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心得(上) -基金投資不一定知道的2件事

Google 廣告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是 指數化投資 必讀聖經,全書有20章,柏格先生用了前面12章說明為什麼不管是個股投資,或是很多人以為給專業基金經理人操作就會績效不錯的一般共同基金,其實績效都是不可信賴。這一篇是讀完前面12章的心得,與有投資基金的朋友分享,其實很多人也不知道的2件事。

Google 廣告

【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心得 (上)、(中)、(下)篇

我想用三篇文章來記錄我看這本指數化投資必讀聖經的心得。

(上) 篇要分享閱讀1-12章中,有關於基金投資的盲點

我自己在退休後的理財有個台股的存股,也有進行指數化投資,至於基金,我在退休後兩年多的2020年初全部清光了,退休之後讀的好幾本美國的理財書裡面都有提到共同基金的盲點,和我自己對於基金的投資經驗完全相符,那我都已經買單了,為什麼還要寫一篇有關於基金的事呢 ?

一則這本書講了幾乎12章共同基金的問題,寫讀書心得不寫到,怪怪的。

再來,雖然這幾年柏格先生主張用指數化投資,避開高收費的共同基金的觀念,在台灣也已經獲得大批的粉絲,但是從網路社群裡觀察到。。。

不少人的理財知識範圍還被封閉在只有【高成本的】由基金經理人選股的共同基金的世界,並還不知道也可以考慮指數化、和大盤績效至少一樣的【低成本】投資。

而這樣的投資方式在美國是發源地不用說,在日本也已經很風行,【退休前不用先準備的5件事】作者大江英樹先生,在2012年60歲退休後,就是持續投入分散全球股市的指數化投資。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也並不是說指數化投資就是所有人唯一的選擇,可是當看到還有很多人對於共同基金的投資是基於錯誤的訊息的時候,我退休後的好事者,還是想再寫一遍來宣導正確的資訊。

我在網路社群中觀察到,對於主動投資的共同基金有那些常見的誤解呢 ?

  • 許多基金平台現在都會推【零】手續費的優惠,不少人因為這樣就以為投資基金完全不必費用很高興,但是那只是前面的申購手續費。。。
  • 不少基金投資人在基金上進進出出,好像我當年一樣,當基金虧錢的時候,根本也不知道是基金經理人哪裡操作有問題,以為自己很跟得上理財的潮流去停利和停損,但是我們真的知道基金績效不好是發生了甚麼事嗎 ? 就只憑帳面損益數字停利停損。其實是拿自己辛苦賺來的遮羞費矇著眼睛玩套圈圈的遊戲,回想起來我投資基金的20年,真的是賭運氣的20年。
  • 也有比較進階的朋友認為自己可以依照經濟訊號來選擇或是進出基金,真的可以嗎 ?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和【財務自由的人生】兩位作者,一位是在美國擁有「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稱號,一位是「首席外資股票分析師」,應該都是財經訊號的高手,可是在他們的書中都告訴你,對一般投資人來說這很困難,所以也都推崇指數化投資。

(中) 和(下)篇要分享閱讀13-20章,有關於指數化投資 & 退休資產配置的心得

中篇在這裡:指數化投資法 別做的4件事,[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心得(中)

(下) 篇會有兩個重點,股債配置中的債券部位,還有關於退休資產配置。

延伸閱讀:退休第5年,我的 股債配置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心得(下)

目前寫到中篇,下篇近期發出,敬請期待。。。

那麼就來進入上篇的內容吧。。。

【 約翰柏格 】是誰?

為什麼【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這本書的意見值得投資大眾參考 ? 我想有必要先知道約翰柏格是誰。

  • 約翰柏格為尊稱為【指數基金之父 (the Father of Index Funds) 】(已經於2019年90歲的高齡過世)。
  • 《財星》雜誌曾經選出20世紀4位投資巨人,約翰柏格 (John Bogle) 就是其中一位。
  • 約翰柏格是先鋒集團 (The Vanguard Group) 的創辦人,1975年創造出世上第一個指數型基金,該基金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
  • 約翰柏格還在2004年被《時代》(TIME)雜誌選為「世界百大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Google 廣告

哪一位投資巨人能讓你照抄 ?

上面說的四位投資巨人,其他三位又是誰 ? 如果只能選一種投資策略,一般散戶能學哪一種 ?

  • 巴菲特的價值股票投資法在台灣有眾多的信徒,簡單說就是選擇像是公用事業這種【收費站】,或是具有不可取代的競爭優勢作為【護城河】的企業來投資,但是有多少人真正能夠成功複製巴菲特的成就 ?
  • 索羅斯之所以被稱為金融大鱷,你可以看名號就知道不是一般人可以學到的功夫。
  • 彼得林區的投資法在台灣也有不少人研究,可是要知道他傳奇的【富達麥哲倫基金】盛世只有在1977年到1990年之間,在【約翰柏格投資常識】、【投資金律】和【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這幾本書中都有描述到【富達麥哲倫基金】從耀眼到沒落的原因。

連彼得林區的麥哲倫基金也只紅10幾年之後跌落神壇,選擇個股投資,或是要挑選到長紅的基金經理人並不是件簡單的事。

約翰柏格的指數化投資魅力所在,就是一般什麼都不懂的散戶,如果按時按劑量服用,效果和「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和「首席外資股票分析師」來服用,都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什麼是 指數化投資 ?

根據投資百科Investopedia的定義,指數投資是一種不主動選股的被動投資的方式,目的是要取得和廣泛市場指數近似的報酬。實務的做法是【買進並長期持有buy-and-hold】【全市場指數型基金】或是【全市場指數型ETF】,以便複製特定股票指數或是固定收益指數相同的績效。

舉例來說,

  • 像是在美國的話,就是追蹤標準普爾美國500大企業的VOO這一檔 ETF,或者是VTI這一檔追蹤美國超過4000家公司的ETF。
  • 在台灣沒有追蹤所有上市公司的ETF,只有像是追蹤台灣50大企業的元大0050和富邦006208
  • 更廣泛的全市場指數就是全球股票型ETF … VT

延伸閱讀:

簡單兩三檔ETF就可以搞定全部的投資,聽起來柏格先生的主張很簡單,可是其實還是有很多必要的功課。。。下星期的下篇會分享我在思考的問題。

現在,先來看看柏格先生花了幾乎12章在說明的基金投資的問題 (也有一部分在講股票投資的本質)。

Google 廣告

基金投資人不一定知道的第1件事:你真的知道怎樣挑基金 ?

為什麼除了柏格的這本書,其他像是【漫步華爾街】、【投資金律】、【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當中也都有相當的章節在說明傳統由基金經理人操盤的基金其實問題重重 。

我這邊就不重覆大師們的話,不過我自己就是有親身經驗,精選了得獎基金結果變成金酸莓的慘例。懊惱之餘才會全數退出基金。

延伸閱讀:市場震盪 ,關於理專、 退休資產配置&我的金酸莓基金

像我以前的這種案例其實很多,像是我最近看到網上討論度很高的摩根士丹利美國增長基金 (差點當年我也心動選它了),本來是名列前茅的學霸,結果這一年多掉到全班倒數一二名。

 [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心得(上) -基金投資不一定知道的2件事,你真的知道怎要挑基金 ?
資料來源:鉅亨網 (2022/3/21)

我好奇再繼續找Google看看,發現兩篇在報導摩根士丹利這檔基金的文章。

兩篇報導時間差了不到一年半,這檔基金已經從天花板摔到地板,如果沒有媒體報導,一般投資人誰知道為明星基金經理人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如果在2020年8月看到這檔基金的報導,或是看到它的績效排名而入手,現在應該有點傷腦筋現在該怎麼辦。

(我是今周刊的長期訂戶,沒有要找今周刊麻煩,不過看周刊的目的是要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而不是作為投資消息的來源。)

  • 要逢低加碼嗎 ? 可是加碼這種排名倒數的基金不就是違反了常用來選擇基金的4433法則
  • 要做基金轉換或是停損嗎 ? 對於這一兩年才入手的投資人要認損30%真的是會很掙扎。

大家真的知道怎樣挑基金 ? 而且選好基金,錢交給基金經理人,讓專業的來,也支付高額經理費,之後績效不好卻說是投資人自己要時時關注基金的表現,應該要適時停損或轉換😭。。。

基金投資人不一定知道的第2件事:你的基金真的零費用 ?

這本書中有相當的篇幅在說明費用對於投資績效的影響,可惜很多基金投資人並沒有真正花時間去了解。

古早的時候我都去跟銀行申購基金,那時候手續費是3%,我退休以後轉到基富通、鉅亨網等基金平台,常常有0.6%之類的優惠,我現在是不投資基金了,而最近更好了,還常常有指定基金終身零手續費。

手續費越收越少,這當然對消費者是一件很棒的事,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零手續費】不等於【零費用】。

問題出在基金內含,從淨值裡面要扣的高額管理費,以股票型基金來說,一般是1.5%。

下面用簡化的方式比較如果是【用複委託去買海外被動管理的ETF】,和【投資海外主動管理的基金】,10年總共的費用分別會是多少。

 [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 心得(上) -基金投資不一定知道的2件事 - 你的基金真的零費用
  • 手續費:目前複委託最一般可以議到的手續費是0.2%,買進賣出都要收,而假設基金是最優惠的零手續費。
  • 每年管理費:以全球股票型ETF VT這一檔來說2022/3/22查詢是0.07%,而一般海外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是1.5%。
  • 複委託投資美國發行的股票型ETF會被美國課30%的股息稅,假設殖利率是2.5% (VT這一檔過去幾年都在2.5%以下),這樣每年會是0.8%

可以看到,即使基金零買賣手續費,可是因為管理費比較高,10年長期投資下來,基金投資的總費用會高達15%,幾乎是複委託ETF投資的兩倍。(當然以上只是直覺的粗估,像是管理費是依照淨值波動上上下下按比例扣除,應該不能所有費用直接比例加總,不過我這小站就沒有辦法精確計算)

如果多付手續費給基金公司可以多得到比較好的報酬率那是值得,問題是得獎的基金也會變成金酸莓,那時候投資人在哀嚎,但管理費還是要照付給基金公司。

退休之前長年服務於金融業,必須說柏格先生說到的問題,都是真的:這名金融業高管退休後打掉重練,重 學投資理財 的3個理由

到底什麼才是 指數化投資 ?

指數化投資現在不但在約翰柏格出身的美國近年成為許多暢銷財經書的思想來源,在日本和台灣都很盛行。

不要費盡腦筋去選哪一支基金或是哪一支股票比較好,再怎麼努力選基金也可能不能安心,因為過去不代表未來,而且高額的管理費也會來分享你應得的報酬,這樣不如只要做【長期】投入【全市場】的指數化投資,你就可以打敗大多數基金和個股投資。

短短的一句話,但是背後有不少需要克服的心魔,有可能因此而偏離了所謂的指數化投資。我也在2021年底開始進行一部分的指數化投資,下星期就來分享閱讀第13-20章的心得。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或是移動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分享與留言。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購書連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