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ETF一直跌 ,用 中華電信 替代安全部位可不可以 ?

債券ETF一直跌 ,用 中華電信 替代安全部位可不可以 ?

Google 廣告

最近 債券ETF一直跌 ,有朋友在我的臉書上2022年資產再平衡的貼文下留言,說道【有一說,使用 中華電信 做為保守資產。各位的看法呢?例如:2020新冠崩盤,台股大盤負30%,中華電才負7%,此次俄烏戰爭到3/8止,台股負10%,而中華電漲10%】,也持有中華電的版主,來分享一下。

我最近可以說是每天進補有關債券的知識,既然參與了這場歷史中少見的災情,不學點東西怎麼行。身為退休族,時間比較彈性,我看了華爾街日報、霸榮、Marketwatch、Bloomberg和Morningstar的一些文章,在分享中華電信的同時,也順便分享我最近的閱讀心得。

債券ETF一直跌 ,2022年4月股債齊跌的慘狀

話說,資產配置中的債不是高收益債或是新興市場債唷,請參考:如何用債券ETF做資產配置 ?債又是哪種債?

最近股債齊跌了,先來看一下慘狀。

債券ETF一直跌 ,紀錄2022/4 股債齊跌的慘狀

【以上資料來源:Morningstar.com

由上表可以看到:

  • 圈起來的是美國20年期以上公債 TLT 這檔,可以看到,年期越長的債券,跌幅越大,因為期間長的債券對於利率敏感度比較高。
  • 存續期間最短的 VGIT這檔3-1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跌幅最小,因為它的存續期間 (duration) 最短,2022/4/11查詢是5.43年。不過即便是這樣,和歸類為高風險成長資產的股票,慘狀也是很接近了。

這應該是歷史上少見的狀況。

身為半個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的信奉者,當然我在這次的災情中也是受災戶,只是因為配置債券比例比較低,所以災情還好。

台灣人投資美債沒問題 ?

  • 我2017年剛退休前幾年是降息循環,那時候很多人說降息的時候殖利率越來越低,配不到息,所以不要配置債券。
  • 今年開始升息了,現在債券的問題變成殖利率提高,可是利率和價格是反向關係,債券價格下跌了,所以大家又開始擔心債券。

下面是2022/4/11查詢CNBC.com的美國十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歷史記錄圖:

債券ETF一直跌 ,美國十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
  • 2017年10月我剛退休的時候美國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是2.4%,
  • 2022/4/11的現在從降息之後又升息,現在雖然回到2.78%,如果和過去歷史比,還是在很低利率的期間。

如果依據升息降息來決定要不要配置債券,那不論是升息或是降息都會有話說,特別是考慮到不管升息或降息,我們正在經過的這段時間正是歷史上的超低利率期,債券殖利率不高,但是卻又要承擔因為利率帶來超乎預期的價格變動。

身為在台灣的投資人來說,我們在債券投資上吃虧的點是不像美國人一樣,除了透過債券基金/ETF,還可以直接握有個別的的債券,這樣只要握有到期就一定保本,只是手中債券是舊的比較低的利率。

因為我們是持有債券ETF或是基金,沒有所謂到期保本,就一定有價格波動的問題,再加上我們身處台灣,又還要考慮匯率的風險。在指數投資之父的著作【約翰柏格投資常識】中有提醒美國人海外投資的匯率風險,好像沒道理台灣人投資美國就不用考慮匯率風險。

因為這樣,我目前債券投資的比例還是比較低,大約4%。股債配置的其他的安全投資的部位,暫時是以呆定存取代。達里歐說是垃圾的定存,也許再升息下去一段時間之後可以漂白。

當然,不可以忽略的是,配置債券畢竟有避險的功能。

Google 廣告

債券真有避險的功能 ?

我既然會弄了這個部落格,放著悠閒的退休日子不過,顯示我的個性中有【好事之徒】的因子。雖然說我大部分的安全資產是放在定存,我還是會想有一些債券的部位,目前不到5%,這樣參與上上下下的市場才有臨場感,我買了幾張的2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最近跌價很多也還保留著沒有拋出。

以下是我的親身經驗:

  • 在2020年三月的股災中的確發揮優異的避險效果,那時投資的元大美債20年,平均買價是37塊多,股市大跌時把它作為rebalance賣掉幾張賣在50元,不含已領配息,報酬率將近35%,同時也在股災中買了幾張70幾元的0050。
  • 2021年三月rebalance的時候,2020年買的那幾張70幾元的0050後來已經漲到130幾元,那時候賣掉0050,逢低買入那時候跌價到39塊多的元大美債20年

這就是rebalance的好處。。。看我現在帳面上20年期公債是跌價沒錯,但是在過去兩年度的rebalance中使我整體資產增加一些的功勞也不能忘恩負義把它打消。

能不能用 中華電信 取代股債配置中的安全部位

至於中華電信可不可以取代最近落難的債券 ? 下面是中華電信的歷史資料,如果先不看最近相對抗跌的狀況,看到更早期2008年的金融海嘯時期,它的股價最低跌到45.6元,差不多是那一年的最高點的一半而已,跌幅也是很大。而那一年代表大盤的0050最低價是最高價的4成多一點。

債券ETF一直跌 ,用 中華電信 替代安全部位可不可以 ?

接下來請看看2008年債券相對於股票的表現。

債券ETF一直跌 ,2008年債券相對股票的利率

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台灣和美國股市都跌了將近40%上下,那時候公債的避險效果優異,20年期美國公債漲34%,7-10年期美國公債漲18%,除了公債也混合有投資等級公司債的BND也有5.2%的正報酬。這就是債券的避險效果。

如果用中華電來取代,那只是一支相對比較牛皮的股票,大股災來的時候還是很大的可能躲不掉。

別誤會我唱衰中華電,作為一個不純的指數化投資者,我更多的部位是個股的股息長期投資,我自己也有幾張中華電的股票,不過定位上是作為股票部位中比較牛皮的部位,因為我希望平時波動不要太大的股票也要佔一部份,不過我還是把它列入股票的部位計算。

最近的股災中我的組合相對抗跌就是因為有幾支這樣的股票,雖然是感到療癒,不過因為是個股,畢竟有風險,所以我會嚴格遵守分散投資,每支個股佔比不會太高。

債券的部位,我還是會用呆定存,債券先以10%為目標,繼續定期定額

Google 廣告

比氣長的股債資產配置

雖然我也是債券的小受災戶,不過我沒有打算認賠賣出,因為這樣不就是跟著羊群跑了 ?

我的想法是控制比例,控制在我可以接受的比例之內來承擔利率風險,這比起猜市場進出,對我更容易執行,猜市場上下其實很容易跑錯方向。

換個角度看,現在債券投資的風險也比去年投資的時候降低了。等升息之後萬一經濟不如預期,果真衰退了,之後又會有降息的可能,這時候跑來跑去的時候也有可能正好都是跑錯方向。

下面就是最近我讀到幾篇文章與大家分享,不過都是訂閱制,只有像我一樣訂閱的人才能看全文。

看起來我的那幾張2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ETF可能要留待我做古之後當成傳家寶了😌。

至於目前定期定額中的美國綜合投資等級債BND,考慮一段時間之後,改成扣款中期公債,佔資產上限預計10%。

延伸閱讀:熊市下的退休股債配置:嫺人與怪老子前輩在鏡週刊第307期

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是所有近年美國暢銷理財書的一致推薦,雖然說花點時間把複委託帳戶開好之後就可以懶人投資,不過要能夠眼看股債上上下下還是不動如山,是一項人性的考驗。

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移動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留言或分享,如果還沒有追蹤,也歡迎追蹤我的退休理財筆記和退休生活。

4 comments

  1. 請問版主,目前證券都有提供複委託可以直接買到美國投資等級的債券,利率挑選不錯的都有4%以上,是否買這個當債券的部位會比買ETF債券更穩定呢?畢竟只要撐到到期日是不會賠的!!

    1. 現在鎖住利率算是個不錯的時間點,因升息再跌價的風險是小的沒錯,但除了利率之外,單一債券還有信用風險,要考量資金是否足夠大到能夠分散投資來避免過度集中於少數債券。利率愈高通常表示該債券信用評等較差,是否個人能做足功課?也要考量。另外就是資產配置每年要做再平衡,如果是直債就不容易做,因為比較難像ETF小額買賣。各有利弊,供參。

  2. 嫻人妳好,有興拜讀妳多篇文章,對我們這些不知所措的退休人員來說,有如汪洋中的一盞明燈!

    文中提到 “ 至於目前定期定額中的美國綜合投資等級債BND,考慮一段時間之後,改成扣款中期公債⋯“ 請問,中期公債是否為IEF呢?若是的話,原因可否煩述?據我所知BND平均為九年左右的綜合債,不是也能算中期債券嗎?又IEF,BND跟台灣版的美債ETF比起來,何者報酬率較高呢?謝謝~

    1. 謝謝閱讀並覺得有收穫。中期公債是 指 IEF沒錯,和BND差異在於BND也含有投資等級公司債,就避險效果來說是不如公債,而雖然配息收益合理上應該比IEF好,但這幾年投資等級公司債的殖利率比起公債(信用利差)並未高出太多,也影響它的投資價值。但當然它追蹤的是代表性的債券指數,仍是一般人合理的選擇。

      美版商品投資效益效率一定比台版好,畢竟美國是原產地,只是和台版產品互相比較報酬率時一般難以看出美版產品的優勢,因為計價幣別不同。(註:IEF有台版,但BND並沒有)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