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票型基金 為什麼成了我退休後的重要配置? 今天的分享是作為昨天獻醜公開我的退休「小」資產配置的續集,希望不是歹戲拖棚,文中會來爆幾個料。先說退休前以基金投資為主,就是用那種很多人聽過的,美國、日本、歐洲、拉丁美洲、新興歐洲、新興亞洲、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各配置一比例,一段時間再平衡,但是退休後我覺得想要慢活、簡化。評估之後決定轉到 全球型股票基金 。
文章段落快速聯結
退休後資產配置,每個細項都沒達標的現狀
昨天分享我的退休後理財與資產配置,我現在是這樣的狀況...除了大分類有差不多達到外,每個細項都有偏差。

今天來補充分享一下有關我的海外基金的部分,其實我的基金部分,在退休後這段時間已經有80%陸續轉到全球股票型基金。
這點我跟我老公意見不同,他以前也投資基金,但現在是100%台股派,因為他說有夢最美,反正我們是各自理財,就純抬槓了。有說了一下到老萬一誰投資有問題,不要互相拖累,但也不能見死不救,哈哈,說這些也是多說的,互相警告的意味比較重😅。
進入下半年要來再平衡rebalance,說是跟大家分享,其實是自己一邊整理與紀錄,也一邊想第四季要重新做退休資產配置時可以怎麼做,有些調整現在可以慢慢進行。
全球型股票基金 vs 分散各市場投資
前面說了,以前我會美國、日本、歐洲、拉丁美洲、新興歐洲、新興亞洲、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各配置一比例。
先來說為什麼我逐步砍掉美國、日本、歐洲、拉丁美洲、新興歐洲、新興亞洲等各市場投資,轉向全球股票型基金呢?
下表上半部是我曾投資過的全球股票型基金,下半部是個別市場投資。基金的部分是就我投資過的閃過腦海隨便抓的。只是有個感覺。

可以看出,如果將這些基金呆呆放著,我投資過的全球股票型基金平均,比分散投資各市場基金的加總再平均,並不會比較差,那為什麼不就省事一點直接投資全球股票型基金呢?
個別市場因為上下起伏劇烈,可能有製造買高賣低的機會,像是我有朋友跟我說她是用一支印度基金打遍天下,就低買高賣,看她面露喜悅之色,那時我還在上班但我聽完沒去試,我好像不太愛財,聽完那種很神的也不會去追問或是模仿。
也許朋友真的賺很多,但是日子也可以輕鬆一點過,如果呆呆放著看上表五年、十年下來長期報酬也很不錯了,現在回想以前那種10%-15%停利就跑的做法還真是瞎忙,表上那些長期報酬我根本沒得到,只有每年10%-15%的停利部位小利,還又被基金公司賺第二次、第三次手續費,有時還落到無利可停。
好了,來爆第一個料~
爆料時間⚡⚡⚡,我上一篇文章裡面說的買錯蘋果禮盒的得獎基金....請注意上表上半部全球股票型基金中,猜是哪一支?應該一眼就可看出吧,這支我看了某雜誌之後投資的讓該公司「得獎」,而我「中獎」的爛蘋果、喔,也可以說是金酸莓基金,雖然他是收益型股票基金不是成長型基金,但比起其他同類型的基金還是差很多😖,別再說什麼得獎基金了。
不過,即便我把它加進去平均,單買全球型股票基金還是可以的。
我覺得退休後投資和你想要的生活風格也有關係,有人會喜歡研究這些個別投資標的,但現在我想要盡量可以統整比較好。
全球型股票基金 vs 風險性債券型基金
再來是我之前也會配置的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我自己是將這類基金列入「股票類」考量,這類債是有相當的波動度,退休後也重新思考過。
下表上半部還是我曾投資過的全球股票型基金,下半部換成是我投資過的高收益債基金和新興市場債基金。

上面特別標註一個管理費的部分,這管理費是反映在基金淨值裡面,其中高收益債的部分個基金落差不小,像是聯博那一檔知名的全球高收益債,竟然高達每年1.7%,而績效在我列的三檔當中就敬陪末座了,被管理費吃掉了?
雖然大部分人投資高收益債或是新興市場債是以領取配息為主,但是應該還是要以「總報酬率」來看,如果總報酬不夠高,那就有可能配到本金~
如果將這類風險性和股票相關度較高的債券基金,和全球股票型基金的總報酬率對比,那我也還是會選擇以全球股票型基金為主。
當然,學基金公司,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哈哈
這樣我會不會太集中於股票型基金?應該是不會,資產配置中股債的平衡的債,我打算是以和股票相關度較低的投資等級債和政府公債來平衡風險,那又是另一個區塊。
下半年的資產配置調整目標
雖然我是龜速調整,不過聽過一些退休後一不小心退休金投資虧損,甚至被騙光的例子,我想我就先以不虧損為第一優先考量,光這點也要很戒慎恐懼,我常幻想股災會發生😖。
所以,退休後陸續有整理了一些退休投資可能會接觸到金融工具,像是公債ETF、投資等級債、特別股、REITs、高收益債等。主要是想在我自己採取行動之前先了解清楚「風險」。這些純屬個人看法,不一定對,但是之前在金融業的經驗,讓我看到什麼養你一輩子,保證、保本這些字眼特別敏感,看到怪怪的時候有種衝動想去揪出來😳,我覺得對退休族來說風險控制比獲利更重要啊。
就是這樣緩步前進,所以我的下面各項目標調整得還不很好😪,我的萬點入市退休投資超不爽快,訂了以下目標再繼續努力囉。

雖然我很介意基金的高收費,沒有找到更適合我的工具時(例如買海外ETF海外開戶費用雖最低但不適合我、複委託有下單最低門檻),我還是會暫時放著的。
至於我的股債比例,有人用110或是100減歲數,作為股的比例,那我應該是大約60%或是50%,也有人主張退休後就是股30%,不過因為我還有「相欠債」的老公在工作,我想50%-60%是可以的。
爆料時間⚡⚡⚡:前面爆料我投資的爛蘋果基金,又稱金酸莓基金,現在來爆我自己的料,我買了什麼爛蘋果存股,不過這次是要罵我自己啦,一支,也就是總統候選人之一的公司、另一支,是本土最大保險公司。呵呵,剛退休時盡信書不如無書,看理財節目買的;導致本人一年多來台股個股操作績效遜0056三趴仙。。。
幸好經一事長一智,現在那些存股該遵守的篩選原則我都會背啦~
不過知道歸知道,人就是有心魔,所以,台股的部分還是要找適當時間點轉到ETF,這是下半年的重要任務~

昨天才剛發文,今天又再發文,這很不符合我退休慢活的生活宗旨,特別是寫理財類的文章整理數字還蠻耗時間的,不過因為上半年的退休金規劃檢討不一次做完,我怕我又發懶開始寫些心情抒發的文去了。
我沒有發財夢,只希望退休金4%法則的威力可以實現,生活費可以從獲利來,不要侵蝕到退休金,這是我的第一大宗旨。就是這個小小願望也要稍微努力一下。
最後聲明一下,理財看法人人不同,就像我嚐過金融存股兩年賺50%我就對存股大有好感一樣,但這也要小心地雷~。以上個人分析心得僅供參考,沒有推薦或議論之意,大家就各自看看有無幫助之處,或者繼續各自的理財之路吧~
註1:以上報酬率數字擷取自鉅亨網,資料時間為2019/7/10
註2:(2020/3/1)文章中有提到我對基金高收費其實很介意,只是暫時沒有研究好更適合的工具時暫時還放部分在全球股票型基金,2020年2月農曆過年後考量並非長期想持有基金,趁武漢肺炎股市還未受影響之際,將僅存的全球股票型基金全部賣出了,暫時放在定存,打算再找時間佈局到全球股票型ETF。至於金酸莓基金,則是更早在2019年第三季處份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