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 比高股價成長的股票好?以0056和0050為例

高股息 比高股價成長的股票好?以0056和0050為例

Google 廣告

高股息 股票好?還是高股價成長的股票好?2019年七月寫「退休存股、存債 :對高股息&高配息的迷戀可能是迷思?」這篇文章中提到,根據美國研究,領到配息、落袋為安,比較容易安心拿來消費,但拿了令人滿意的股息卻可能犧牲了股價~後來有朋友給我留言,我想拿0050、0056來做案例說明。

不知道0050、0056?請看這篇:台股ETF有哪些 ? 最夯的0056是最好的選擇?(2版) ,另外,用這兩支來舉例說明,請放心不是業配,本人名氣還沒大到有人想找我業配😌,只是因為這兩支歷史悠久,有十年以上的歷史資料可以引用。

高股息 vs. 高股價成長,朋友的留言

前言提到這位朋友給我留言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很棒的,當下我是回覆了,不過限於留言板的篇幅,回答是概念性的,並不具體,因此這個問題我一直還放在心裡,想要寫篇文章再說明清楚,留言的時間是2020年三月,想不到一晃又過了半年。

原始的留言及我的回應請看這篇文章下方的留言板:「退休存股、存債 :對高股息&高配息的迷戀可能是迷思?」,以下也摘錄一遍~

朋友的留言

這個想法,其實有一部分我一直不能理解,請請教一下,資產增值的部分主要應該是股票或債券價格提高,手中的持股應該不會改變(股市與債券ETF應該不會配股),假設資產增加10%,那表示價格增加10%,如果賣掉4%就等於要賣出市值9%的持股,股票會減少,相對於另一個方法只用股利,手上的持股不會改變。

我的回應

客倌請看看,是否有點懂我在說什麼,又有一點不確定呢?嘻嘻,我自己現在回頭看也是覺得不太好懂😁...所以才又繼續寫了這篇文章。在看我的具體舉例之前,還是先看看我幾個月前回覆留言的拙作吧~

其實股利也是從公司價值中配一包錢出來,也是會降低公司價值,當然用股利配出來對一般投資人是比較直覺的做法,錢配到手上,看用到多少,剩下再放回去投資新的股份,這也是為什麼存股會熱門的因素,但其實是同一包錢,而且要注意有的公司配息率高,但是股價成長是低的,或甚至是負的。至於如果不是利用配出來的股利,而是賣掉市值4%的方式,其實只是類似公司沒配給你,你自己領4%股利出來的概念;請參考「理想退休金額 是多少?用美國的「4%法則」推算」,這篇文章中的計算表格,每年領出4%,剩下的錢還是繼續投資,以台灣50 ETF來說,每年有7%的年報酬率(當然不能全數投入股票ETF,還是要有部分比例放在安全的債券),但只要扣掉4%剩下的錢可以繼續以比4%更高的比例複利成長(例如6%),那麼這個讓領剩下的錢繼續複利成長的計畫,是可以一直支持4%提領的。要注意的是如果資產組合整體報酬比較低,例如只有5%,那會建議必須保守一點,每年只提取3%或是3.5%來用。

我自己很懂,但我猜很多人看不懂我在說啥,下面就用實際的案例來說明一遍囉~

0056 股息高 落袋為安,是最好的選擇?

前面說的朋友的來信,我再用我的話,套上0050、0056兩支代表性ETF轉述一遍,也就是說:

如果每年要從股票的組合中提取一筆錢來用,會不會因為0050配息比較少,不夠支撐,而需要賣股來過活呢?畢竟過去十年0050配息平均才3%,如果要用到4%的生活費,就得賣股來補生活費的差額,這樣會導致股數減少,而0056配息比較高,過去十年配息平均將近5%,等於不必賣股來生活,配息高出生活費的部分還可以拿來買股,股份會越積越多,股利也會越墊越高。

在用過去歷史數字來模擬操作之前,先來回顧一下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間,代表高股息的0056和0050總報酬和配息的狀況。

高股息 比高股價成長的股票好?以0056和0050為例

從上表可以看到,0050在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間,雖然配息平均才3.03%,含配息之後的總報酬卻高達96.5%,比起訴求高股息的0056,雖然平均配息是4.79%,但是含息總報酬比0050少了20%,為78%。

就美股市場來看也是有此歷史紀錄,高股息ETF的歷史總報酬也是低於S&P 500的。當然,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不過至少從歷史數字可以看到,高股息雖然可以讓我們每年落袋為安,卻不一定是最好的唯一選擇。

Google 廣告

可是0050配息不夠用,得要賣股度日怎麼辦?

現在就用0050和0056在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間配息狀況,比較看看各有幾年會配息不夠支持4%的生活費提領,而在賣股補不足的生活費之後,原來的持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本金又會是如何?

先看0050...

高股息 比高股價成長的股票好?以0056和0050為例 :0050

2010年一千萬起步

  • 0050配息不夠支持4%法則,不夠生活要賣股怎麼辦?這年買一張0050平均是要54,700元,假設有一千萬,那年持有的張數就會是182張。
  • 那年殖利率4.02%,所以這182張共值996萬的0050,可以有400,207元的配息。
  • 4%法則下,第一年需要40萬的生活費,這樣靠配息的400,207元還不夠207元,不過第一年一千萬買股票996萬,還有剩下44,807元現金,所以這一年還能應付。

2011年得開始賣股票了,一直要賣到2017年

  • 那年一張0050平均是要56,600元,持有張數仍是182張,共值1,030萬元。
  • 那年殖利率3.45%,所以這182張共值1,030萬的0050可以有355,391元的配息。
  • 第二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需要406,160元的生活費,這樣靠配息的355,391元還不夠50,769元,就算是前一年2010年剩下44,807元的現金也不夠補生活費缺口,所以得要賣掉一張0050,得款56,600元。
  • 賣股得款56,600元補了不夠的50,769元之後還剩5,831元,存回去現金戶裏,這樣2011年底現金帳上有50,638元。

這種狀況一直到持續到2017年,每年都得賣掉幾張來補生活費。

到了2018年,配息足夠生活費,不但不需賣股,而且有剩錢可以買股了

  • 那年一張0050平均是要81,800元,持有張數只剩168張,可是因為股價成長,所以股數變少但是價值卻成長到1,374萬元。
  • 那年殖利率3.55%,所以這168張共值1,374萬的0050可以有487,855元的配息。
  • 生活費隨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這一年需要452,020元的生活費,這樣配息的487,855元還會多出35,836元,連同2017年現金餘額57,898元,可以買一股81,800的0050來增加持股。

十年後的2019年狀況如何?

  • 到2019年,共有169張價值共1,403萬的0050。現金帳上有59,328元。

0056是 高股息 ,不用賣股度日,所以比較好?

以下是0056的狀況,計算的邏輯和上面0050的段落是一樣的,就不再逐一說明。

高股息 比高股價成長的股票好?以0056和0050為例 : 0056

請看,雖然0056配息高,有好幾年配息扣掉生活費還有多出的錢,還可以再投資買新股;但是,即便這樣,因為股價成長性不如0050,所以到了2019年持有股數雖然成長到426張,股票市值卻不如0050,只有1,146萬,而現金帳上有17,715元,即便加回2019年有多餘的錢可以買的11張新股,累積的總資產也不如0050。

Google 廣告

結論: 股息高到底有沒有比較好?

希望以上的實際計算有更具體回答了三月時那位朋友的來信.. .

當然,雖是使用歷史數字,也還是有瑕疵,例如為了簡化,以上用的是每年的平均股價,但每一年度股價實際是上上下下,但我想這些並不會影響到結論:

  • 高股息落袋為安之餘,可能犧牲了更高的成長機會。
  • 0050過去平均3%的配息不能支持4%法則?從過去的歷史數字看起來的確有不少年度是必須賣股生活,但是因為0050的股價成長優於0056,所以投資0050累積的總資產還是比較高。

要知道,一般看到網站計算的殖利率是以當年度的股價為母數,而不是最早開始投入的金額,這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多少錢買的,自己才能夠計算...而隨著股價的成長,到了後面的年度,3.5%左右的殖利率對上漲高的股票市值,有可能已經超過的4%法則的那個提領數額,不會有生活費不夠的問題,因為4%法則對的是最早的那筆退休金,而不是當年度的資產數字,兩個數字母數不同。

  • 如果不介意犧牲帳面的股票價值,想要的還是追求股數越來越多,還是高配息、落袋為安,那麼選擇0056也是個人選擇,並無不可。畢竟看到投入一千萬能夠常常一年拿到六、七十萬的配息,對於退休族來說是格外有吸引力,對照投資0050拿的一年三、四十萬,0056的投資人可以吃香喝辣、旅行樣樣來,而0050投資人可能會像文章前言提到的美國研究所指出,擔心這一切如夢一場,如紙上富貴,而比較節制消費。

0050和0056高股息到底哪個好?根據美國的研究顯示許多人是有盲點的,看總數明明是0050好,而且即便在經過生活必須的消費後,並不會因為配息太少不夠生活,進而需要賣股,導致股數減少,因而使0050敗給0056。

但是我想,投資沒有對錯,我覺得投資和個人的主觀偏好、性格、想要的生活型態也都有很大的關係,有好幾次朋友私訊問我哪個哪個可否投資,其實我發現來信者心中多數已有定見,可能只是來跟我對答案而已😃,所以我後來傾向不正面回答,我能夠做的只是提供我能想到的數字與問題,提供大家不同的角度思考,但是投資其實沒法對答案,我也有我的主觀,希望我的文章能夠提供一些客觀數字的提醒,最後還是自己做自己的決定吧😀~

最後,以上只探討用股票部位來支撐退休生活,但實際上是不建議百分之百投入股市,應該進行資產配置,分散一些比例到債券或是定存等風險低的工具。

我自己退休後為了現金流有比較多的0056,但是看完這些數字之後,正轉向0050,當然這兩支不是唯一選擇,關於其他的台股ETF,請看這篇:台股ETF有哪些 ? 最夯的0056是最好的選擇?(2版)

延伸閱讀 : 存股好嗎 ?【鏡周刊】採訪後,整理了老師說要注意的這4件事

歡迎在下方留言,或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及分享你偏好0050還是0056呢?

附註:平均股價及殖利率資料參考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各年度報酬率參考Morningstar.com

8 comments

  1. 有股利收入就像獎勵機制當下的心理作用強,不過理性投資目標應該是放大總報酬有需時要在變現!

  2. Hi 版主您好,

    我想這個問題可以以企業經營角度或產業前景來解釋, 高股息企業因為盈餘(資金)無法有效或有機會再投資, 因此選擇將較多盈餘分配給股東, 但同時也造就成長性不高, 而成長型企業因為需要較大投資, 因此盈餘大多
    數保留用來再投資, 因此盈餘分配較少給股東. 像台灣企業大多數就是屬於低成長, 因此將較多盈餘分配給
    股東, 而美國企業大多數就是屬於高成長, 因此股息配的很少, 有資金需求就賣股票, 相對的高成長性企業股價
    也成長性較高. 我想這也間接影響到很多人產生迷思觀念以為配息高就是好, 我認為應該以年化報酬率(資本利得+股息), 也就是總報酬來看. 不過還是要回到資產配置觀念, 也不宜單壓單一成長股.

    1. 沒錯,像台積電也不訴求高股息,就是需要資金挹注長期成長。其餘您說的部分,認同!文中引用morningstar的報酬率就是資本利得加股息的總報酬~

  3. 已經目前之趨勢, 0052 會是另一個選擇, 半導體長期趨勢不辨且台G在此已經建構足夠安全邊際, 供參考, 謝謝.

  4. Hi , 嫻人

    謝謝你的分享,並拿歷史數據作範例說明。

    儘管在歷史的數據分析上報酬率是0050 > 0056,可是人們對於投資從來就不是理性的。

    人們對於損失的厭惡是遠遠大於未來獲利,所以高股息、低波動…這些相關投資商品才會如此熱門。

    我個人認為退休投資的路途很長,不求報酬率最高,只求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這樣才能降低錯誤操作的機率,存活在資本市場、享受長期的複利報酬。

    1. 感謝回饋,的確,投資無法一百分,只求適合自己的個性、生活型態,能夠持久安心執行更為重要~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