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 啃老族 吃掉退休金? 3隻小豬和這4件事

慎防 啃老族 吃掉退休金!跟孩子講3隻小豬 &做這4件事~

Google 廣告

啃老族 一詞的印象是能上班而不上班, 還靠父母財務資助的、少數頹廢的年輕人。但最近在親友間發現,啃老現象不只發生於頹廢的年輕人,更多是以還沒長大的寶貝孩子姿態,普遍地出現在許多家庭。我的退休金只考慮我的退休,不包含被啃老,趕緊幫兒子再複習三隻小豬的故事,並講清楚這4件事。

Google 廣告

啃老族 不是頹廢年輕人,是沒長大的小公主和小王子

最近在親友間聽到一些成年子女的問題,在咖啡館偶爾也會聽到,有人自豪是富爸爸富媽媽,成年子女收入不足支付的費用,就由一生工作、理財皆有成就的父母來。我聽過幫已上班的成年子女支付的費用項目有:

  • 房子、或房屋頭期款算是很常聽到的,也算是台灣人有土斯有財,努力置產買房可以庇蔭下一代。
  • 但最近還有聽到父母支付貸款每月還款、房租等。
  • 車子。
  • 出國旅遊的費用。
  • 但最近令我訝異的是,幫女兒支付生產住坐月子中心的費用,一天少則6000元,多則一萬多元,生產一胎就要支付幾十萬元。前陣子剪髮,美髮設計師跟我說,他的客人中也不只一位有提供女兒們這項福利。
  • 劇情還有第二季演到下一代,我還聽過有孫子的保母費和教育費。。。

這些費用都要付,豈不讓我用來計算退休生活費支出的4%徹底崩潰😫。

這些成年子女並不是印象中宅在家的頹廢啃老族,都有在工作,只是因為收入跟不上想要的消費水準,或是更精確說,父母不忍心看到子女辛苦,所以就大方出手了。

感覺現在孩子「成年」這一道線變得模糊,似乎永遠還是沒有離家成家,還是自小被呵護的小王子和小公主。。。

感覺現在孩子「成年」這一道線變得模糊,似乎永遠還是沒有離家成家,還是自小被呵護的小王子和小公主。。。

這個教育的問題不去面對,沒長大的小孩變成沒有解決問題能力、沒自信的成人,可能又成為不生小孩、少子化的原因

啃老族 美國也有

這不只發生在台灣,根據美國美林證券投資顧問公司最近調查發現

  • 「美國父母為成年子女支出每年達5000億美元(約台幣15.4兆元) ,比存來當退休金的總數多一倍。」,
  • 「有79%的成年子女仍在啃老,父母支付大至婚嫁、房租,小至雜貨日用甚至手機費用。」。

到底這種啃老這麽普遍的成因是什麼?父母和孩子的心態又是什麼?仔細研究了美國的幾篇文章,才發現,原來「世代」的問題作祟。。。怪不得我跟我的60幾歲親戚朋友們聊起這話題老是卡卡的~

Google 廣告

嬰兒潮之「直昇機父母」&Y世代子女

美國的直昇機父母

直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 ,最早指的是美國嬰兒潮baby boomers世代(約出生於1946-1964年間,目前約近60-70歲之間)的父母容易出現的教養風格。

他們的子女是所謂的千禧世代Millenials/又稱Y世代Generation Y(約出生於1980年代初期-1990年代中期),目前約20出頭到近40歲之間。

嬰兒潮世代直昇機父母的特徵是,深信成功的重要,並且強烈希望看到子女成功,因此盤繞在兒女上空,需要的時候可以立即支援,也提防子女走錯路。

極端的行為像是,有父母會在孩子上大學後每天打電話叫孩子起床,大學成績沒拿到好分數,直昇機父母會向教授抱怨,等孩子出了社會,也可能現蹤於孩子的職場,以確保孩子有在邁向成功的軌道上。

啃老族 子女 vs. 直昇機父母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日本的直昇機父母

在日本最近也有一些這樣直昇機父母的報導,例如,日本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公司上班時,公司會舉辦全體新員工(新卒しんそつ)的「入社式」,因應父母的需求,現在許多公司會開放讓父母參加「入社式」。

日本老師給我看一新聞案例,在一「入社式」的場合,只見母親四處穿梭拜託長官關照兒子,但兒子卻像沒事人一樣杵在一旁,而且這年輕人入社不到三個月,又因為重要客戶拜訪當天睡過頭,被主管念了之後就離職了。

在日本所謂的Y世代的下緣,目前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有經過「減壓」教育改革之後的「寬鬆世代」(ゆとり世代),被認為學力低下,耐壓度不佳;2013年日本的流行語又出現一個更新的「悟道世代」(さとり世代),這世代的年輕人看多了像阪神地震、東北大地震等天災,聽多了日本經濟失落的三十年,覺得努力也沒有用,年紀輕輕已無欲無求,激出嬰兒潮父母的歇斯底里,連「入社式」也責無旁貸要代兒出征。

台灣的直昇機父母

聽說現在台灣的大學大一還有親師座談會,剛聽到時覺得很不可思議,想不到日本和美國比我們更先進,父母的觸角更進一步深入到職場。。。至少我還在上班時沒接到過年輕同事們家長的關切電話,好險😨~

看到這裡,對於和嬰兒潮世代卡卡的對話,以及咖啡店裡富爸爸&富媽媽,雖不能衷心接受,但,理解了😰,去參加大學親師座談會也不算太離譜。

當然,這些只是凸顯出每個世代潛在的特質,並非每個嬰兒潮世代父母或是Y世代都有這些傾向。

X世代之「匿蹤戰機父母」來了!

X世代出生於1966-1980年之間,目前約40歲到50歲出頭,我算是這個世代的前緣,早點生產的話,有人的小孩已開始成人入社會,美國對此世代父母的新名詞是「匿蹤戰機父母」stealth-fighter parents。美國還有文章在沙盤推演,學校該怎樣因應這個新父母世代的出現,以便妥善服務😱。

「匿蹤戰機父母」的特徵是,除了孩子,也很關注自己的事;只要不踩到底線,不會費事出手去管細節,但是,只要一踩到底線,就會火速無預警的出動。

圖片來源:Pixabay.com
  • 例如,直昇機父母可能會花時間和學校磨,爭取改善教育的方式,但是匿蹤戰機父母只管自己孩子的問題有沒有解決,一旦發現溝通無效,不會再花時間和學校爭執與期待學校改善,而是會火速直接讓小孩轉校,徹底脫離有問題的環境。不管則已,一旦決定涉入,會比直昇機父母更為激烈。
  • 根據美國的研究,嬰兒潮世代的特徵是如果買了一台BMW,會自豪有錢所以可以買BMW,而X世代會自豪的,則是自己拿到好折扣買到好東西~同理可推,那在咖啡館自誇是富爸爸富媽媽的前輩也就不奇怪,按這研究結果,X世代的我要拿來說嘴的話,可能是~「我今天很厲害,只花了不到100元就在咖啡店坐了一整天,而且還偷聽到富爸爸富媽媽的稀奇對話,真是值得😆」。呵呵。。。你覺得美國這個研究對台灣人來說準不準呢?

不過「匿蹤戰機父母」stealth-fighter parents在美國被討論的報導並沒有很多,更多看到的是「直升機父母」也被廣泛指稱到其他年齡層、也有相同教養風格的父母。

至於像我自己有沒有具備X世代或是「匿蹤戰機父母」stealth-fighter parents的特徵?我是X世代的前緣,也許思考有與嬰兒潮世代交疊。

不過,給予成年子女資源,對我來說,的確是需要預防的問題。這就是X世代的意識在作祟嗎?我總是會想到,我不能硬撐資助兒子,到老時反而要等著兒子給我錢,所以兒子畢業後就應該要自立。

Google 廣告

三隻小豬真是個好故事!

你覺得呢?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有疑似X世代的意識在作祟,那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小孩還小的父母,要多講3隻小豬的故事給孩子聽(我以前沒講😭),這故事最棒的觀念就是:

1. 長大就應該要自己外出蓋自己的房子:不應再倚賴父母,例如,長大如果還住家裡,必須付房租😅~

2. 自立之後要慎選蓋房子的建材:從孩子小時,多講幾種不同職業/理財方式,當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練習思考工作和理財方式的選擇,這比送他一棟房子重要~

小豬要靠自己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有力量,
將殘酷現實世界這大野狼,踩在腳下當毛皮~

Attribution : Leonard Leslie Brooke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hree_little_pigs,_Img015.jpg

防 啃老族,這4件事很重要~

因為親戚有點困擾,我跟親戚一起演練要怎麼跟孩子說時,搜尋了一些美國的文章,彙整出這4大重點,覺得很受用~

1. 避免在孩子面前表出手太大方

非必要消費是努力工作和儲蓄之後才能進行的事。如果自己忍不住買3C或名牌,有必要趁孩子不在家時才拿進門😅。雖然有點好笑,但我和親戚談起時都有同感,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的,看著寬裕的父母,多少會預期既然父母付得起,所以想繼續依賴父母,過著超過自己能力可以負擔的生活。

2. 進行投資理財家庭教育

學校不會教理財~努力工作雖是一定要的,但在這種時代,只靠工作一種謀生技能,風險不小。有一位網友給我寫郵件要我寫怎樣教小孩理財,其實我覺得他從小讓小孩看他如何將壓歲錢等小錢積少成多以及複利成長,比我厲害,讓我汗顏!

3. 讓孩子從小練習控制收入與支出

從小給予一定數額的零用金,教導孩子如何控制,如有花超過預算以外就應該要控制欲望。如果花超過還是隨時可以向父母拿錢,容易讓孩子當父母是提款機。

教導孩子哪些狀況可以借錢貸款,哪些情況不可以。我看過過度借貸來消費而賠上婚姻的案例。。。

4. 萬一已經陷入,儘速立界限,給一個額度,到此為止

如果成年孩子的依賴父母的習慣與認知已經養成,立即抽掉資助可能孩子無法立刻因應,可以給一點緩衝,談好一個定額,講清楚超過之後孩子得自己想辦法應付了。

我看過的狀況,不矯正的話,孩子小時後的教育費用比起來還是小case,孩子成年之後的消費是房子、車子、月子、孫子這種成人版的消費,父母退休後的花費反而比以前多,這樣難怪有幾千萬的退休金也沒法安心,其實父母內心是希望看到孩子獨立,但是已經形成的模式,覺得很難對孩子開口。真是要儘早溝通,以免孩子期望值已形成,衝突擴大。

根據國外的研究,直昇機父母圍繞在子女頭頂上備援,有時的確對於子女的成功有幫助,但這不是單純的反正父母金錢足夠支應就好,有時也會有子女步入中年之後不能獨立處理自己的問題的後遺症,成年子女在工作或生活遇到困難時會太早容易放棄,不早溝通清楚,可能連孫子的費用也一併期待父母贊助😱~

這樣小公主和小王子怎樣擊敗殘酷現實世界這大野狼呢?所以,我才跟親戚一起心理建設及role play,得狠下心趁早跟孩子溝通清楚。

我能做到嗎?

哎,現在我說的義正辭嚴,不知道是因為我有X世代的思想風潮,還是只是我兒離成家還有好幾年,我感覺鈍化?

跟老公討論完這些狀況後,覺得茲事體大,我們顧好自己的退休金可以,但要再房子、車子、孫子,壓力也太大了,萬一兒子之後找了個娘家實力派的媳婦,不知道我們會覺得兒子賺到了,還是會有雙方家長拚場的壓力😱?

總之,得儘早跟兒子說清楚~於是我這媽,被老公推派為代表。。。的確有點難啟齒。。。還是小時還傻傻時講三隻小豬比較好一點😵

有天趁著兒子還在賴床意識不清,我湊過去說,「兒子,我們資助你只到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工作後就要靠自己了,你知道吧?」兒子蒙在被子裡意識朦朧回了我說:「知道。。。」

前兩天收到兒子學校統一讓學生寄回家的母親節卡片,上面寫著

「高中生涯的結束,即將邁入獨立的人生,而我,絕對會讓您放心的」

呵呵,兒子有史以來最催淚的母親節卡片力作。。。呈堂證供要保存好😹~

你有認真講過三隻小豬的故事嗎?

參考文章: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