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 故宮仕女畫 特展,主題是「她 – 女性形象與才藝」,我愛看仕女圖,這個特展是我的菜,正好大學同學休假,我們相約一起去看展,對漢、唐、宋、元、明、清各朝美女品頭論足很有樂趣,看完之後接著去聽搭配特展的講座,講題是「明清傳記中的女性形象」,聽到古代貞女的故事,大吃一驚。
來故宮要先看的特展
令人咋舌的古代貞女故事容我最後再報,先來分享這次展出的仕女畫。
首先,要知道,故宮館藏有六十幾萬件,據說全部展品輪流展出一輪要三十年,所以不是每次去都能看到想看的展品。
大家去故宮博物院都想看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排隊也要等到,但其實如果有機會到故宮,時間有限的話,建議可以從特展開始看,因為特展是有期限的,不然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展出了,常設展的展品也是會三個月異動一次,不過前面那三項鎮館之寶就是一直在那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有時會去南院展出)。
「她 – 女性形象與才藝」展出的頂級 故宮仕女圖
故宮在辦特展的時候都會搭配系列講座,這系列講座我已經聽過其中第二場的「古代仕女畫怎麼看?」,這一場我覺得像是這次展覽的目錄,故宮的何炎泉副研究員兼科長提點出幾幅值得欣賞的作品,他說故宮仕女畫還有女畫家作品共有兩千多幅,但是怎樣的仕女畫才是水準高的仕女畫呢,像是眼睛是否有神,衣服的皺褶細節是否立體流暢,還有配飾的飄帶是否飄逸飛揚等等。
張大千的吉祥天女圖
下面這張是張大千的吉祥天女圖,本人退休之前是滿腦子只有工作,不知道張大千也會畫仕女圖呢。何博士說這是經典之作呢,可以注意看她的眼神,衣服奏摺以及飄帶,還有她豐腴的腳丫子。
本文中的照片是本人觀看畫作時拍攝,iPhone的照相表現是很好的,本人也去上了手機攝影課想要精進😁,但是受限於畫作的尺寸不是相片的尺寸,免不了需要裁切或是取局部,還有現場有燈光反射,當然本人的平衡感也是個問題啦,如稍有歪斜,對這些經典作品有不敬之處,就忍耐一下囉。

明朝四大家之一的仇英的漢宮春曉
先說這幅明朝四大家之一的仇英的漢宮春曉。這幅是明朝人描繪漢朝宮中嬪妃生活,畫作有574.1公分寬,以現代攝影來說,就是一幅超級全景的畫啦。先說這幅的原因是這次特展是以這幅製成動畫,在一樓的動畫牆面有超長版的牆面動畫。
必須說故宮這幾年的文創感很棒,這個動畫讓我和同學都看得很入迷,這邊放上這幅畫中最我喜歡的一段,是奏樂和舞蹈的部分,重點請看那跳舞的兩名宮女,好賣力好有喜感,這個舞不錯,照著跳跳看,是很棒的居家伸展活動。
(因為手持攝影,歪斜了,抱歉😜)
這幅畫中不僅園庭、台閣、嬪妃人物等熱鬧滾滾,仔細看的話連台閣的基座細節都畫得十分精細,我和同學站在前面討論細節也是七嘴八舌。你可以看到這些女人們在後宮都在玩什麼小遊戲,折桂、奏樂、梳妝、鬥草、刺繡,當然是沒有畫到宮廷劇裡演的勾心鬥角和互相下毒😅。
推薦親自到故宮走一趟看看完整版精彩的精彩動畫和原作~
宋朝李公麟 麗人行
這幅畫是根據杜甫的「麗人行」詩為題描繪師詩中秦、韓、虢(ㄍㄨㄛˊ)三國夫人騎馬春游長安水畔的情景。這三國夫人是楊貴妃的姐妹,被愛屋及烏請進宮中,並被封了這些稱號。可以看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姐妹們一起有獎。
看這幅畫可以欣賞一家尊榮,人雍容、馬也肥的盛景,也可以見識一下唐代的審美觀,看右上角那位一轉頭,一臉豐腴,白嫩嫩的真是好福氣。

元順宗后畫像
這幅作者不詳,但是根據現場標示,這是有列為國寶等級的展品,不管是豐滿的程度或是妝容,滿版的腮紅搭配一字眉,我感覺都比唐朝仕女更挑戰現代審美的極限。

精彩的展品還有很多,也很有故事,像是有勇敢追愛的蘇小小入畫,也有蘇東坡貶至惠州時家奴散去,只有他的妾朝雲不離不棄的「東坡朝雲圖」,還有明代的唐寅(也就是唐伯虎)以漢朝班超的祖姑班婕妤主題的「畫班姬團扇」仕女圖,這幅是國寶呢,班婕妤本來很得漢成帝恩寵,因為趙飛燕入宮之後卻被落了,這幅畫描繪出美人的落寞心境。
很推薦藉此特展,到故宮欣賞歷代美女及后妃,賞心悅目一下,也看看她們的故事。這次特展共71件,除了仕女圖,另一部分的展件是歷代才女的書畫,像是前面那個超廣角畫作「漢宮春曉」的畫家仇英,他的女兒仇珠是女畫家,也有作品展出。
故宮仕女圖 特展系列講座...宮廷之外,女人如何出頭天
欣賞完宮廷美女,再來分享一般民間女子的故事,也就是本文另一個主題,最後會提到那個為了婆婆割了自己手指頭的女子。
從牌坊說起
這先要來前言說明古代女子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到底也怎樣才能出頭天呢?不知道有沒有去過台北二二八公園?有看過那邊有座黃氏節孝坊?

昨天和同學去聽的「明清傳記中的女性形象」,是這次特展系列講座的第三場,主講人是台大歷史系教授衣若蘭,她講到古早的時候女人不像男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來光宗耀祖,平民女性要出頭天,被寫到傳記裡面,有所謂的旌表制度,選拔的基本門檻就是要是烈女、節婦、貞女及孝婦等,符合標準的可以像黃氏節孝坊那樣被立牌坊,不是像現代男女平等,不論男女都是靠才能和功績。
至於要怎樣被尊為節婦、烈女呢?基本標準像是節婦,是要符合三十歲之前喪夫,守節到五十歲以上的婦女才有資格,至於行為面就是堅持守寡,並且有含辛茹苦把孩子帶大之類事蹟。
有興趣可以閱讀維基百科這篇說明:貞節旌表。
衣若蘭教授提到說古時候男子發達之路就是準備科舉考試,因為是一生志業,如果沒有達成這個願望,不能光耀門楣,一命嗚呼的人不少。而這些節婦、貞女許多之所以符合初選的資格,有個共通的情節,就是有個科舉考了很多次考不上的老公,沒考上考試,只能做別的事,無奈不知是否因為壓力太大,導致體弱多病,古代醫療不發達,也就這樣走了。黃氏節孝坊的黃氏就是這樣的狀況。
古代女子難為,男子只能有一種目標,壓力也很大啊。
講到這裡就跟我在上的傳統建築課連上了,在講到牌坊時,我的建築課老師說了,要能被核准立牌坊是有一個申報的流程的,簡單說就是由地方上報,經過縣等層級審核確認符合標準之後再向中央提報,通過後政府會補助立牌坊的款項,不過多數人會自己貼錢,怎麼說呢?這個補助有一定額度,因為是光宗耀祖的事,競爭激烈拿到資格之後,有錢的家族會自己再另外貼錢把牌坊做得更氣派一些,好讓大家更清楚知道這個家族的婦德事蹟,所以看牌坊的氣勢也可以知道家族的財力。
極致的中國女子命運寫照,離奇的王貞女故事
衣若蘭教授的簡報中有幾個節婦貞女的故事,其中令人震驚的情節是有關一位王貞女(這些故事裡有很多是這樣的稱呼,例如高烈婦、李孝婦等等,什麼名字不重要的女子😌。)
明朝傳記中提到,她是崑山人,本來許配給一位叫顧同吉的男子,沒想到還沒過門,無緣的老公就亡故了,聽到這個消息,貞女沒有哭,拿下身上的裝飾,一身白衣走到父母面前,表明堅定的意志還是要嫁過去。做父母的當然為難,派了家中的嬤嬤前往去告訴她未來的公婆,公婆也只好家裡打掃打掃,端坐著等這位新婦來到。
王貞女到了夫家,沒有哭泣,鎮定地拜了丈夫的棺木之後,就去見公婆。婆婆哭道,「我兒子不幸早早就過世了,不忍心連累妳這位新婦」,貞女聽到婆婆稱她為「新婦」,感動到淚眼婆娑,更是執意留在這個家了。
貞女從此早晚都跪在丈夫的棺木前面,其他時間除了照顧婆婆的三餐和服侍就寢,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家人要派奴婢來侍候也謝絕,她說自己不見門外之人。
後來婆婆生病了,貞女不分晝夜、勤於服侍,最後實在病到很嚴重的時候,貞女等候在床前,看著煮藥的狀況,來來去去,好像在忙著在做什麼。
婢女們在旁邊偷偷看著,不知道貞女到底是在做什麼,婆婆喝完貞女準備的藥湯之後就睡下了,不久覺得好多了,就呼喚貞女過來問道,「妳給我喝的什麼藥,怎麼這麼快就好了?」,婆婆伸手想握貞女的手,貞女縮手很為難的樣子,婆婆覺得奇怪,起身來看,才發現貞女已經切斷一根手指,想是放到藥裡面一起熬煮了。
婆婆悲嘆說:「老天爺奪走我的兒子,我常擔心老了沒有依靠,現在媳婦不惜割斷手指來治我的病,這豈不是勝過有兒子嗎?」婆婆哭了很久。之後眾人都稱這位女子是「貞孝女」,並且婦德崇高,被寫入了傳記流傳後世。
古代婆婆的想法還真是自我中心,原來養兒、娶媳來防老,死了兒子不是懷念兒子,而是擔心自己沒依靠,媳婦割了指頭,不是擔心媳婦,而是感到欣慰。不能怪這婆婆,這些傳記和旌表制度也讓這種風氣越來越有理吧。
女子無才便是德?
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婦德勝過一切,古代理想女性是有「婦德」,而且據衣教授的分享,能列入傳記的必得情節悲壯慘烈,才越是令人叫好,最後要連割指頭熬藥才能上得了檯面。
華人的社會一代傳一代的力量實在很厲害,到了現代,還是有不少媳婦、女兒不管是被家人加諸照顧父母、公婆的期待,或是自己心裡也莫名有「不這麼做,自己就不是好女人」的內心掙扎。矛盾的是,現代的女子還同時也被期待「有才」,許多女性在經濟上獨立,負擔家計不比男性少的不在少數;現代女性被期待是「德才兼備」,在這種職場也不好混的現代,對女人來說,也太沈重了。
像是畫中的宮廷女子,跳舞要跳得賣力,畫裡沒有畫出的是一片昇平的背後,互相猜忌,鬥到你死我活的宮廷劇碼。
聽完演講之後,我和同學找了地方坐著聊一聊,身邊不乏有單身女性朋友在父母的長期看護上被列為優先順位,為了這樣而放棄工作,委屈不是旁觀者可以想像。現在醫療進步,看護的年數可能很長,幾年過去,轉眼自己最後的青春也過去了。已婚女性呢,就是老掉牙的戲碼,有關公婆照顧的問題。
女性朋友們,做不到的事就說做不到吧,到了現代,還要表現良好,競爭著被提報立牌坊嗎?
幫故宮推一下
「她 – 女性形象與才藝」特展是到2020/12/27結束,特展展品下次再展出不知何時了。
講座也還有11/26和12/10兩場,都是星期四的下午,可以來跟著這些專家一起穿越時空,聽過講座之後看畫也會更有感覺。
這次同學約我見面時,本來我說不行,那天我正好要去故宮聽演,很意外的同學說她也想去,只是一直沒得空,真是意外的驚喜,退休後最不愛聚餐,能夠和老同學一起遊故宮,真是太棒的聚會了。同學這也才發現原來以為故宮很遠,其實交通很方便,就從士林捷運站一號出口出來,右前方的中正路上就有站牌明白標示哪些路線可以到故宮博物館,大約十來分鐘就到了。
同學最近開始擔心空巢期來到,我說因為妳上班忙不知道興趣在哪裡,像我這樣喜歡古蹟和歷史,光是台北市內可以看的東西就夠我忙了,結束後我用三倍券在故宮買了這次特展的書,再好好追遡這些古代女子的故事。

依疫情的狀況,我這去年拿到英日語執照的導遊證看是暫時派不上用場了,如果你沒有機會去聽講座,希望藉由我的線上小導覽,可以讓你有點興趣進故宮去瞧瞧。
延伸閱讀:
歡迎分享文章,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上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