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離婚或 卒婚 ?你/妳有想過嗎?老婆想去旅行,可是老公很節省;老公退休後想搬回老家照顧父母,但是老婆不想和公婆朝夕相處...中年危機的來源之一包括 中年夫妻關係 ,中年過後的老夫老妻,看似一生就這樣了,沒想到因為退休後的朝夕相處,或是長輩照顧等因素,可能變成中年人生的暗礁。
這篇文章於2020/2/17初版,在2022/2/15播出的【高年級不打烊】podcast,【先生太太一起喝杯咖啡吧】單元中,我和樂活大叔、主持人賽桑聊【退休後夫妻搶地盤和卒婚】這一集之後,我稍微調整內容,並把這一集的Podcast連結放文章最後面,方便閱讀者可以於同一處收聽podcast以及閱讀同樣議題的文章。
文章段落快速聯結
中年夫妻關係 拉警報,熟年離婚或 卒婚 ?
熟年離婚和卒婚都是來自日本的名詞和社會現象,熟年離婚一般是指結婚超過20年的夫妻,以分手收場的狀況,在日本,有許多是因為老公退休之後在家時間變長,引起所謂的老公退休後的「夫源病」,嚴重的話就起了離婚的念頭。
卒婚呢?根據日本維基百科,卒婚(そつこん)這個名詞是2000年之後開始在日本發展出來的夫妻生活的一種新的型態...卒婚,是指從婚姻中畢業,但還保持婚姻關係不離婚,並不是夫妻之間已經恩斷義絕,只是彼此了解到,今後各自想要的生活方式並不相同,在互相理解的前提下,解除傳統婚姻關係的束縛。
也許分開居住,但仍保持聯繫;也有可能仍同住一屋簷下,但是家事各自自己做,夫妻彼此不再互相干涉,各自保有自由過想要的生活。
熟年離婚或 卒婚 在日本
在台灣,有過「卒婚」念頭的人並不少見,只是沒有「卒婚」這樣的名詞,也沒有看過相關的調查。比起來日本人好像很愛做意見調查,常看到各式各樣內容的調查。
因為同樣是東方社會,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有類似之處,2017年在日本產經新聞刊載的一個調查結果,也許透露出一些點可以讓我們參考。
這個調查來源是三菱集團(三菱グループ)的「鑽石高齡社會研究財團(ダイヤ高齢社会研究財団)」,調查對象是日本全國40-59歲(40、50代)的正職員工(正社員),調查樣本約5千人。調查的結果是這樣的:
當問到退休之後希望的夫妻關係時:
- 不論男女,大部分的人(大約50%)表示希望夫妻有一起在家共度的時間,但是也希望可以各自外出,保有不同的興趣。
- 大約有3成的人表示,希望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可以夫妻一起度過。
- 不論男女都選擇了旅行作為期望的退休生活的第一大重點,但是當被問到想和誰一起去時,男性則有九成希望和太太一起去,但是約有一半的女性旅伴的第一優先卻不是老公,有一半的人表示希望和朋友一起去。
關於「熟年離婚」,女性有近3成不反對,高於男性:
- 不完全反對這種可能性的男性有19.8%,而女性則有28.9%,
- 完全無法理解熟年離婚的男性有28.9%,女性則有14.9%。
關於「卒婚」,女性有超過3成不反對,也是高於男性:
- 女性有32.4%表示理解、男性則有20.2%。
熟年離婚或卒婚的原因
夫源病
以卒婚和熟年離婚的發源地日本來說,最常見的原因是一向以工作為重的先生在退休之後,侵入了家庭主婦的地盤,退休的先生們沒有事情可以做,上一輩的是動也不動盯著電視看,現代人來說就是滑手機,儼然家中新增的大型垃圾一般,十分礙眼。更麻煩的是,這個大型垃圾的意見可能還很多,碎碎念,或是干涉太太的行蹤。。。
其實也不一定是等到退休才會發生,有的老公對家事要求很高,甚至有潔癖等,或許是因為更年期變得更容易碎唸,我有的家庭主婦朋友說,想到老公快下班了壓力就上來。過了中年之後,女人長期的精神壓力爆發,可能讓女人想要乾脆一個人獨自過沒有壓力的生活。
當然啦,這樣說也許有性別歧視之嫌,以我家來說是我先退休,也可能是我害我先生得了妻源病,剛退休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我先生壓力也是很大,怕我閒來沒事Line他吵他查勤吧,我還因此上演過一場出走記。
延伸閱讀:
- 退休症候群 遇上夫源病 !逃跑雖然可恥,但很有用~
- 如果再重來你還會選擇他/她 ? 電影「 一家之主 」開箱:如果人生重來,會有什麼不同?
媳婦和婆家最適合的距離
在日本常見的卒婚原因是因為長輩照顧,當先生需要回到鄉下老家照顧父母,太太不願意近距離與公婆相處,想要保有自由的生活時,卒婚各自生活,就變成一種無奈的選擇。
在台灣我也看過周遭的朋友有因為長輩照顧而分開生活的情形,而在女性朋友之間談起來,不少人在婚姻的不同階段都曾有想要離開家庭的念頭,傳統上對於媳婦照顧長輩的期待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有人一直住在婆家,忍耐到了孩子長大之後,斷然跟老公提出要離開...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婆媳之間最美好的距離是70公里,這是日本人提出的理論。如果去看日本人的論壇,討論婆媳問題的發言也是很熱烈。
過近的距離和壓力,在小孩還小的時候,為了孩子保持和諧,或是因為工作忙碌,暫時相安無事,但是一旦進入中年或是退休階段,累積的壓力爆發開來,也不奇怪。
中年夫妻關係 :常相左右 vs.分道揚鑣
在我的退休朋友中,有的夫妻個性和興趣相近,可以每天一起共同活動。
延伸閱讀:夫妻如何 培養共同興趣 ?看這個識相的大男人怎麼做!

但是,如果個性和興趣並不相同,像上班的時候一樣,白天「分道揚鑣」,晚上再回家會合,也是不錯。樂活大叔施大哥在這一集podcast中就分享他和太太的各自保有不同興趣的相處之道。我也有的退休夫妻朋友是這樣。
雖然我家老公還沒退休,不過我們的狀況也比較像是「分道揚鑣」的這個類型,因為兩邊長輩都需要照顧,我們是分別照顧自己的父母,有重要日子的時候才一起出現,不用每次一起行動。
因為我先生還沒退休,我也不知道他的興趣是甚麼,對於我的古蹟興趣,我曾在假日邀我老公去了一次保安宮聽導覽,去的那天他還算有興趣,正當我覺得孺子可教,要再報名新的活動的時候,他又覺得他的假日最佳良伴還是電視😌。
去大稻埕聽導覽的時候我都是自己去的,有兩次有人問我,「妳一個人來的嗎?」,兩次問我的對方其實也都是自己來的太太...自己一個人不用心裡有壓力另一個人不愛聽,不錯啊😁~

至於旅行,兩個人可以一起去是不錯,像是有人可以幫我提重行李、我這路癡也不用自己找路;但如果我想去的地方老公不想去,我也可以自己來去。
我也有見過的是像老婆很想去旅行,但是老公捨不得出國消費,所以有些老婆到了50歲左右會開始怨嘆這輩子沒出過幾次國;有些自主性高的女性就會像日本的調查那樣,直接找朋友自己去。
經濟獨立很重要
有一部日劇「武士美食家」,男主角退休之後每天早上跟老婆道別,就自己吹著口哨、一個人出門去找美食,太太則是常常是出門逛街或是跟朋友聚會,男主角的退休後作息跟上班沒有太大的差異。夫妻兩人各忙各的,每天神情愉悅~
每次看到劇中的鈴木保奈美又要去逛街、聚會的時候,我都很狐疑,這位太太,妳應該是有自己的退休金吧,不然這樣花老公的年金,感覺壓力很大啊~
看過一篇日本有關卒婚的文章提到,能夠卒婚的關鍵,在於不論經濟面或是精神面都能夠自己獨立,如果不是各自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很難執行「卒婚」,各自過各自的生活,互相不干涉。
說到這裡,這輩子我最感謝自己的一件事就是我的財務獨立,即便到我退休沒有收入之後,我還是靠著我的積蓄和理財支應自己的費用,想靠老公的念頭只有剛退休時脆弱了一下,但是一閃即逝。
延伸閱讀:
雖然我沒有卒婚,但是我可以理解到了一個年紀之後不想再勉強自己的那種心境,在經濟上不虧欠,讓我心裡上沒有壓力,也能換取行動上和精神上的自由。
《高年級不打烊》Podcast連結
除了卒婚,在這一集的podcast中我們還聊到有趣的退休後在家裡搶地盤的話題,歡迎點以下連結收聽。
歡迎在下方分享與留言,或是移動到臉書本文處按讚、留言與分享,如果還沒有追蹤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歡迎加入!
非常棒的文章~
謝謝您的欣賞~
完全無法理解熟年離婚的男性有28.9%,男性則有14.9%。
感謝留言,是我打錯,正確應為「完全無法理解熟年離婚的男性有28.9%,女性則有14.9%。」,謝謝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