝高人指點,哎,0056的聲量實在太高昂,真的是人云亦云在前年買了幾張,要投入什麼之前都要好好研究才行。
Hi , 閒人
其實是看妳喜歡台積電多一點?還是想要更貼近台股大盤報酬?
0050/006208 ETF之中台積電的持股成分超過40%,所以在這幾年報酬的確超過大盤和其它ETF。
但未來如果台積電不好,它也會跌得更深。
所以我都戲稱0050是魔力紅樂團,由主唱台積電與它的小夥伴們組成的。
謝謝點出這個問題,的確有許多人有疑慮,0050/006208 的確是高度集中於台積電,但這也是台灣股市的現實,不只在市值前50大中台積電占比超過40%,在台股指數中台積電也是佔了台灣股市所有公司加總起來將近25%的比重,現在要貼近台灣股市績效的也只有用市值前50大ETF的選擇了。如果是在美國市場,S&P500有500間公司可以達到分散的目的,但是台灣的市場不能比呀。如果要貼近市場指數不走樣,又要更加分散,那可以考慮再搭配元大中型100(0051),(像是S&P除了S&P500,也有中型公司和小型公司的指數),但是2020/3/19查詢Morningstar的網站顯示,0051的10年和5年滾動報酬率分別是2.98%和0.49%,看起來台灣股市真的是靠前50大在撐場呢,我有研究過想更分散是否要加入這一檔,但是這一檔0051ETF的規模實在太小了。如果不想要那麼多台積電,不追蹤市值前50大的指數,而另行編制像是ESG或是高股息的指數,或是乾脆自己來選股調整台積電的比重,那就不能期待追蹤大盤的結果,而未來是更好還是更壞?這就是個人的選擇了。如果未來台積電不好的時候,是不是其他公司更有機會反向的變更好而能取代撐場而給投資人很棒的報酬率,這又是個未知的問題。既然是無解的問題,我覺得追蹤市值前50大是目前看到可以貼近台股大盤指數的最佳的方案了。要不然就要像很多人一樣前進美股,直接投資全世界的ETF,就可以達到分散的目的。啊,你是魔力紅的樂迷嗎?歹勢,阿桑我也是😄。
Esg 有個股持有上限30%的限制
非常感謝提出這一點,我會再於文章中補充說明,讓文章內容更完整!的確這麼做是可以避免過於集中持股於台積電的問題,只是是否可以因此提升績效或是降低波動,仍有待時間驗證,如果是要追蹤台股大盤,還是回歸到不進行調整的、追蹤市值前五十大的ETF會比較貼近追蹤大盤的精神。
配出股利,就有課稅的問題,雖然股利有8.5%可抵減稅額(每一申報戶抵減上限金額為8萬元),所以對於沒有其他收入的退休族來說不是問題,但如有還在工作且是高所得族,就得核算看看了,以免像最近這樣股價大跌,配息率高的股票可能造成含淚繳稅的問題。
不知您對於,還有工作者,會推薦買基金避稅嗎?
Sorry這麼慢才回覆。我以前在上班時就是因為這樣沒有投資股票領股利,也因此過去的確是以基金為主,但是這樣的問題是長期打敗大盤的基金不多,選錯基金的機會也不少,然後我因為想避免繳太多稅而錯過了過去十年的大多頭,那段時間我只在基金10%停利贖回,報酬率不高,如果可以時光倒轉,我會選擇長期投資股票,只是例如以ETF來說,可以考慮不要選「高股息」這種太強調股利收入的產品,而選擇追蹤大盤的,像是富邦台五十和元大五十,這種類型的配息率不如元大高股息,但是過去長期整體報酬率是打敗元大高股息的。可以用過去資料不同類型商品配股利紀錄算算對您所得稅的影響。我的經驗談:還是選擇長期正確的商品,稅的部分就盡量避開強調股利的產品,好像沒有百分百完美的選擇。
你好,
蠻認同你的基金的部分.如果能更早10年開始存股就好.有些疑惑跟請教.
1所以如果全部集中在0050, 或006208,不需要分散在例如中國 882之類,或者其他海外的ETF? 統一Fang+, 舉例來說最近的航運等很夯,中小-元大中小,或者富邦中小?避免一個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2如果指數一直創搞,持續買進?
3架設2330到了1000, 這些要賣掉再等待買,還是只進不出呢?
謝謝
1.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建議你可以閱讀綠角的基金八堂課這本書
2.一般的定期定額理論是不猜測高低點,持續買入
3.台積電到1000元的進出策略,這 — 因為本小站沒有討論個股投資,我想你可能去追蹤討論個股的粉絲團或社團比較適合
嫺人寫作真的好厲害,
結構圖表都搭配得很好很容易理解,
我也推薦已退休的父母來看看嫺人的文章多學習XD
給嫺人加油打氣,希望可以一直看到優秀作品!
我只是因為之前工作的關係比較會寫報告,相信您的爸媽也有其他我可以學習的地方。謝謝您的打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