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退休要存多少錢 ?前兩天看到Line推播一則有關50歲退休的文章到手機上,文中主角一位說3千萬,一位說1億!和我翻來覆去結論一人1千萬,兩人2千萬的數字比起來,我的數字看起來是貧民版。。。得請示媽祖,我是否該去找頭路上班了^^.
文章段落快速聯結
又是關於50歲退休?
這篇文章,本來只覺得有意思,想在臉書專頁轉寄分享,但繼續看下去又有覺得對當中有些觀點很有感觸,算是豐富而充實的文章,不記錄一下心得不行。
將退休年齡提前到50歲來討論的文章,自然引起也是50歲退休的我好奇,文中兩位主角都是在50歲左右退休,對於自己現在不事生產的狀態,罪惡感少了一些,自我安慰一下,原來許多人都一樣,50歲似乎是個壓力鍋終於爆炸,還算合理的年紀。
這文章除了傳授長壽世代理財法則可以學習之外,引起我關注的是關於退休金存多少才夠能安心在50歲退休,兩位主角一位說3千萬,一位說1億,啊,那我該想辦法二度就業重返職場了嗎?
一起看下去~
50歲退休要存多少錢 ? 3千萬的計畫
第一個金國興先生的案例:
「我們家住透天厝,父親上樓不便,為解決搬運困擾,做個樓梯車,就要四十萬元;失智老人常會忘了假牙放在哪,有植牙必要,植一顆牙最少四萬元,一口牙就超過了一輛國產車的價格。」金國興表示,現在年輕人對未來老後花費,還缺乏想像,如果想要安心養老,就要提高退休金準備額度。。。他給自己設定的安全邊際是三千萬元以上,一年若能達到三%的投資收益,那每月僅利息部分就有七萬多元,相對較安全。。。。
雖然有時會覺得一些調查數字是否有虛胖退休需要金額,以利這些金融機構招攬業績。。。
但,的確金先生說的因為失智導致額外費用增加的狀況可能發生,即便不是失智,像是老人家常見的白內障問題,用健保的不用太多錢,但你會擔心術後會不會痛等問題,結果一眼手術可能花了好幾萬元。一般的假牙現在有幾個縣市有給老人家補助,但你得住在那幾個縣市,而且,假牙對於老人家的脆弱的牙床是個折磨,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案?
昔日什麼苦都吃過的老父老母,到了高齡期,脆弱的身軀讓你對他們的病痛矛盾地不知道該處理到怎樣的程度。哪些費用該花?哪些狀況也許是還好?更別說臥病在床數年,需要長期看護的老人家並不少見。
的確,一次以10萬起跳的支出,金先生所說3千萬似乎不是太離譜的數字,以一個50歲需要奉養父母的退休族來說,父母和自己都有漫長的老年歲月在前方。。。沒有固定工作收入的情況下,危機感會沒來由地加深。在父母的花費上樽節支出和對自己節省又是不一樣層次的矛盾感覺。
如果所幸長輩自有積蓄,不必太擔心,那接著來看下一個故事。。。
50歲退休要存多少錢 ? 一億元的計畫
另一個吳先生的例子。
「年紀大了,照顧好自己,不依賴子女、行有餘力還可幫助小孩,是我退休金準備的主要方向。」吳先生笑說,二十歲時,市場利率環境還有七%,那時認為有一千萬元就可退休;三十歲時,發現大環境變化飛快,沒有三千萬元還真不敢退休;到了四十歲發現,未來會有更多不確定性,有一億元再退休,才能無後顧之憂。
一億元是不是很驚人的數字?讓我想起前陣子寫的文章,有關美國財經媒體名人Suze Orman也是類似的看法,感覺不接地氣的談話引起一陣熱烈攻防與討論。
為什麼需要1億?
- 這位吳先生出身科技業,超高薪族的消費習慣可能與一般人不同,另外,
- 文中提到他的環遊世界退休夢,可能也還不只這一項,還有,
- 退休後希望行有餘力還可以幫助小孩,直到子女成年之後也希望可以保持這樣的餘裕的意思。
超高的消費習慣和環遊世界退休夢,我都沒有,看起來一億是特殊人士才需要的數字。但是,有關於資助成年子女,卻是最近讓我有些擔心的地方。
最近看到資助成年子女的狀況十分普遍,從閒聊中發現,可能會幫成年子女支付的費用琳瑯滿目,不只台灣如此,根據一項調查,在美國,寧願犧牲自己退休金資助成年子女的父母竟也高達79%。
我一直以為天經地義,開始上班後就不應該再受父母資助,但看起來這問題不只發生在台灣。。。沒有控制好可能演變成退休金危機。。。我兒今年要上大學,離成家立業雖然還有幾年,看到親友間資助成年子女的狀況,我很想知道現在能做什麼預防措施😣。
到底 50歲退休要存多少錢 才能安心?
根據上面兩個案例,需要3千萬或是1億,看起來有四個關鍵:
- 自己的消費水平,包括延伸到老後的安養費用。
- 自己心中期待的退休夢想有多大?
- 你背上背了多少人。。。
- 除了以上必須背負的甜蜜負擔,將來,成年子女來分享退休金應該是可以控制的,你的限度在哪裡?
不考慮第2-4項的情況下,我整理過從幾個角度看退休數字,也參考美國和日本的退休案例計算過,翻過來覆過去計算的結果,我覺得在台北要50歲退休,一個人約一千萬,兩個人就是兩千萬,是要省一點,外加平穩的理財孳息,是50歲想退休的底限。
延伸閱讀:理想退休金額 是多少?想提早退休?用這3種方法算算看!
但是如果要將第2-4項考慮進去,那就不夠了~還來得及的話,比照分享文章中兩位主角,將退休準備金的水準從1人1千萬,2人2千萬再往上加。例如父母準備1百萬,資助成年子女準備5百萬,等等。。。
如果這樣看起來實在很有壓力呢?生命自己會找到出口😌。。。
不必3千萬,更不必1億元的50歲退休作戰計畫
第一案:節流 & 防漏
如果已經打定主意就算沒有3千萬也想50歲提早退休,那節流是一定要做的。除了日常節省,遠離兩三個月就出國的朋友避免比較,不買3C產品,少外食。
外加,如果容易心軟,現在就開始練習堅毅切割親情的理性態度。例如,明確告知子女成年便應自己獨立😌。
延伸閱讀:退休後每個月生活費 要多少?這個清單和人生減壓對策
第二案:開源之投資理財
講到投資理財應該是很多人想到用來提早退休的方法,這對沒3千萬的人更加重要。。。只是,看看第一個案例中的金先生,他想3千萬可以賺的是每個月七萬多的投資收益。
也許會覺得這個3%年報酬的預估太保守,也有人會想更積極投資來強化退休金。最近市況不錯,順風的時候會覺得很可行,但是誰都不知道何時市場會反轉。。。我想金先生的實際報酬應該比3%高,但他會用3%來計算,反映的是退休後提高的風險意識。
對退休金規劃來說,一年可以有機會幫你賺30%的高波動股票是否比一年給你穩定5%報酬的牛皮股好?金先生提到了解投資工具風險與報酬的相關性很重要~這我也很有感觸。
第三案:開源之繼續工作
有固定收入和沒固定收入的心理狀態很不相同。從文章中兩位主角談話中可以看出一個共通點,會講出一個比較高額的數字,都是因為真正退休之後如果沒有達到讓自己安心的水位,會有不安的感覺。
退休後才能體會,這些看似高額的退休數字,背後一相當大的比例是讓你「安心」的成份。也許最後投資得當或是節費有功,到人生最後一刻清算,實際並沒有真的用掉3千萬,但這最後剩下的「安全邊際」可以許你一個無憂的退休生活。
如果無論如何沒有3千萬但就是想在50歲退休,能不能提早鋪路,準備好換個另類的方式工作?少一點薪水,少一點責任,輕鬆一點繼續工作?換個角度看工作,不必有3千萬來換7萬多的投資收入,改為付出時間上班,來換幾萬元的固定收入也不錯。朋友中這種漸退式的工作開始有成功案例。
才一年半,我已被當成二度就業婦女~
即便現在已經退休了但退休金不足,也不是不可能再工作。我本來覺得退休後很難再重回職場,但,想不到前幾天有獵頭打電話給我談一個二度就業的工作,一方面OS才一年半我已經被定位成二度就業婦女😏,哎,感謝機會,但是催出我的初老感;一方面覺得這公司很有創意,新公司預算不足但又想找有足夠經驗的人,所以鎖定二度就業人士~要不是因為我還有別的計畫想進行,不然還真覺得可行。既然退休了,比以前責任小的工作,薪水大打折也沒關係,當成去別的行業開開眼界。
還能夠有點工作收入,對於不是有3千萬或是1億元的退休族來說,還是不錯的。
至於一些創業項目,例如,成為賺錢的部落客,也是可以探索之道,有時間可以看我分享我一年多來還沒孵出蛋的部落格經驗,也因此目前我仍秉持初衷☺️,當部落格是退休後終身學習項目😌。。。
第四案 活用老本
如果以上盡皆失靈,還可以認真思考,有房的賣掉房子到生活費更低的地方租房,或是以房養老,租房的再搬到房租更便宜的所在~就可以取得一些生活需要的現金。
以我來說會立即採取第一案的「退休金防漏」預防措施,強化與我兒溝通,學業完成之後,就該是完全自己負責的大人。孩子,媽知道你比我強💪~別來分享我的退休金😎。
後記:從充滿回憶的懷舊文章中得到的啟示
這是一篇值得閱讀的文章,除了對於理想退休金額讓我有不同角度的提醒,關於文章中提到的長壽世代理財法則中「資產配置」的部分也很有同感與興趣,退休後經研究已成為「資產配置控」。
只有兩點小瑕疵。。。讓我發現原來這是篇舊文章重發。翻看標題附近,文章日期是2017/7/6。距今一年多的文章,我已從忙碌的上班族,變成可二度就業婦女😥,這篇文章中也有人事已非之處。。。舊聞重發懷舊一下也不錯,但媒體發出前是否附註一下,像是人事已異動的部分,會比較好呢🙁~
- 文中提到金先生投資卜蜂,現在應該不會有人想公開談買卜蜂的事吧😌。。。這篇文章寫成不久時的2017/7/31,卜蜂收盤價是68.9,如果買在當時這個高點,2019/4/17收盤價是54.3,不算股息,不到兩年價差損失超過20%。再好的股票,價高就不是好標的,買在相對低點才能控制投資風險~問題是一般人很難精確衡量價值,因此,對退休規劃來說,避免高波動股,不重壓個股,適度分散,或是乾脆投資ETF才是王道~
- 金先生提到的REITs投資,要向三千萬退休人士學習,故也研究另寫一文了。
- 文中提到的花旗銀行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這位已經不在其位了,這讓我想起2017年底有幾位外商銀行的50歲上下高層差不多時間退休,引起媒體關注,50歲的確是許多人轉折的年紀~即便沒有想要提早退休,35歲之後就該開始幫自己的退休金規劃與打算。
這世間有些事沒人會幫你做(願意幫你做的人不見得會幫你想),只能靠自己,退休理財是其中之一!
投資之路像卜蜂這樣的暗礁到處都是,退休後風險意識提高,可能會提出較高額的退休準備金額,也許驚人,但你可以算算基本生活所需、退休夢想、背上的甜蜜負荷、子女成年理當獨立後你的底限在哪裡,試算算看對你來說可以安心的數字是多少~
2017年無緣看到這篇文章就退休了😒。。。萬一真的退休準備不足,方案一到方案四的補救措施,該上演哪一套?或是你有什麼其他想法?也歡迎分享~
至於看完3千萬和1億的數字,我該不該再去上班? 以前上班時的確遇事會去廟裡求籤,退休後少煩惱倒少去了。而且,我猜媽祖最近可能還要忙著托夢,我還可以撐一下,我等2020總統大選結束,媽祖忙完了再去請示🤓~
**本文圖片來自:https://www.publicdomainpictures.net/en/view-image.php?image=115578&picture=baby-is-shocked
不知嫺人姊有沒有看過老農夫的書?他主要推崇”時間”複利最大.我自己很喜歡,或許您也可以參考看看.
感謝推薦,我知道老農夫但還沒拜讀他的書,存股的時間複利是存股前輩們成功的關鍵,也是退休4%法則的背後運作要素,的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