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理財 應是退休後最重要的工作,七月初看到追蹤美國提早退休部落格好幾個都在檢討他們的上半年財務,台灣人好像很難這樣露白,我就中西合璧,不會太丟臉的範圍內獻醜。檢討一番之後,深深的感覺到退休前沒為退休特製理財方式真是失策;幸好,盤點這一年九個月來,我的退休金沒有變少(內附可下載之Excel表,你也可以算看看)
文章段落快速聯結
驚喜~一年九個月之後,我的退休金沒有減少
在報告我的還未達理想的退休資產配置比例,造成有點混亂的狀況之前,先講一件讓自己不那麼難看的事,那就是...
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投入考日文檢定和導遊領隊考試等,疏於檢視我的退休金狀況,這幾天打開Excel表,赫然發現上次整理退休金已經是去年八月的事,都過了11個月了...幸好,節約度日的結果,這一年九個月以來,我的退休金並沒有減少🍻...
雖然之前研究美國退休金提領的4%法則時就知道,只要控制好消費比例比投資報酬率低,退休金不會減少,甚至報酬率好一點(超過6%的年報酬率)或是節省一點(不要花掉退休金的4%,只花3%)的話,退休金還可能會增加;不過算完看到數字還是覺得很神奇,你猜是我是上面哪一個原因呢?
說實在的我覺得退休金整體要達到6%以上的報酬看似容易其實有點難度,像是最近這一兩年上沖下洗,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像我這種萬點以上才開始調整轉進股市的人來說,常常很難下手。
所以答案出來了,我靠的是節省啦~退休金沒有減少,要感謝自己,雖沒當成萬點入市投資高手,憑著自己退休之後節儉有功,「暫時」還是有達到4%法則的效果,退休金不減反增。強調「暫時」,因為這是今天2019/7/9的結果,桌子敲三下,哪天遇到股災就不敢講了~
退休金提領4%法則,我可以再省一點
如果不知道4%法則可以看我先前寫過的文章,下面就舉具體案例說明怎樣可以省錢,搭配普通的投資也能讓退休金不會越花越少。
後面會附上檔案,如果有人想自己改掉幾個數字算算好玩也可以。
這邊我用低一點的投資報酬率5%,節省一點不花4%、只花3%來計算。
退休金用以前我算過的「一個人」50歲退休最基本的820萬。這邊簡化,不加入勞退和勞保年金,到時領到算多賺的。
啊,我不含我老公的個人退休金是820萬嗎?不是啦,如果我是820萬又算出820萬,那也太故意了。這邊就不公佈我的「小」資產,因為敢公布的人多數都很厲害,我只是平凡的上班提早退休族喲~

看看這樣錢不但不會變少,還會變多,萬一長命百歲還可以造福後代!
- 投資報酬率用5%應該很多投資高手會覺得好笑,我也認識多位股神級人物讓我自慚形穢,不過我自己退休後投資心態偏向保守。
- 如果可以很省只花3%,萬一越老越保守,後來報酬率只有4%也是可以剩錢,只是不是到100歲還有1800萬,而是剩幾百萬,也是不錯了啦~。
- 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用2%,雖然我們和日本很像,物價上漲不怎麼嚴重,但是畢竟如果講到長命百歲,那是很久之後的事,誰也不知道物價是否一直會持平,另外,即便要節省,但是有些沒想到的費用會陸續爆出來,像是我家從熱水器到冷氣,在我退休後幾乎壞了一輪,說不定老一點時房子需要維修,再說老後安養費用可能沒法像我這一兩年這種省法,退休是長期規劃,我自己估算時假設會保守一點。
我這一年又九個月的費用節省目標是控制在3%以內,這樣讓我這種基金能停利都停利光了、退休萬點才初入股市的,退休金也不減反增了。
美國人為什麼用4%呢?這是個黃金比例,假設報酬率有6%-7%,美國人平均62歲退休,假設退休生活30年,不要不夠用,但也不要到最後一口氣時剩太多。但是我是49歲退休不是美國人的平均62歲,我算了算,我也沒把握每年可以有6%-7%的報酬率,這時節省開支不要用到4%,還是可以達到4%法則的效果的。
接下來來分享我這一年九個月以來資產配置調整狀況...還有,報酬如何...
我的 退休後理財 之「小」資產配置
下面是我在2017/10退休時的資產配置狀況、當時設定想調整的比例目標,還有經過一年又九個月後的現在,我的實際調整狀況。

保險也是常見的退休規劃工具,但是我的觀念是保險就是保障用的,所以我的都是保障型保險,也有一些解約的價值,不過萬不得已不會解約,其他就只有一張給兒子的教育費用的儲蓄險,這裡就不算進可投資的錢來看配置比例。
我要感謝自己弄了這個部落格,再怠惰也有天會想起來要跟國外的提早退休部落格版主一樣要寫一篇這種檢討。接下來要講的可不是像前面提到節省的部分那樣得意了😒~
退休前的懶人理財
投資幾乎只有基金,因為忙碌,用的方式就是:
- 獲利到一個比例就停利,再續扣,早期可以撐到30%,但金融海嘯之後10%就會跑了,退休後在2017年停利掉一些,到了2018年就面臨無利可停...
- 那一點點的股票部位是一支金融股,2015年買的,2017年賣掉的時候連股利賺了50%,可惜我當時對股票很沒有安全感,所以絕對金額只是小賺。
- 從這個表一定有人會看出我退休前理財實在太不積極了,的卻是,退休後才發現我怎麼一大比例放在定存或現金;還有一個原因是退休時領了一點公司提撥的退休金。
因為上面的經驗,退休後覺得以前那種傻瓜停利為主的方式,實在不適合退休族。
我的階段性調整目標:降低現金&基金比例、錢進股市領股利
書中提到:
股票市場的波動度大於公司的盈餘波動度,因為證券市場有比公司盈餘更多的因素在影響著,因為有太多外在因素會影響股價。
回頭看當時我就是這種感覺,退休後要靠基金停利來過活,基金今年有得停利,明年可能沒有,而分享公司盈餘的股利雖然也會有波動,但比起整個股票市場波動是小多了。
當然也有種說法,配高股利的公司可能影響公司成長機會,但就說是我有點迷思也罷,看到我公公沒上班很久了每個月還可以有股利給我婆婆買菜錢,不用跟孩子伸手,迷思就迷思吧~分散配置、風險不要集中就好了。
加上去年退休一年的時候,也對退休後的可能現金流來源做了一個評估,決定選擇股票股利做被動收入主力。當時我設的目標是:
- 退休當時股36%、債&現金64%的比例,2018年底前先調成股45%、債&現金55%,因為退休時股市已在萬點之上,我沒有訂太積極的目標。
- 海外基金的比重要降低,挪到台灣股市領股利。
我這樣的目標有個風險,就是股的部分太少,如果行情繼續好,我會錯過資產組合更大上漲的機會,看到別人賺到合不攏嘴時,我在節約度日😣,但誰叫我先前沒準備、退休又萬點呢;而反向看,太積極也有買在高點的風險!
因為這是退休金,我就謹慎為上吧。
我的第一階段調整結果:太多的基金、股票&現金
從前面那個表看,重要的點:
- 海外股市、台灣股市以及債&現金的比例,大分類上實際調整結果和目標差異不大。有達到想要配置的目標。
- 這一年多我從海外基金和現金各調了約10%到台股領股利。
- 大分類下的小細項,原本我想在海外和台灣的部分都有一半放到ETF,結果卻調整太少了。
太多的海外基金、太少海外ETF
我對於基金的高收費還是有疑慮,只是2017年停利賺錢的部分之後,這一年多能停利的只是小部位...所以只調降了10%。
另外,基金的部位也有八成以上從個別市場的基金還有高收益債等基金轉換到全球股票型基金了.
沒有調整去海外股票ETF是想想還是不想海外開戶,怕我哪天失智😌家人難處理,也還在猶豫要不要用複委託去買,或是用台灣的ETF去買海外股市,但國內發的海外市場ETF大部分散戶數還比較少。
太多的股票、太少的國內ETF
剛入股市也有交了學費,選錯股踩到兩個大窟窿😪,不過也有撿到幾隻便宜貨,這一年多來我的股票績效:
- 我的股票整體投資績效竟然有比有一支得獎全球海外基金好...生手自選股票選錯也就自認技藝不精,那得獎全球股票基金也輸給我很多就太過分😱,輸我還照收管理費,真是給他很不爽...快(女人要文雅^^..),好像是我去一間水果店買了那個店最高檔的蘋果禮盒,心想送人超體面,結果朋友打開之後說裡面是爛的,可是我錢已經付了,如果我跟誰說這件事,我還被笑說誰叫我沒切開看仔細...呵呵,如果買一個得獎的全球型基金也要我仔細研究基金經理人到底怎樣投資的,才不會有輸給我的風險,那不如買ETF,或我自己來😖...
- 拜那兩大窟窿之賜,我輸給0056三個趴先😌~
整個來說股票投資比較「厚工」,還有踩到大窟窿的風險,幸好我有分散持股。
結論...接下來還是要認真再退多一點海外基金、前進ETF~
太多的現金、太少的債
這點我還在思考當中,先前寫投資級債ETF時有提到過為什麼我還沒有調好債券的部位,我想等這一陣子除權息完畢之後再來整體調整。
我靠股利節約度日,不靠老公的日子
在調整還沒完全之前,我就先靠不是很多的股票股利過日子,然後務必不能超過,因為實在不想從50歲就開始看到退休金一天一天減少。
還需要整頓的基金,還有太少的債,太多的現金,也要時間,不想躁進。誰叫我退休前沒去揣測退休後的心理,50歲前該做的28件事竟漏做這一項,沒有規劃好退休後的現金流呢,唉~
因此而養成節約的習慣也是不錯,犧牲了出國等享受,但是換來學日文和考導遊領隊等資格證照,得到的是不同的滿足感。等到明後年股利累積多一點的時候,就可以不用含著眼淚、帶著微笑幫別人的臉書旅遊照按讚了😌,也可以適度恢復一點旅行。
有人可能有疑問怎麼沒有提到我可以靠老公?的確,做下退休的決定之前,我一再跟老公確認,真的以後可以靠你喔?但其實經過我的退休症候群之後,在不適應退休身份的同時,我還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女人靠自己比較好啦...有機會再來分享我們家另類的財務關係😅...
下載4%法則的試算檔案
最後,作為耐心讀完我絮絮叨念的個人理財大檢討的回饋,下面就附上4%法則的試算檔案,有興趣可以打開用自己喜歡的假設試算看看。你可以調整退休年齡、物價上漲率(退休後每年可以增加的花費比例)、生活費提領率、以及你的投資報酬率,看看如果有一筆退休金,怎樣才不會到老錢花光光。
按這裡!👇👇👇👇👇按下面檔名,或是以下黑色「下載」按鈕可下載4%法則試算檔案~
感謝耐心閱讀直到最後💕
🌀想分享嫺人的退休理財與生活、學日文、看日本退休趨勢 & 旅行紀錄? 您可以~
*留下email追蹤新文章
*移動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追蹤
🌀這篇文對你的家人或朋友有幫助?歡迎按下面的按鈕分享此文
感謝知音💖~
版大您好: 謝謝您的分享和指導! 非常喜歡您的文章,祝健康快樂投資順利!
謝謝您賞光!真開心有得到共鳴!
之前在研究投資等級債時,很幸運的發現您的blog,了解其他人的退休規劃對於我是非常有實質意義的。我今年35歲,小朋友出生後才開始想接觸投資理財,以前很單純就是儲蓄險而已,目前開始有配置台股00692etf,美債etf,黃金/石油 etf 短期配置,跟參與基富通好享退,玩玩基金定期定額,希望理財經驗跟資產雙贏,世上不缺高手,缺樂分享的人,謝謝您的分享
謝謝您的回饋!揭自己瘡疤來分享我最會,哈哈,真實面對自己的問題是我前進的動力~ 35歲可以開始理財很棒喲!祝您投資收穫滿滿~
感謝您的回饋,我今年42歲,偶而工作閒暇之餘翻看您的blog獲益良多,其實我也是這兩年才在做退休金及退休前規劃,關於我的資產配置如下可供您參考(20%台幣現金-應急用 / 20%放在0050及0056上 / 60%放在以美元計價的美國政府公債-10%、高收益債-30%、新興市場債-60%)債券可以隨著年齡增長儘量減少新興市場及高收益債的比例,畢竟上述兩債風險獲益比較高可以趁中年黃金十年(40-50歲)衝高未來退休金的總量,個人淺見
謝謝您留言,可以互相交流太好了!只是可惜我比你大快十歲,又退休了,必須保守,所以不能參考你的啦,哈哈,晚十年生就好了~對於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有許多不同的意見,不過至少您是有分散配置的。台灣對於這類債券多是報導好消息,如果不排斥英文的話,可以閱讀一些國外的報導,多一點資訊~我如果有看到值得一提的,也會在後續文章中分享,到時也歡迎再交流討論喔!
版大你好
分享自己的資產分配, 野人獻曝一下 (目前45歲,覺得工作的意義就是在養小孩而已…>.<“)
15% 儲蓄險 (預計將來跟勞保勞退為支撐退休後經濟的三個支柱)
30% 台灣股市 (股市定存股, 金融股跟0050/0056, 為現金流做準備)
20% 台幣現金 (以防突然失業, 預留一家四口一年的生活費)
15% 美國股市 (VTI跟S&P500, BND, 股債 6:4, 看它自己會長多大…)
20% 美金 (高利定存剛到期, 還不清楚要幹嘛用….也許丟到台股或是美股吧….)
目標在小孩能夠經濟自主後, 自己就可以隨心所欲…
大約還要10年後吧…希望啦….
感謝分享,讓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一點參考!!!您的看起來是攻守兼備的配置呢~至於工作的意義是養小孩呢,那也是對阻止中華民國少子化很大的貢獻,意義很大的啦😁~好心有好報,您會提早財富自由的!!!
,
謝謝版大的分享,
文章很有趣也很有用!
爸媽一起在52歲退休了,
雖然因為是公教人員還有政府養,
但還是應該讓他們多學學退休後的理財方法才能過得好過得長久!
謝謝回饋感覺內容有趣及有用,真是激勵人心。另外,退休後理財對於像我這種早退勞工更為重要,哎,我的勞保要到65歲才能開始領,像我這種早退的人可領月退不僅稀少,而且依勞保財務狀況還很有可能再更延後起領年齡或是縮水。的確能夠有多元的持續的收入對退休族很重要,每次看到我公公以前上班僅是小小的藍領工人,但當年公司發的股票,到現在快90歲了可以讓他不用跟孩子拿錢,靠股利就能生活,對我是激勵持續精進投資理財的活生生案例。只要警惕自己不要去參與期貨投資那些高風險的操作,並且穩健資產配置。也祝福您的父母退休生活充實愉快,有您這麼關心他們的孩子真好!
請問你單人退休後一個月花多少?跟先生共用的夥食費生活用品要分一半嗎
部落格的收益有到萬元
謝謝分享
感謝留言,您的問題好直接呀,待我覺得適合時再另外寫文分享!
前輩,你的檔案有鎖定了,我因為字體的關係很多都看不到了,可以請教解鎖的密碼嗎?或是請另給我一個沒鎖定的版本可否?謝謝。
檔案沒有鎖密碼,可以改數字的部分是標示黃色的資料格,其他欄位是鎖住的,因為有公式不能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