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自提優缺點 各有哪些?你有自提嗎?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大家不自提的前三大原因之一是希望可以自己選標的,績效可以比政府操盤更好,另外,投入進去之後就要60歲才能提出來,的確要好好考慮。這邊就來跟大家分享勞退基金績效是怎樣,自提的優缺點,還有,自提或是不自提,各有哪些道理。
本文出版是2018/12/20,修訂於2021/7/22。
文章段落快速聯結
勞退自提是什麼?
退休金有三個來源,像下面的圖一樣:

- 如果對第一項來源,也就是社會保險,還不清楚可以看這篇:勞保/國民年金比較 4大差別 & 早退晚退差多少?
- 如果對第二項來源,也就是勞工退休金到底是什麼,和勞保有什麼不一樣,像是很多人以為勞退和勞保一樣會破產,其實是不會的,還不清楚可以看這篇: 勞保/勞退有什麼差別 ?早退和晚退差多少?
月提繳分級
要了解自提是如何運作,得先要了解月提繳分級,每個月雇主要對照這個分級表幫你至少提撥6%,而你自己可決定要不要也是根據這個分級表另外幫自己再提撥1%到6%。
110/1/1公布的版本是分為61級,最高一級是月薪147,901元以上者,適用的是150,000元的月提繳工資。如果你的薪資不是最高一階,那請點這個連結 【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 】進勞保局官網,看到最上面一列就是最新對照表了。
提繳方式
- 以最高一級月薪來看,這樣每月雇主提撥的金額就是不能少於 150,000*6%=9,000元。
- 而你自己可以另外自提的金額可以是1%、2% 、3% 、4% 、5% 到最高6%,以最高一級月薪來說,最高也就是和雇主一樣提撥9,000元。
全台自提的人有多少?
目前自提的人數比例還不高,到2020年10月底才剛突破10%。
為什麼自提的人這麼少?
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與今周刊在2016年合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家不自提的前4大理由包括
- 政府投資收益太差(26.9%)
- 薪資太低(23.9%)
- 不知道可自行提撥(23.4%)
- 無法自主投資的(18.1%)
同樣是2016年,遠見研究調查中心執行的一項調查則顯示,沒有提撥的3大主因是:
- 因為不夠有錢∕手上資產不夠多(38.3%)
- 不知道可以自提(13%)
- 及不喜歡資產被別人控制(11.5%)
政府績效是有多差?為什麼讓很多人不滿意?
點選【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按月公布事項】可以看到歷史績效,110/7/22我擷取110/5最新資料,彙整過去歷史績效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到:
勞退基金的好處:
1. 兼顧成長與安全性
想自己投資股市的人可能會說像是追蹤台灣市值前五十大公司的oo50ETF,應該會貼近上表中的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報酬率,這樣過去五年平均報酬率就有12%!比政府平均5.77%好太多;但是,以一般退休金投資來說,不會all in到股市,這樣風險太高,一般會是建議風險較高的股票和比較安全的債券比例資產配置。
也因為政府基金不是幫你全部投入股市,在2008年金融海嘯那一年,勞退基金的績效是-6.0559%,可以看得出它賺得少也賠得比較少,比較穩健安全的屬性。
2. 政府操作這筆資金是有提供最低保證的
當你要領出勞退個人專戶裡的錢的時候,如果政府操作收益未達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平均數計算的收益時,就由國庫補足差額,目前你很難找到一個投資有人幫你掛保證。也因為需要提供這個保證,操作上也可能會比較保守一點,績效當然不比全部投入股市高。
勞退基金的缺點:
1. 勞退基金績效無法讓你過很好的退休日子
勞退新制基金最近五年的平均報酬率是有在5.7%以上,但是,這距離所謂的黃金退休金提領率4%之下所需要的6%-7%報酬率是還有落差,勞退是勞保之外很重要的退休金來源,累積出來的退休金少了,自然退休以後得要省一點過日子。
這種狀況下還發生了2020年的勞動基金炒股收賄弊案,就真是很不應該了。
2. 不符合不同年齡需要的資產配置
一般資產配置常用100或110減年齡等於應該投入股市的比例,如果比較保守一點用100來減,那30歲的人就應該投入100減30,等於是可以投入70%在股市,享受股市成長的好處,但保留30%在債券等比較保守的投資上。
如果放眼全球,看上表「全球股票指數」和「債券指數」的過去五年報酬率,用70%:30%的比例來算加權平均,就會得出30歲的人應該有10.02%的報酬率。其他各年齡也一起整理如下表。

可以看到勞退基金過去五年的報酬率5.77%,比最保守的60歲族群需要的股四債六報酬率7.78%都不如,算一算勞退績效差不多是給90歲人🤭用的股十債九,得出來差不多是5.54%。
雖然說勞退基金有提供保證,因此操作比較保守,這樣犧牲掉一點報酬率,例如從上表減掉2%也算合理,可是對於50歲以下族群需要累積退休金來說,即使減掉2%,政府過去五年的5.77%報酬率還是有落差,還是顯得太保守。
如果勞退基金的績效能夠積極一點
根據勞退基金相關管理辦法的規範和限制,得到過去五年5.77%的年報酬率,這到底這是好還是不好的成績?我這小老百姓沒有專業可以評論。
但是,我直覺會想到,如果是我來管我自己的錢,我會運用資產配置的方式來進行,那就會得出前面那個表的期望的報酬率,顯然政府目前的報酬率是有改善的空間,當然考量政府有提供保證,也許讓他再減掉1%-2%,就算減去2%,那以我50+來說,我會希望有8.53%-2%=6.53%的報酬率。如果是年輕的族群,那就更不用說了,過去五年如果能有7%-8%的報酬率會比較說得過去。
來看看如果績效只要改善1%,累積出來的退休金會差多少呢?
假設一位薪水只有3萬元的小資女(對照提繳薪資是30,300元),
- 30-60歲很抱歉都沒有加到薪,
- 但是自己規律的投入30,300*6%=1,818元到政府的勞退新制個人專戶,一個月不到2千元,
- 因為過去五年大多頭,勞退基金有5.77%的平均報酬率,我們先用5%比較保守的報酬率來看
用勞保局的【勞工個人退休金試算表(勞退新制)】試算如下:

每個月不到兩千元,30年後就可以累積出將近150萬的退休金。
千萬別小看了年輕時的低薪水,早開始和晚開始差很多,時間是最好的朋友!
延伸閱讀:如何存退休金 ?只要有開始,小資也能達標
如果勞退基金能夠考量年輕族群可以積極一點的屬性,不要說什麼突飛猛進到每年變成有10%以上的報酬率,就是有改善1%、2%的報酬率,那麼30年後可以累積出的退休金就能很不同:

如果你不自提,
- 自己理財,只要比政府好2%,以後的退休生活品質就可以好40%以上(2,126,872除以1,482,646)
- 但是如果你留著每個月兩千元,什麼都不做,或只是存定存,那以後的退休金可能只有放給政府操作的一半。
這讓我想到這本書:「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的人一半 」讀後心得
實驗中的勞退自選平台
目前勞退基金統一由政府操盤的制度,不是符合每一個人的需求,例如像是年輕人可以比較積極一點,多一點投資在股票部位,當年紀漸長才漸漸減少股票投資,轉到債券部位,可是現在勞退基金是統一操作,又因為要提供保證給付,難免傾向比較保守,所以有些單位在推動可以自選投資標的,詳細可以看【王儷玲有關勞退自選平台的這篇文章】。
但是自選平台推了很多年還沒有成功,部分原因是其實很多人對於自己投資也是很害怕的。
因為自選平台遲遲沒有進展,金管會在108年先結合了相關單位,透過基富通證券實驗性推出「好享退-全民退休投資專案」,提供比一般基金優惠的費用率鼓勵民眾加入,截至2021/7/7共有九檔基金,可以依照個人的風險偏好程度選擇。
請注意,這還只是實驗性的平台,投入的資金是大家自己在勞退個人專戶之外,另外的錢,目前與勞退一點關係也沒有,未來自選平台會是如何發展,目前還沒個影子。
快速彙整 勞退自提的優缺點 :
- 優點是 1) 政府的操作有兼顧成長性和安全性,避免我們自己做風險太高的投資,或是根本完全不投資 2) 政府有提供最低保證,避免萬一自己操作失利折損退休金
- 缺點是 1) 勞退基金績效很保守、無法讓你過很好的退休日子 2)不符合不同年齡需要的資產配置,特別是對年輕族群太保守
説到這裡,你會選擇自提嗎?
清楚 勞退自提優缺點 後,5個理由該自提
- 一邊投資一邊有最低保證的投資,外面很難找得到
- 對於不懂投資、害怕投資,或是50歲以上投資需要比較保守的人,自提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 每個月從薪水扣除,可以比較無感的投資
- 每月一點小錢,在政府這裡另一個口袋,幫自己的投資做備胎
- 提繳金額可以從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可以免稅,這對高薪者特別有利,如果薪水是最高一階15萬,那麼最多可以折抵108,000元不用扣稅
要注意,雖然提繳時免稅,但是到了退休領勞退退休金的時候,就會有課稅的問題!
特別是如果選擇一次領,依據目前辦法是在一定額度乘以退職服務年資的額度內免稅,超過這個額度以上就會有課稅的問題,請注意網路上看到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額度可能一會有人說15萬、一會有人說17萬乘以年資,但是這都是這些網路文章發表當下的數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額度隨時可能變動,必須以財政部賦稅署的公告為準,例如109年公告是18萬乘提繳年資(未達362,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部分,以其半數為所得額,超過以上就要全數列入課稅所得了。)
舉例,目前有名閒人,月薪15萬,每個月雇主提撥和自提共12%,到退休時共提撥28年,
- 退職金為 15萬元,*12%*12(月)*28(年)=6,048,000元(不考慮退休專戶投資孳息)
- 目前退職所得免稅額度為180,000元*28(年)= 5,040,000元
- 閒人先生超過退職免稅額度的部分(6,048,000-5,040,000=1,008,000)要列入課稅所得;超過的部分依現行規定額度,在18萬到36萬2千元乘以年資之間的退職所得是以「半數」計算課稅所得。
(勞保年金和國民年金屬於社會保險,就沒有課稅問題)
清楚 勞退自提優缺點 後, 4個理由不自提
- 個性很節制,不用強迫自己把錢鎖在政府的戶頭
- 很會控制投資的績效和風險,不會把退休金拿來追高殺低,也不會太過保守放著不理財
- 就算每個月只要大約兩千元也真的擠出不來
- 年紀還輕,可以有比較積極的投資配置
我自提了嗎?
我在民國94年勞退新制開辦的時候還沒有滿40歲,也是會有猶豫,雖然每月要多擠6%提存起來不是不行,但總是沒法下定決心把這個比例的薪水鎖住到60歲,我是到了45歲時才開始自提,因為那時開始感覺時間過很快,60歲也不會真的太遠,只是沒想到後來還提早退休了。
現在我存放在勞退個人專戶裡的錢雖然還不能動,不過因為是以前從薪水扣除,有點無感的儲蓄,以後領出來的時候會感覺是一筆意外之財也是不錯。
要知道個人「個人退休金專戶」餘額狀況,可以準備好《自然人憑證》或是《健保卡&戶口名簿的戶號》到勞保局官網查詢。
我覺得最遲40歲到45歲中間,即便不是自提到政府管理的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也該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準備了。
假設60歲退休,如果活到85歲,那樣後面可能還有25年的生活,不早20年從40歲就開始準備怎麼行。當然基本的還有勞保(或國民年金),還有雇主提撥的6%勞工退休金,之前我算過,如果可以工作到65歲的話,5萬月薪的人,一年領到3、4萬的月退應該有機會。但是考慮物價會上漲, 幾十年後3、4萬可能不會很好用,另外,也不知道人生是不是會按著計劃跑。
你有選擇自提嗎?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用臉書按鈕分享,也歡迎移動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分享+留言~
勞退提繳只是存著?沒有增生利息嗎?
謝謝您的提問,勞退的個人帳戶是有孳息的!勞保局在痞客邦有個部落格,如果要知道詳情可以看一下這個連結的文章。http://imlabor.pixnet.net/blog/post/44963791。我這邊將重點節錄「勞退基金是由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整體投資運用,每年獲得的收益均會分配至勞工個人專戶內。當勞工請領退休金時,除累計歷年已繳納的退休金外,會再加上從開始提繳退休金之日起至依法領取退休金之日止期間的運用收益數,如運用收益數低於同期間當地銀行2年定期存款利率計算的收益數(即保證收益),差額將由國庫補足。」!這也是為什麼我的文章中提到,雖然很多人覺得勞退基金運用績效不如理想,但是其實因為勞退基金是有提供保證收益(不低於定存利息)的,所以可以看成是一項很穩健的投資!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