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墜落時,關於退休和4%法則這7個件事

股債墜落時,關於退休和4%法則這7件事

Google 廣告

我這退休族只有一年一度粗略計算單利和複利的報酬率,其實很難精準,平時的重點是紀錄資產變化的狀況,確保退休金水位不要超速下降。本來預計一年一度寫一次關於退休4%法則下的理財和消費控制 【其實我是用更保守的3%以下】,不過,最近股債皆急跌,就來應景做個期中檢討。

才一個多月,我的資產就下跌了這麼多。。。

才一個多月前,四月初才執行今年的股債比例檢討,從2022/4/3 – 2022/5/15這一個多月,又有很大的變化。

我的指數化投資:

我的高股息ETF :

【以上報酬率皆四捨五入,只用股價點對點計算,因為我是用定期定額投入,所以以上並非實際損益】

至於我的台股個股存股,比0056 約多虧損0.5%。

以上因為是短期一個多月的結果,只是有個感覺這個一個多月變化很大,其實比較沒有太大的意義。

經過市場這樣短時間大震盪之後,我的股債配置比例只有一點小變動,從【股:債:定存 = 52% : 4% : 44%】,變成【股:債:定存 = 51% : 4% : 45%】。

比例變動很小的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股債皆跌,其實,帳面看到的單月資產減損金額還是讓人心頭一驚的,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我的【股 + 債 + 定存 】就減少了6%。

不過,從以前上班的時候就一直要接受這樣的考驗,我之所以變成表格控,是因為我喜歡從數字中去找改善的方法。

接著就來分享我從這些數字中看到的,關於退休規劃和4%法則的7件事。

股債急跌,關於退休的7件事

1. 資產配置,減少資產波動的幅度

一個月總資產減少6%,而不是全球股票ETF VT的-11%,也不是台灣50 ETF 0050 的- 10%,或是元大高股息0056的-8%。

而且,資產減少的6%還包括我這一個多月的生活消費。

我的退休金水位縮水比較小,那是因為我做了資金的配置,只有一半投入股市,另一大半放在波動比較小的債券和幾乎沒有風險但扣除通膨後負利率的定存。

有些人不介意比較大的市場波動,也許覺得我這樣小心沒必要,配置的比例就是個人按照心臟的強度來決定風險的程度。

投資要謹慎,但是投資不可怕,可以透過資產配置降低害怕的風險。

2. 太狂熱的市場可能是紙上富貴和過眼雲煙

雖然我一個多月資產減少6%,但是如果跟去年同期,也就是2022/5月比較,我的退休金扣掉我這一年當中的消費還有近期的急跌,其實還是有成長1%。

這代表什麼 ?

表示過去一年的前半段市場實在漲得很兇,是各國政府當時為了Covid 19撒錢的結果。

過去一兩年的紙上富貴,本來就不屬於我,我有什麼好抱怨。

3. 越能長期投資、越能夠耐震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我不投資,我的資產不可能扣除消費和急跌之後,和去年比還能成長1%。

而其實經過四年多的生活消費,再扣掉最近跌掉的嚇人的數字,我的可投資水位比起剛退休的時候還成長了13.4%。

昨天在臉書提到我今天要來分享面對現實計算的結果,結果有好幾位朋友不藏私的留言,好幾位看起來投資時間都比我長,看起來他們長期投資的結果,都比我四年多前退休才開始整骨好好理財的成果好更多。

延伸閱讀:看起來我這篇很多分享的文章原來是小巫見大巫啦。。。退休後如何理財 ?一個退休4年者的真實活教材

短期間的震盪很嚇人,市場會不會再繼續下墜不知道,但只要選對工具,長期投資累積一定可以提高耐震度。

4. 退休累積期的熊市是祝福,工作累積出來的退休金才是王道

有朋友分享到本來看著退休準備金節節升高很開心,結果市場一跌,夢想又變得遙遠。

其實在還能工作的退休累積期出現的熊市是祝福啊,你可以用更低的股價繼續投入。

比較挑戰的是在市場狂熱中,用膨脹過後的資產來開心退休,結果一退休馬上面臨退休金縮水。

以我的狀況也是不該吹噓好像自己應付得很好,那一切都是因為四年多前我退休的時候台股才只有一萬點,我的退休起步時間算是幸運的。

再說,退休金的累積主要還是靠工作才穩靠,用投資膨脹過後的金額,總有退休夢破的危險。

如果在熊市的時候用縮水的資金還是能夠退休,才是真金不怕火煉。

5. 規劃第三人生的可能性,提高提早退休的安全度

以我來說,雖然部落格的工作收入還不多,那是因為我希望退休後能夠有理想的,不再以金錢為主要目的的生活方式,但是這幾年這樣經營下來,也幫我播下種子,倘若我現在投資失利了,這個部落格工作應該可以成為我的退路。

我也有好幾位朋友都在退休後用興趣開創豐富的第三人生。順便幫好朋友打廣告。。。

6. 不要忽視勞保和勞退

指數化投資之父約翰柏格主張計算退休金資產配置的時候可以把社會保險也算進去。

昨天在計算的時候想到再過幾年我就可以把勞退一筆領出來,也可以起領勞保年金,就覺得更安心,如果加上這些,還有我之前投保的保險現金價值,我的資產扣掉我花掉的錢,比退休時不只成長13.4%,而是15%。

之前股市行情好的時候好多年輕人都說投資自己來就好,長期來說我相信0050肯定完勝勞退基金是沒錯,可是年紀越大越不能把資金全部all in 股市,如果預算還可以的話,我覺得這是應該要分開配置的兩件東西,勞退有政府的最低收益保證,至少退休準備中有一塊是很安穩不會缺角的一塊。

延伸閱讀:勞退自提優缺點 ? 5個理由說Yes, 4個理由說No

7. 退休族該不該存股 ?

雖然指數化投資人會說存股簡直是頭殼壞去不應該,不過也是指數投資派的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教授在精簡版的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中提到,55歲開始可以布置像是REITs等高股息投資,不過REITs其實隨股市震盪的風險也不小。

如果接近退休時把一個比例的資產分配到存股等股息投資,我覺得並非不可。

還沒退休的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許多退休族會想要現金流,像是最近一個多月股票跌10%,但是去年企業經營績效好,加上我的股息再投入,我今年的股息收入會比去年成長40%,不可否認,企業的股利的確是比股價有穩定性。

當然也可能發放股息之後很久都沒有填息回來,可是年復一年,過去四年我還沒有遇過太誇張配息完就game over的狀況,相信比我存股久的朋友也有相同的經驗。

當然存股一開始的時候有些功課要做。延伸閱讀:存股好嗎 ?【鏡周刊】採訪後,記下大師說要注意的4件事

如果不想像我一樣看財務報表,每年付點管理費去投入0056或是00878當然也是好選擇。只是衷心希望隨著規模擴大,廣大民眾都買單,投信公司應該也要拿出誠意降一下那太高的管理費呀。跟美國的高股息ETF比起來,我們的產品設計和費用都很有改善的空間,有機會再寫文章。

Google 廣告

我的4%法則人生會不會因股債急跌而破滅 ?

如果市場繼續下降20%….30%。。。也想不了那麼多了。。。

總之,今年看起來消費要比較節省,當然錢是拿來花的沒有錯,退休後學習如何花錢享受人生也很重要,但是退休這幾年因為疫情也不能上哪去,我已經練就不用花大錢也感覺享受的方式,去走走故宮和爬山都很不錯,追追歷史劇也很好,我並不感覺委曲自己呀。

延伸閱讀:

紀律和希望

雖然目前的市場看起來黯淡無光,我還沒有放棄退休後仍有複利的效果,我覺得這對提早退休的狀況特別重要。今年的股息要盡可能多再投入累積股數,幾年內不會用到的錢,分成三年定期定額投入指數化投資。當然安全的債券或是定存的比例還是要預留。

歡迎在下方留言或分享,或是前往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分享、留言與追蹤,以便繼續獲得更多有關退休的點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