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中年危機和人生意義】的一段30分鐘的精彩錄音,來賓包括葉倪秀心理師和嫺人我。這是去年底應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的兩位可愛的女生邀請成為她們學期實作節目的來賓,她們系上有一個頻道FM88.3可以播出。這幾天收到她們很棒的成品,幫她們獻給中年的大家,歡迎收聽。
現在的孩子不簡單
隨著長壽化,中年危機和退休的議題也變成年輕人未來工作的方向之一,去年底接到兩次大學生的邀約。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的兩位女生的這段廣播節目作業,選擇的節目主題是【中年危機】和人生的下半場。
- 後來還有台大的創意創業學程的兩位男生,他們做的題目是中年男性面對退休如何適應和走出可能的低潮。
沒想到大學生也找到我的部落格,我很好奇問兩位女生,怎麼會選擇一個這麼超齡的題目,她們說,因為觀察到周圍的長輩,很想知道怎樣可以幫到這樣的中年人。而且她們不是只想交作業了事,教授給的作業要求是一集,但是她們已寫了12集的主題,雖然那時候不知道能不能做完,不過思考很完整,也很具有理想性。

看到她們的節目表上12集的題目,眼淚都快掉下來,好有感覺,從中年人的工作困境、空巢期、熟年婚姻到老後孤獨等,全部都想到了。
太棒了這些年輕人,選擇了這些不是想起來很開心的題目,也覺得很溫暖,這些年輕人把我們這些中高齡人放在他們未來工作的視野內。
我就當個志工,來幫年輕人完成作業,說不定是一種超前佈署,哪天我還能和年輕人青銀共創。
大學女生的【中場休息後】
上星期兩位女生寄給我她們的成品,她們說會用這段節目去報名參加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的金聲獎呢。不管最後有沒有得獎,已經是與有榮焉。
兩位女生的節目的名稱是【中場休息後】,這是她們預設的第一集:
- 第一段是主持人書嫻分享她觀察到的身邊中年退休族面臨婚姻危機的故事。
- 第二段是有關於女生害怕變老的溫馨感人的情境廣播劇。
- 第三段訪問葉倪秀心理師,分享中年的危機和轉機,她還談到,走過了人生的下半場,什麼是人生的意義。
- 第四段 【走過人生低谷,展開第二人生】,主持人書嫻訪問嫺人我的退休適應經歷。
我也變成兩位女生的聽眾,很喜歡葉心理師的分享。
前陣子有朋友問我是否可以寫有關人生目標的文章,我寫了一個草稿,一直沒有發出,因為覺得寫得不夠好。
聽到這段錄音,我覺得也許你可以從葉心理師的訪談中得到一些啟發。
兩位女生製作搭配的音樂塑造出溫馨的情境,很棒,只是聽起來怪怪的是我的聲音,我感覺自己好像太振奮,太high啦,怎麼一點都沒有走過人生低谷的感覺😃,看來走過低谷之後休息得還可以。
話說我真的是也是距離剛退休那種慘狀越來越遠了,時間是治療傷口很棒的工具。
延伸閱讀:
我把Youtube上的錄音檔放在文章最末尾,歡迎收聽。
中年危機的時候來點半調子
我不是說中年之後仍然要繼續為自己畫大餅,但是我用過來人的經驗,遠離中年危機感的一個方式,就是用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做一點人生的試驗,專心投入一兩件你有興趣的事,持續做個幾年,看看最後會怎樣。
我其實還喜歡我到目前的進度,在中年族群中建立了一點認同度,但又不是轟動武林的網紅,這告訴你,這樣的人生試驗應該能夠有點結果,但是也別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也就是這樣半調子的結果,我覺得還有很多事能做。
也許你說你不會像我這樣架一個網站,可是每個人的稟賦不同,還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去嘗試,只要你能不去計算投報率和成果。
我的台南退休朋友也是從退休之後開始與綠色植物為伍,他們花了兩三年學習和探索這項興趣,最近看到他們開始接盆景造景的單,很替他們高興。
一邊工作一邊玩的【退休蘇活族】
雖然退休後這些小副業很可能帶不來像工作階段那樣穩定又滿意的收入,但是你可以用它來塑造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像是我偶爾會接到演講的邀請,前幾次比較緊張,真的很把它當成工作做,後幾次就開始想,我應該要邊做邊玩,這輩子總算有機會來體驗蘇活族的人生。既然到了那個地方,就順便到此一遊。
我想到以前去國外出差的時候,我總是會議結束後立馬趕回來繼續工作,沒有一次順便留在那裏玩耍。最誇張的一次因為太匆忙了,到了法國下了火車就搭上計程車,完全沒注意到原來我去的那個會議的地點,竟然走路可以到楓丹白露宮。
這一天既然來到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所在的板橋浮洲,就來探索看看學校的周邊。
話說這一天我才知道,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和關渡的台北藝術大學不一樣。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是在板橋的浮洲火車站附近,我只有以前搭火車時回娘家時經過,還沒在浮洲這個地方下過車。

出發前我雄心萬丈,打算用雙腳踏查浮洲這個陌生的地方。
我查了浮洲的地圖,在大漢溪畔,被大漢溪和支流包圍的地方有一片狹長的土地,上面有一大片是人工培育的溼地 – 浮洲濕地。
看到濕地兩字,想像會有一大片綠色生態,阿桑基本是個好奇之人,自助旅行時都要把老公兒子搞瘋的那一種程度,所到之地的特殊景點非要排除萬難看到不可。
這一天正好一個人可以自在地前往,不用擔心太無聊被抱怨,也不用擔心中途就被要求折返。我打算穿過浮洲橋,步行到浮洲站的下一個火車站,樹林。

我離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後,返往來時下車的浮洲車站,依據Google指示,經過浮洲車站繼續往前走。
不多久,經過了一座有流浪漢的橘色天橋,雖已是老太婆,還是會怕流浪漢突然發作,不過因為上過手機攝影課之後覺得這麼橘的天橋不拍太可惜,走到流浪漢萬一追過來我應該來得及跑的安全距離後拍下了一張照。

順利拍好照,快步下得天橋,又經過一個大籃球場,左折走不久就可以抵達浮洲人工濕地。

可惜水塘被樹木遮蔽,看不是很清楚,也不太能靠近。
沿著濕地有一個長長的自行車道,據Google所得,假日很多人來這裡騎車。

不過,這一天非假日只看到幾部腳踏車經過,有點寂寞,通過濕地邊緣的樹叢時,還很怕衣服顏色會不會太重,濕地旁的樹叢中會不會藏有虎頭蜂。去年好像虎頭蜂的新聞特別多。
通過長長的溼地之後,盡頭就是浮洲橋。

過浮洲橋就是樹林的地盤。
從浮洲站穿過濕地,上浮洲橋,走到樹林車站,慢慢晃差不多要將近一個小時。
抵達終點正值中午午餐時間,犒賞自己在樹林車站前享用火鍋。有人說一個人吃火鍋是孤獨指數排名前幾名,哈,我覺得我還行。
從【法國楓丹白露宮】降級到【板橋浮洲橋】
退休前出差地是法國楓丹白露,退休出差地是板橋浮洲。唉,這就是人生的【中場休息後】。
有點寂寥,但是,無聊中自有它的樂趣,我可以咀嚼到,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具有這樣的功能,對於退休不無聊,或是應付中年危機什麼的,是很有幫助的利器。
【中年危機和人生意義】的一段30分鐘的精彩錄音
最後就是【中場休息後】第一集的錄音檔,請聽兩位女生來自板橋浮洲的報導。
- 段落:
- 00:00 開場
- 03:20 一段溫馨廣播劇
- 10:03 【再見安打】,葉倪秀心理師談中年的危機和人生的意義。
- 20:00 【走過人生低谷,展開第二人生】,嫺人分享退休適應經歷。。。
和之前上過的podcast不大相同,果真有很懷念的廣播的感覺。而且,雖然是大學生的功課,應該可以聽得出來,葉心理師和我,接受訪問品質不打折,有很認真的演出唷。
延伸閱讀:
- 「 一家之主 」電影開箱:如果人生重來,會有什麼不同?
- 中年危機包含哪些 來源?男女有不同!
- 【 大人的幸福學 】,退休嫺人寫的推薦序,獻給中年低潮中的奇遇
- 50歲之後不要活在後悔中 ,人生才可能精彩(各領風騷)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或是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分享、留言與追蹤,以便獲得更多有關中年與退休人生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