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費用 是影響退休金多寡很關鍵的因素之一,同樣收入之下有小孩和沒小孩能存到的退休金就會差上一截。根據一項調查,台灣一個小孩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費用平均是180萬,這還沒加上小學之前的保姆費和幼稚園費用,我兒轉眼已經大三都快要升大四了,可以階段性結算到大學階段的教育費。
本文初版於2018/10/27,2022/5/24再版更新大學學費狀況。
子女教育費用 : 我兒各階段花費
根據2017年一項調查,台灣一個小孩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費用平均是180萬,一路念公立學校是120萬,如果唸私立學校就要230萬。
以下是我家的狀況。
大學之前的學費
- 小學念公立學校,學費很便宜,一年約4000元,問題是放學後要去安親班,暑假家裡沒大人,得去夏令營,加起來一年大約是12.5萬元。小學階段共75萬。
- 國中和高中進入私校。一年包含寒、暑假的輔導課,學費大約是18萬元。私立國高中共108萬。
- 後來上了公立大學,一學期的學費26000元,一年52000元,四年共大約21萬。
以上,從小學到大學,總共大約200萬出頭,因為是公立和私立學校混合,所以是介於前面那個調查說的公立學校的120萬和私立學校的230萬之間,比平均數的180萬高一點。
學費外的其他花費
除了學費之外,補習費也是很驚人。
- 學習才藝補習費:小學時有學鋼琴,還有在何嘉仁上Tree House系列課程一直到國一。
- 數學補習費:從小五開始發現數學不大行,所以另外補習,國中和高中因為私校進度與公立學校不同,改上一對一。
- 法文補習費:去了幾趟歐洲之後,兒子上國三確定直升同一私立學校的高中部之後,突然說想學法文。因為未滿16歲不能上團體班,所以上了一對一,看起來是遺傳了我對語言的興趣,所以我當然支持,也因為遇上不錯的法國人老師,應該會上到大學畢業。
上面的市場調查沒有包括學齡前的費用,也沒有包括以上這些額外的學習,以我兒來說包括保姆費還有幼稚園就讀全美語幼稚園的費用,估計花了將近200萬元,而如果大學到外地念書,也還要計算住宿費等,幸好我兒子的大學離家裡只要一班公車。
我還沒退休之前薪水還可以,這些花費想起來當年真的是因為有薪水,沒什麼在計算。我家之所以在我退休之後可以減少很多的費用開銷,跟兒子上了大學有很大的關係,少了東補西補的費用。
子女教育費用 : 「個人選擇性」花費檢討
有幾項「個人選擇性」的花費,分享一下我的事後檢討。
鋼琴等才藝課
兒子從小學鋼琴,不過現在數位鋼琴塵封在家裡變成一個置物桌面。。。當時「照書養」,聽說學鋼琴可以訓練數學頭腦,從我兒後來數學還是一直補,就知道有沒有效😌。
如果重來一次,我最不該押著兒子去學的就是鋼琴,更該做的是引導兒子探索興趣,而非只是按照我的意志,當兒子有自己的聲音之後,其實這些花費就好像是打水漂。
英文補習
從小讀全美語幼稚園,小學之後上何嘉仁美語的 Tree House系列一直到國一,的確到了國高中英文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準備,覺得這個錢花得算是值得。
只不過,諷刺的是我剛入職場時,前後兩個工作都在民生東路,那時路上可以看到不少老外,那時外國人喜歡住的西華飯店,今年稍早已經珍重再見熄燈了,好感慨,台灣的金融業外商紛紛出走,要到外商銀行或是保險公司上班的機會不是那麼多了。
需不需要唸私校?
每個私校或是遇到的老師狀況不同,以下僅為個人經驗。
- 不是公立學校的保證
除非真的很資優上資優班,如果在普通班也是有許多考上私立大學的。 - 學校管理的確令人放心
的確我兒的學校是不錯,甚至包括對長輩的禮儀等,讀書氣氛也沒話說。 - 會很勢利嗎?
有看過許多網友說唸私校普通班好像次等公民很受傷,我兒在國中時成績普通,高中也是上文組而非理科的普通班,但是沒有感覺到這些狀況,遇到的班導都很不錯。遇到怎樣的班導有時真的有點運氣問題。 - 會不會虛榮愛比較?
的確有同學每週六都換不同衣鞋,但這些學生似乎國中階段都出國完畢,加上我兒出身小康家庭,生性像老爸,屬於節儉型的,即便同學的確有會約吃大餐&逛街大採購的狀況,他自動不會成為那個團體的一員。
至於花費上,兒子的私校一學期學費大約8萬,後來高中編入比較拿手的文組之後常常拿到學費減免,一學期的學費實際只有交2-4萬。
學科補習
兒子數學不好在國高中階段真的會有壓力,我自己是數學不好的過來人,所以就只能這樣「補破網」。每次看到兒子的考試成績,在私校大概勉強撐到班級平均,偶爾會大爆走掉到後段,出現20分這種分數,常跟兒子開玩笑問,到底是補有沒有呀?兒子總是回答,沒有補會更糟糕😭,啊,難道會考10分嗎。。。
還好兒子總算是沒有放棄數學,也還好兒子其實不愛補習,所以只補了數學一科,後來在大學指考時,數學爆冷門考了88分。雖然說即便如此,他此生再也不想再碰曾是他惡夢的數學,不聽從我們所願進入商學科系,但畢竟是進了最高學府。
事後想起來,結果雖然是好的,可是畢竟已經高規格念了私校,似乎可以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在環境中生存,但我是花錢解決,也因此扼殺了讓小孩自己找到「生存之道」的機會。
教育基金 vs. 退休金
在累積退休金的階段,如果教育費用花太多而影響到退休金,倒過來反而我們的老年變成孩子的壓力,最終還是影響到孩子日後的中年生活,可以的話還是評估好自己需要多少退休金?然後一邊計算可以給小孩多少的資源。
據我先生說他公司面試的新人中將近一半背有學貸,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是有將近四成的比例。雖然對小孩來說是辛苦,不過也是提早訓練獨立的方式,而的確優先順序上必須父母的財務狀況要照顧到,不然到年老一樣會變成小孩的財務負擔。
我從兒子小時候開始是有把他的壓歲錢加上我自己從薪水中提撥加碼,另立一個帳戶存起來,不過事後檢討起來,也不是做得很完善。
我如何存子女教育基金?
子女教育基金的特性
- 必須有很高的確定性,例如念私校,或是有留學的計畫,不能因為投資失利折損影響原定計劃。
- 學費是一筆一筆錢的支出,和退休金每月現金流的規劃方向應有不同。
我的規劃方式
在「怪老子理財」,怪老子建議自小就用股債的配置的方式,越靠近需要用到大筆教育基金的時間就提高債券基金投資的比例到七成。基本上我是這樣的精神,但是分兩階段做了一點調整。
- 孩子還小時將壓歲錢和我加碼的錢定期定額購買基金,因為距離大學和研究所大筆支出時間也還久,萬一投資失利還有時間等待市場回復多頭。像2008年金融海嘯時我兒7歲,帳戶金額驟減,但是後面的年度就慢慢回來了。
- 到了兒子國中時,因為距離上大學越來越近,還是繼續基金定期定額,但是買了一張增額終身壽險,當時想說萬一到大學或研究所會排擠到我的退休準備金的時候,可以解約支付學費,換算報酬率只比定存多一點,但是有確定性。
當時沒有像怪老子建議的採用債券投資的原因,是因為當年在金融業推的都是高收益債,現在已經被主管機關要求改名為非投資等級債,我對於它的風險比較沒信心。
延伸閱讀:這名金融業高管退休後打掉重練,重 學投資理財 的3個理由
另外,如果時光倒轉,我會改選指數化投資的ETF,因為退休之後我把基金都解光了,之前幫兒子定期定額扣了好多年的基金其實績效不甚光彩,我在退休之後有機會就陸續解套了。
延伸閱讀:[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心得(上) -基金投資不一定知道的2件事
我的育兒任務還沒結束
最後我要打從心裡向生兩個以上小孩的父母致敬,台灣生育率這麼低和對環境感到不確定有很大的關係,我從30出頭就對工作一直抱著危機感,工作過5家公司結束掉的有3家,組織重整1家,在不安中只生了一個。。。
因為只生了一個,「照書養」和「緊張兮兮」,不經意的大方之後,一個小孩還是花了兩人份的費用,瘦了我的退休金,又拉低台灣的生育率。
兒子雖然已經大三,接下來還剩下會不會唸研究所或是留學的問題,等過一兩年我再來更新這篇文章,補上最新的狀況。
還有,退休之後觀察親友的狀況,發現我的育兒任務還沒結束,因為即便子女成年,萬一沒有處理好,還會影響到我的退休生活。
最近上檔的電影【一家之主】,女主角為了發展不如意的子女,甚至上演一場買屋被詐騙的狂想曲,導演與我分享,這並非只是電影的情節,而是她田野調查的結果。
延伸閱讀:
兒子小時候因為我上班忙,其實沒有從小做好理財教育,因為要盡量降低這種成年子女的風險,去年底至少終於說服兒子每月從零用錢中省下來一點投入0050,而還在我管理之下的我幫他從小存下的那筆錢,看起來要應付學費的壓力已經越來越小,就繼續由我來幫他投入全球股票 ETF VT。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也歡迎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分享、留言或追蹤,以便獲得更多有關退休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