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公司債和 投資等級債是什麼 ?如果你有理專服務,最近這幾年應該會有被推薦這種商品的機會,這兩種名詞的定義是什麼?該不該投資呢?公司債有哪些例子?投資上要注意什麼?如果不是單一公司債,那在基金和ETF的部分又有哪些選擇?順便我也分享我的投資狀況。
【本文於2019/4/6初版,2021/10/18再版】
為什麼要投資【投資等級債】?
很多人覺得投資股票風險很高不敢碰,想要安全投資的方式之一就是做好資產配置,既可以享受股票投資的好處,又不是all-in,可以控制虧損。
一般常見的傳統退休資產配置是股佔60%,債佔40%,而這40%的債又應該是以公債為主。
不過這幾年因為公債殖利率也很低,所以大家不免就會退而求其次,對於稍高利息【但風險也較高】的產品開始關注,像是高收益債、特別股,而投資等級債也是其中之一。
● 暢銷50年的經典理財書【漫步華爾街】作者在個人理財的10項練習中提到的練習之一就是《認識債券》。
海外公司債和 投資等級債是什麼 ?
海外公司債
海外公司債就是由外國公司因為資金需求,需要向大眾借錢,所發行的債券。
而投資等級債(investment-grade bonds),就是在這些公司債當中,信用評等較高的公司發行的債券;因為信用比較好的公司比較容易借到錢,提供的利率就不如信用評等比較差的,也是就是台灣人很熱衷的高收益債,或者稱為垃圾債(junk bonds)。
投資等級債 vs. 高收益債 的定義
一般人投資債券通常是因為想要有穩定的配息,那既然高收益債的配息比投資等級債高,那誰還要進行投資等級債的投資呢?那就是考量它的安全性比高收益債高,違約,也就是借錢期滿前倒帳還不出錢的機會比較低,所以適合比較保守的投資人。
如果以嚴格的定義來說:
- 投資等級債的信用評等包括:”AAA” 、 “AA” 、 “A” 和 “BBB” 等中高等以上評級。
- 高收益債或是垃圾債的評等則會是落於”BB”、 “B”和”CCC”等。
雖然說到投資等級債或是高收益債的時候常常會想到是公司債的一個類別,但是其實只要符合上面的評級定義,都可以說是【投資級別】或是【非投資級別】(也就是俗稱垃圾級別)。
例如公債、市政府債券等等也依照國家或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評等,可以區分為【投資級別】或是【非投資級別】,並不是國家或是美國地方政府就不會有倒帳危機。
查詢維基百科可以看到國家的信評,但請注意,這些資料並非最新。
投資等級債是什麼 ?有哪些呢?
投資等級公司債有哪些呢?例如像是蘋果、輝瑞大藥廠、華特迪士尼公司和沃爾瑪公司等美元債券,借錢給像是蘋果公司,應該不用太擔心被倒帳。
至於投資的額度,像是中國信託的網路銀行,5000元美金是單一公司債投資的最低門檻。
- 票面利率依照各個公司條件還有年期而不同,至於實際的殖利率,就跟存股等等一樣,要用票面的配息除以你投資的時候實際買進時的價格,前陣子(2021/9月)理專來跟我推薦的時候,訴求的利率是介於2%-4%之間。
- 如果能持有到期就保本,而如果是到期前市價有漲也可以贖回,不過會被扣掉給通路的手續費等。
對比一下,有哪些債券是落在高收益債這個好聽的名字之下呢,像是最近(2021/9月)爆開的中國恆大集團危機,該集團信評就是一路被下調,2021/9月標準普爾給予最新評級是CC。
所謂高收益債是【利息給很高】,但這個名稱沒告訴投資人,它代表這些公司的信評是垃圾級,像恆大這樣因為瀕臨倒閉,更是必須要給高利才有勇者願意借錢給它,利息可能飆到將近10%,甚至超過10%,比投資等級債的2%-4%高出許多,其實是滿意的配息背後不能掉以輕心。
該不該投資單一海外公司債?
雖然即便是2%-4%這麼低的投資等級債配息都比定存利率好一些,不過退休之後我自己的投資趨於保守,假設是一檔2029年到期的債券,距離現在2021年還有8年,如果是為了保本要持有到期,我很難預測未來數年這些公司的營運狀況。幾次理專跟我推薦之後,我是沒有考慮。
例如2019年理專曾跟我推薦的AT&T,在2021/3月信評由A-調降為BBB+,雖然還是屬於投資等級,但是銷售對象從【不限專業投資人】,調整為【限專業投資人】,不再提供給資產不夠雄厚的一般大眾買進。
- 關於當時我對AT&T公司債評估後沒有同意理專的原因:上班日白天的咖啡店裡,理專 、 大老闆、我和 AT&T
該不該投資這些個別海外公司債?看個人的風險承受度,如果了解了以上也能接受,那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
「財務自由的人生」一書的作者楊應超先生的退休金就是用美股ETF和五年期投資級公司債來做配置。但是請注意,他用的是「五年期」債券,這樣就相對比較沒有我擔心的太長期來說無法預料公司信用變化的風險,對於利率變化的敏感度也不會項長期債券那麼高,不過利率也會比長期債券低。
延伸閱讀:「 財務自由 的人生 」讀書心得 ~ 真能40歲提早退休?
投資級債券基金有哪些?
如果不想要投資單一債券的話,接下來理專應該會接著推薦基金。
一檔名稱是投資等級債的基金,內容物到底是什麼,其實還是必須仔細看它的說明。像是:
- 法盛盧米斯賽勒斯投資等級債券基金:根據中國信託官網所附之公開說明書「本子基金至少將總資產的三分之二投資於全球各地公司所發行,信用評等達投資等級之債券與其他性質相類之固定收益有價證券。看起來是一檔以投資等級債為主的基金,但其他部位到底是會投資什麼?這個得仔細研究才清楚。
- NN (L) 投資級公司債基金:它的說明書內容寫得模糊,但根據2020/7月一篇鉅亨網的報導。持債中投資級標的占比 (含現金) 高達 97%。2021/10/18查詢Yahoo股市,它的前十大持股有好一些美國國庫券/公債的期貨,應該是為了做利率的避險。
以上,投資前就得要與銷售通路確認清楚實際投資內容,在基金公司所說的2/3以外是投資些什麼東西,還有說是投資級公司債基金,其實內容有國庫券/公債的期貨。
一般人認為基金比較安全可信,但其實這些都是一般投資人不會了解的東西,很少人入手前會去仔細弄清楚,要真的了解一檔基金沒有想像中容易。
另外,也是要時時注意經理人操作的績效,績效不好的時候其實一般人也是不明就裡,就花個幾百元轉換過來、轉換過去。
再來,基金投資要注意的是,即便你可以拿到申購手續費的優惠,不低的經理費也是會侵蝕掉配息,這在目前利率很低的情況下更是要特別注意。
最高申購手續費 | 最高經理費 | 年化配息率(2021/10/5查詢) | |
3% | 1.5% | 2.05% | |
5% | 1% | 3.47% |
上表中並不是看到配息高就表示比較好,通常配息高的要注意是否風險比較高。
至於市面上為數眾多的「收益基金」,大多都有相當的高收益債成分。在看到收益心動的時候,也別忽略了風險才好。
投資級債ETF
2019年有一陣子理財達人怪老子很推薦國內投信發行的投資等級債ETF。
ETF是一種高度自助的商品,不會有理專想幫我做這樣的整體規劃,不過,它的好處是:
- 透明化,就是追蹤某種編制好的指數,說是投資等級公司債就是投資等級公司債,不會有那我不了解的【1-2/3】。
- 費用率低。
台股 投資等級債ETF 有哪些?
以下是2021/10月初的資料。

上面是台股中規模較大的幾支投資等級債ETF,在台股開證券戶就可以很方便交易買賣。而美股最具代表性的【iShares iBoxx投資等級公司債券ETF(LQD)】則是可以透過海外券商開戶或是透過複委託的方式投資。
可以看到台股的商品不管是費用率或是規模,都比美股的產品遜色許多。
另外,台股的投資等級債ETF持股人數十分偏低。
- 我在2019年寫這篇文章初版時,各檔都只有幾百個人,到了2021年進展到兩三千人,速度不算快,
- 即便是持股超過3,000人的元大AAA至A公司債,持股也有將近98%是集中於14個持股千張以上的超大戶。
- 特別是國泰的產品,雖然有四百多億的規模,也還是只有幾百人投資,同樣是以【大戶】持股為主。
投資等級債ETF 的殖利率
如果從殖利率的角度看,目前低利率的環境之下,借錢給像蘋果、沃爾瑪這些優質的公司,利率沒有辦法期待太高,不過好處是穩健。如果是像理專跟我訴求單一海外債券2%-4%之間的配息,那麼這些ETF還落在範圍內。

請注意,以上的殖利率是不能互相比較,因為每一檔的追蹤指數不同,
- 像元大是追蹤20年期以上的指數,因為是長期的債券,配息看起來比較好,但是在升息的時候,價格波動也可能比較高。
- 再來像是各檔列入的信用評等也不相同,國泰的投資等級公司債列入的是BBB級信用評等比較寬,看起來配息也會比較高。
投資等級債ETF 的年度複利報酬率
不管是單一海外債、基金或是ETF,價格都會隨市場變動,但是要注意的是只有單一債券才有握到期可以保本,基金和ETF都不會保本。

前進投資等級債要知道的事
- 單一債券集中的信用風險
雖然說是借錢給信用良好的公司,但是長長的幾個年度,沒人能預測精準壞事一定不會發生,除非資產很大,否則還是分配好資金的比例,投資單一海外債雖說可以原幣保本,但還是量力而為。
即便投資基金或是ETF這樣分散的組合,放在投資等級債上的資金也是控管在一定的比例會是比較好。 - 匯率風險
不管投資單一海外債、基金或是ETF都需要考慮匯率的風險。即便是國內發行的債券ETF,買賣的還是海外標的,一樣會有匯率風險,只是反映在ETF的淨值,表面看不見,不是不存在。 - 升息的影響
未來一兩年債券投資最需要關注的因素之一就是利率的影響,其他條件相同之下,年期長的債券對利率更為敏感,所以這個時候偏向較短年期的債券。 - 流動性的風險:不管單一海外債、基金或是ETF都會有流動性的風險,也就是萬一壞消息發生,想賣的時候萬一賣不到好價格。投資ETF雖然是買賣最簡單,但是買賣交易的時候要記得查詢折溢價。
我會不會將投資等級債ETF納入我的退休資產配置?
目前(2021/10/18)我的資產配置是股票佔50%、定存、公債和投資等級債佔50%,目前不管是公債還是投資等級債,佔比都還很低。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或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與交流。
謝謝您整理這麼詳盡的資料,跟您一樣、我也很認同怪老子的觀點與理論,透過怪老子的文章、真的收穫很多,想請問:ETF也是基金、如果有匯率風險的疑慮,那麼一般基金應該也是有相同風險才是、兩者差異在於ETF為台幣計價、一般基金可以選擇是否台幣計價?
我是沒去找過,不過我想應該有投信有發台幣計價的債券基金,如您所說,這些基金和台幣計價的債券ETF一樣有匯率風險,因為也是買賣海外債券。這點我想應該是在台灣要買債券基金或ETF都會有的風險,已經是沒有辦法的。。。我自己是覺得埋在淨值下的匯率風險這事就知道就好。。。如果是長期持有,應該是可以忽略的。但我會選擇費用率比較低的ETF就是了。
很喜歡您的文章,研究的相當的詳細,您幾乎把小弟在思考的問題都研究完也寫出來了,小弟已把您的文章全部都拜讀了一遍,真的非常實用。關於匯率風險的部分,相對於投資報酬率,我個人認為是可以不用這麼在意,美金對台幣匯率一直都穩定在28-35,更常是介於30-33,匯率波動大約是10%-15%,如果是長時間定期買入的話,可能美金平均成本就在31上下,若是美金掉到28元,價差3塊也等於是損失10%,以5%報酬率的情況下,匯損10%導致報酬率剩4.5%,雖是可惜但也不至於影響退休收入,何況也有可能匯兌賺10%。
個人覺得施老師建議的”預留兩年生活費”的方式,可以有滿高的機會來規避股市大跌的風險,畢竟股票市場無法每年提供穩定的投資報酬,如果碰到股票市場的報酬率不如預期,可以用預留的生活費來週轉,等待股市向上。
不好意思最近在準備日文檢定考試,網站有點停機了~謝謝您的回饋,真是開心可以得到共鳴!關於匯率風險的部分,感謝您的意見,的確時間拉長並且分散時間點的話是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可能我因為是退休族,想法比較偏向保守。預留生活費或是用資產配置的方式保留一定比例的現金我想都是可行的方式。等我結束我的考試,也希望可以在整理更多對自己有幫助也對更多人的退休規劃有幫助的文章喔。再次感謝您的留言!!!
謝謝您 整理實用的資訊
感謝回饋~我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