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後的新樂園,故宮教我的那些事

Google 廣告

心煩意亂的時候, 哪裡是你可以療癒的角落,退休以前我只會一股腦地想找人講出來,可憐了朋友和老公;退休以後,我想我找到了那個可以療癒的角落,那就是和日文老師說天道地,還有故宮。過去在臉書專頁分享過幾次去到故宮的隨筆,我把它拼湊一下,與大家分享故宮能怎樣療癒中年人的心。

最近寫了很多理財的事,感覺有點窒息了,轉換頻道來分享我退休以後,在故宮學到的事。

【天女散花】原來散的是這樣的花

聽到【天女散花】,你想到什麼 ? 我腦中出現了民俗舞蹈,舞者身著飄逸的古裝,揮舞著飄帶。或是劍湖山有種遊樂器叫做天女散花😀。

結果前幾天去故宮參加「鏤繪集錦—緙繡山水人物特展」的策展人導覽,走到下面這幅有灑花畫面的佛教故事的緙絲作品的時候,才知道誤會大了。

在說下去之前,要澄清一下面的緙絲作品上印刷字的部份是我的KUSO,我來過過當皇帝的乾癮,斗膽學乾隆皇帝也來蓋個章,且眉批一下🤫。

導覽老師說,【天女散花】是著名的佛經故事,【當維摩詰和諸菩薩弟子議論佛法時,天女出現以花散在眾人身上,於心無所住的菩薩,花朵自然墜落,而心有所執著的弟子反而拂之不去。】

上面的作品不是天女在灑花,不過就是這樣的寓意。

我不懂佛法那麼深奧的教義,不過我自己做了個簡單無腦的解釋,【如果修鍊夠了,紛飛的花絮如同煩惱一樣,你不會輕易地被沾惹,如果人生修鍊還不到,灑落的雜念和執念便會揮之不去。】

人生可以煩惱的事何其多,想到這裡,心就得到療癒,只要能夠放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就是單純的欣賞美麗的藝術品,心情也就感到愉悅和平靜。

下面這是另一幅清朝時的緙絲作品的局部圖樣。盯著看著,心就感到愉悅和平靜。

宋徽宗雖然不是個稱職的皇帝,最後還被金人俘虜去,但是從他的時代開始許多的藝術珍品得以發展與珍藏,讓我們有幸能夠看到這些保存千百年的傑作。

一個人也很好的故宮

嫺人的中年人咖啡館社團入社問題回答中,不少人對於退休後的擔憂是怕失去人脈,的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重要。

也的確,退休後我發現和朋友之間要保持緊密的關係變得不是那麼容易,特別是我想很多時間要花在自己的興趣上,我愛的古蹟比較冷僻,大部分人沒興趣,可是我退休之後變得不愛純吃飯閒磕牙,朋友也就不容易保持緊密的聯繫。

因為這樣,我覺得自己也算是自己的好朋友,退休後的人脈需要刻意去經營,而平常能讓自己不無聊的好朋友正是自己。

我常常一個人搭公車往故宮出發,一路上想到可以再去欣賞美麗的藝術品,心情極好。

到了故宮前往櫃台報到,時間來得及就一個人先到故宮裡面的咖啡廳享用早餐。如果遇到假日,旁邊的桌子常常是三五好友或是闔家團聚,不過我不覺得孤單,退休後我已經很習慣這樣一個人的行動。

北宋三寶名山水畫作 (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在展出的時候我也一個人去,導覽老師講得非常好,三幅畫她就講了一個半小時,從作者的年代背景和畫背後代表的時代意義《原來畫不只是畫》,到如何欣賞古畫作,要看構圖和用墨。

沒經過解說真是只會覺得黑漆漆一片。

退休後的人脈,和朋友保持聯繫,雖然很重要,但是每天每天可以陪伴你最多的,其實是自己。

如果可以把自己安排好,也可以減輕對於退休後人脈的憂慮。

Google 廣告

人生有時失去其實是得到

如果要問我這個出身金融業者離開工作之後最值得的事,除了推翻之前在金融業以業務為導向的集體洗腦理財法,重新理財之外,應該就是發現了工作之外的世界原來可以這麼寬廣,而只要能放下工作階段不得不功利的心,不再計算人生的CP值,人生不必精彩,也能有許多的樂趣。

剛退休後不久,我去考了外語導遊和領隊執照,遇上了疫情,我這LKK未來很難有機會了。當然想到考試的報名費,職前訓練的受訓費,如果用成本效益來衡量,CP值的確等於零。

可是一旦離開職場,最好的事不就是從此不必再計算人生的CP值了嗎?

我這有執照的導遊沒帶過團,倒是上了不少古蹟和故宮的課。故宮是我這幾年經常去的地方之一,而且心靈面的收穫豐富、樂此不疲。

之前的【航向天方 – 15世紀伊斯蘭印象】展覽,展的是鄭和下西洋,通過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最遠到達非洲東部,與伊斯蘭文化交流的文物。

那次特展中知道的一件有趣的事,麒麟是中國古代的傳說中的神獸,但是到了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船隊經過榜葛剌國,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帶回了當地國王進貢的一隻長頸鹿,眾人品頭論足之後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的麒麟,永樂皇帝很高興,認為麒麟出現是祥瑞之兆。。。到現在還可以發現日語中的長頸鹿Kirin發音其實就是麒麟。後來在臉書上貼文的時候有朋友說韓語也是。

不需要再去計算人生的CP值

很敬佩在故宮以文史當職志的志工老師,他們都是我的好榜樣。

當有天你能沉浸在自己的興趣當中,根本不需要再跟別人比較誰過得比較好,也不需要再去計算人生的CP值。

既然帶不了團,也入不了故宮當志工,就來幫故宮自發性的0元業配吧。。。😁

延伸閱讀:退休的人都做什麼活動 ? 「興趣」怎樣療癒退休族

Google 廣告

故宮博物院終身學習的好方法

沒有人導覽解說,自己逛故宮就只是眼睛欣賞,但是經過導覽之後,文物像是活過來,也會從當中思考許多人生的意義。

特展導覽

故宮有超過60萬件文物,幾個月一輪放出來展出,有些文物很可能我這輩子就再也無緣見到了。所以,除了大家都想看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最該看的是一直安排檔期推出的特展。

  • 特展上檔的時候故宮會配合有講座,疫情的期間改為線上,最近又有實體講座了,可以注意故宮的網站注意故宮當期活動
  • 特展的時候還會有策展人做的導覽解說,能夠聽到策展人親自導覽當然會是最入味:策展人導覽
  • 不過因為名額少常常會是搶不到,所以也可以參加周日的特展導覽:週日下午的特展專人導覽

常態性導覽

再不然也不妨去預約每天都有的定時導覽,每天都有開放時段,通常預約的人並不多,我有次去的那一個時段只有五個人報名,集合的時候,值班的導覽老師說導覽時間只有一小時,能夠解說的範圍其實會很有限,問我們想聽哪一段。因為人少,所以我就大膽跟老師提出可不可以幫我們導覽那時候展出的【航向天方 – 15世紀伊斯蘭印象】,很幸運的老師也同意了。

50+也還有的新鮮事

以前還上班的時候聽到故宮感覺很無聊,真的是大錯特錯,人生中一定還有很多這樣的誤會,即便到了50+,還有許多不知道的事,習以為常的事,可以再去重新發掘。

延伸閱讀:終身學習 和那些學校沒教的,中年的事【嘉義橘世代講座】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或是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留言與分享。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