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都在掛念著製作應公益團體之邀做的 退休理財 規劃講座的投影片,兩星期前的題目是【退休前如何累積退休金】,上星期三終於完成【退休後如何理財才能撐到老】,這個題目是我這個49歲提早退休的人,四年多前最擔心的一件事,可以說是我這早退族的真人實境秀。
講座之後筆記重點,與追蹤部落格的朋友分享,也當成是當天來參加的朋友的課後筆記。
我的 退休理財 真人實境秀
這次準備的講題如下,這些都是我退休以後在理財上面最關心的、對我很切身的問題。

畢竟我退休的時候已經49歲,不再有薪水進帳,沒有餘裕可以拿自己的退休金來嘗試錯誤,更直白的說,就是接下來我不能犯下太致命的理財錯誤。經過一番研究之後,我認為退休後的理財有三個大重點。
一、避免犯下侵蝕退休金的錯誤
二、讓投資可長可久的資產配置
三、退休族會想要的現金流
一、避免犯下侵蝕退休金的錯誤
我覺得這又可以分為2種狀況:
1) 那些我們以為不會發生的事
年輕的時候犯很多錯再重來都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彌補,錢再賺就有,但是退休後太嚴重的虧損,就會很吃力。
查理蒙格在他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提過好幾次的觀念【先要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然後要避開別往那裏去】。
我之前寫過這樣的文章,退休後會面臨哪些風險 ?要退休先想過這13件事。這篇文章是2020年11月寫的,只過了一年半:
- 那時候很多人認為不可能發生的通貨膨脹,現在是進行式。
- 已經習慣很久的低利率,這篇文章中我寫到利率的風險,因為升息而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等這樣的風險,那時候沒想到真正發生時的慘烈,但現在也正在發生。
- 退休後被騙光退休金、或是投資失利的案例,其實比想像的多。前陣子在日本的新聞上看到一位67歲受訪的女士說到自己把退休金全部拿去投資比特幣,結果把僅有的2000萬日幣退休金虧光。不要以為這只會發生在對比特幣不了解的長者身上,周圍的親友也有發生。
除了這些好像不可控制的因素,或是好像很極端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風險之外,其實也很值得警惕的是那一點一滴侵蝕著我們退休金的金融工具的陷阱。
2) 金融工具的陷阱

這些都曾在我的部落格中陸續多少分享過:
- [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心得(上) -基金投資不一定知道的2件事 (零手續費的基金等於完全零費用 ? 績效好到爆表的基金,一年半之後的結果是 ? )
-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現金撥回?身故保證?這張不一樣? (你知道投資型保單有保單面的費用,也有投資標的面的費用? 所以為什麼去到銀行分行,會優先想推給你的通常是保單 ? )
- 高收益債適合存來領退休金嗎 ? (為什麼金管會會要求高收益債基金以後要正名為【非投資等級債基金】,而且以後投資型保單裡面不能再連結這一類的基金 ? 為什麼資產配置中股債配置的債【不應該是】高收益債 ? )
- 市場震盪 ,關於理專、 退休資產配置&我的金酸莓基金 (我為什麼不買理專推薦給我的這些產品)
- 海外公司債和 投資等級債是什麼 ?理專推薦時該投資嗎?(關於銀行常常會推薦的單一海外公司債需要知道的事)
- REIT ETF 有兩種,拿了配息、本金腰斬,要危機入市嗎?
- 股票賠錢怎麼辦 ?朋友和我都上過的寶「貴」的一課
這當中不少是我們平常去到銀行分行的時候會被推薦的產品,但是我們真的了解它們嗎 ?
準備簡報的時候我找到這篇洪雪珍在Cheers雜誌上刊出的文章:還在相信理專會幫你「理財」?記住3點,賠錢也是自己賠不必花錢請人來賠,我覺得她這篇文章很經典,也相信不少人有共同的經驗。
服務過我的理專都是態度很好的年輕人,只是阿姨要顧好自己的退休金。
講座當天在現場有朋友提到有中招。。。希望是個機會讓大家可以再次檢視手邊的金融產品,和你原來想的是不是一樣 ? 而這也是我這個前金融業者退休後幫自己做的第一件事,而在那之後,我解掉了投資型保單和全部的基金。
延伸閱讀:這名金融業高管退休後打掉重練,重 學投資理財 的3個理由
二、讓投資可長可久的資產配置
在閱讀過幾本美國的經典理財書籍之後,其實會發現,一般人並不需要了解上面說的那麼多種的理財商品,更何況其中還有很多是高收費,根本是侵蝕掉你的退休金,相見不如不見。
如果不是因為指數化投資之父約翰柏格先生發明了低成本的指數化基金,那麼我們別無選擇,還是必須4433法則挑高成本的基金,然後轉換過來再轉換過去,不然就是得自己費事選股票,而還冒著挑錯股票的風險。
有了方便可以投資全市場指數的股、債工具,我們需要費神的只有怎樣幫自己調整出一個適合的股票和債券的配置的比例。
之前也陸續寫過一些文章:
- 資產配置篇:
- 股票篇:
- 債券篇:
- 如何用債券ETF做資產配置 ?債又是哪種債?
- BND、BNDW的比較:害怕股票虧錢的人不能不知道的債券投資 (最近看這個標題會覺得很諷刺,因為連安全部位的債券投資,最近也因為升息而有和股票差不多的虧損)
- 債券ETF一直跌 ,用 中華電信 替代安全部位可不可以 ?
講座當中我用幾位名人的資產配置比例,和我的資產配置比例比對,發現我實在是太保守,退休四年多,股票部位只投入到佔了52%。
不過,即便是像我這種保守的組合,雖然因此沒有傲人的報酬率,但是因為已經累積了四年多的正向的報酬率,所以即便遇到現在市場的空頭,我也還有相當的耐震度,現在市場即便有個三成的跌幅,對我來說雖然是不愉悅,但是也不會動搖我的退休生活。
而只要你能保持一些現金部位持續投入,現在下跌的股市價位,比起去年股債都位居高點的時候開始進行投資,都是好太多的時間點。當然未來會如何沒有人知道。
我覺得投資比較像慢慢打太極拳,要沉住氣練功,如果隨著市場熱舞,一下子就會喘不過氣。
現在大家對債券棄若敝屣,請看2022/4/24今周刊陶冬專欄中的這篇文章:聯準會炸散資本市場,債市動盪、日圓暴跌、油價高居不下…陶冬:恐現停滯性通貨膨脹,文中陶冬懷疑美國的經濟有辦法承受如宣稱的那樣的升息幅度,如果經濟承受不住又衰退了呢 ? 到時候是不是又要降息 ?
那時候股市會是如何 ? 債市又會是如何 ?
我提這篇文章不是在鼓吹大家都要來像陶冬一樣研究景氣循環,而任何經濟學家的推估也只是推估,不一定會發生,我只是想要說,景氣就是會這樣上上下下循環,所以根本是很難預測未來股債的走勢。
指數化長期投資雖然是公認對散戶風險最小、效率最高的投資方式,但是難在於面對市場的上上下下,需要具備像打太極拳那樣的定力。
有意思的是,Morningstar在他們2022版的分散投資報告中說,在升息的時候,可以考慮布置一點現金取代債券。我的定存比例比債券多得多,不是因為我會預測升息這種事,只是我膽小而保守。
三、退休族會想要的現金流
說到現金流,大概會想到投資股票領股利。
如果問指數化投資人,那一定是會反對這個念頭。
這我可以理解,因為2012-2021的10年間,投資台灣50大市場指數的0050雖然殖利率差不多是高股息ETF 0056的一半,但是0050總報酬是152%,而0056的總報酬是100%,的確為了配息而犧牲掉總報酬,這是不是你要的 ? 最好在投資之前要弄清楚:
- 像是0056的30檔股票是怎樣的選股的規則,和另一檔也是熱門的高股息產品00878有什麼不同 ?
- 每年收的管理費是多少 ? 和其他ETF比起來呢 ?
沒有兩個人的想法會完全一樣,並不是說這些高股息產品絕對的不好,只是投資之前應該是要清楚的了解這些高股息產品的股票是怎樣選出來的,費用又是怎樣的水準,了解自己投資的東西應該是最起碼的事。
【漫步華爾街】作者也建議退休後納入股息投資
回歸到退休領股息這件事,我認為並沒有錯,再更早幾年美國公債殖利率高的時候,美國的退休族也會想靠債券利息過生活呀,利息或是股息收入,就好像是退休人士退休後的薪水。
閱讀到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教授的另一本輕薄版的漫步華爾街10條投資金律,他建議的資產配置建議,接近55歲之後除了全市場的指數化投資,也可以挪一部份到可以產生穩定收益的投資,他在書中提出的的股息工具是REITs。只是在台灣投資美國的REITs要被扣掉30%的股息稅,以現金流的角度並不完美,而台灣產的美國市場的REITs,規模小而費用率高。
- 我自己在退休之後有比較多時間,退休當時還沒確定好要投入ETF,已經建立起將近30檔個股的分散投資,持股數已經和台灣的多數高股息ETF一樣多。會比0056/00878好或是不好,當然我得自己承擔。
- 如果覺得很難像我這樣管理 (因為我的個股幾乎都是龍頭股,所以我其實花很少時間管理),那也就付些管理費投入ETF,【希望台灣的這些ETF可以再降低費用率】。
高股息的產品比較安全 ?
至於有人留言問我現在感覺很難預測市場,是不是存股領股息比較好 ? 的確,現在雖然股市下跌,但是以我的持股來說,今年已經公布的股利加上每年領到股息再投入,所以比起去年會有相當的成長,這部分的確在下跌的市場上令人感到安心。
我的持股中像是金融股和電信股,這一次十分的抗跌。可是如果因應現在的環境才要開始配置,現在像是兆豐金的現金配息殖利率因為股價已經漲一段,還不到3.5%,中華電是3.5%,可能算不上是好的買入時機。
而如果未來是比較嚴重的熊市,誰也不能保證現在抗跌的股票會不會是最後一波 ?
我自己是會【股息投資領股利】和【指數化投資兼顧成長】兩者並行。
一杯咖啡和一本書
前一陣子有線上學習平台找我開線上課程,對於這些認同我的理財方式對中年人有幫助的邀約,內心很感恩,不過我覺得我大概回不去那種像上班的時候參與社會競爭的日子了。現在喜歡平靜一點的生活。
以後應該也只是如果有幸有機關團體邀約的時候去講一講,保持一點點的活動,對於退休生活保持活力有幫助。
上完課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在講桌旁放了一杯咖啡,下課時送咖啡的朋友才匆匆招呼過就趕車去了,在這裡想跟妳道謝,如果可以請私訊我,我很想跟妳道謝呢。。。還有一位同是五年七班的朋友,送我一本同是五年七班的詹慶齡寫的書。這邊放上也幫五年七班的同學打書。

這兩次課後也有收到幾位上課朋友的私訊,與我分享他們的退休準備,還有一位年輕的女生說她的長輩上完課,回去後要她趕快開始提早就要做退休金的準備。
本來因為芥菜種會告訴我說是給投資比較沒經驗的人參加,結果來了不少我的部落格的讀者,其實發現很多位學經歷都很不錯,不過大家都多少走過一些理財上的冤枉路,別懷疑自己,我自己也是,即便是唸商學的科系,現在不知道有沒有,但我們那個時代學校並沒有所謂【退休理財規劃】的這種課。
退休是人生最後的一段黃金時間,能夠提供大家我的親身經驗,給予大家可以參考的方法和信心,我這個業餘的分享者也算是發揮了一點退休人士的價值。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也歡迎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留言與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