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讓我印象深刻的3大觀念

Google 廣告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在1949年寫成,經過數次改版,最後一版出版於1973年。一直到2022年去查亞馬遜的理財類排行榜,這本古書還在排名前三名,而許多的理財書中都會提到葛拉漢的觀念,可見得葛拉漢的跨世代影響力,在這篇文章,我整理了印象最深刻的3大觀念。

關於【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這本書

本書是寫給初學者的嗎?

在引言中提到,這本書的宗旨是提供初學者在投資策略的選擇和執行上的一些指導。

不過我覺得即便我是商學科系出身,也會感到有些部分閱讀不容易,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這本書引述的年度是本書最後一次修訂的1970年代的市場狀況。

像是引言中也有提到的【1972年】高等級債券殖利率高達7.19%,而2022/2/7查詢美國代表性投資等級公司債ETF – LQD的殖利率只有2.48%,在閱讀上會有許多這種場景和現代相差甚遠的狀況。

雖然本書中所提出的一些想法到現在還廣泛被推崇,但是對於理財的初學者來說會不容易去變換場景,也增加閱讀的難度。

雖然這樣。。。也不是說我因此就給這本書負面的評價。

我了解作者葛拉漢之所以說這本書是提供給初學者參考的原因,因為與其說本書是教授證券分析的技巧,它有更多的部分是在說明投資的原則,還有投資者應有的態度。而這些也是我在閱讀本書時覺得很驚喜的部分。

另外,這本書在葛拉漢1976年過世後的2003年,在每一章節後面都加上了至今仍是華爾街日報著名專欄作家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所寫的評釋,對於初學者來說,看這個部分會更容易閱讀。雖然2003年距今也又過了20年。

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做的評釋其實很令我意外,除了幫葛拉漢的原著提供更新年度的資料,以便顯示葛拉漢說的其實經得起時代考驗之外,他一再重複強調,如果葛拉漢還在世,他應該也會贊同一般人自己選股投資難度太高,根本不值得,一般人應該要做指數化投資(維基百科)

這本書既然長銷,並成為眾投資大師引用的經典,我這存股者不拜讀祖師爺的作品自我檢視一下,也太說不過去,而對於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做的評釋中添增為什麼指數化投資對一般人是更好的選擇的這一點,我只能說這幾年這樣的說法出現在各式各樣的理財書,我不拜服也不行了,今年也開始了VT全球股票美國投資等級債券BND等指數化投資。

本書寫給投資者,而非投機者

葛拉漢提出,投機者和投資者的不同在於【大部分投機者是根據走勢圖或是其他機械式方法來決定買進或賣出的時機】,這是不被他認可的股票操作方式,他強調本書不是在教大眾如何短期致富,所以有了這本書的書名,【智慧型股票投資人】吧。

簡介完這本書,接下來就來分享我從這本書得到印象最深刻的3大觀念。

觀念 1. 市場長期趨勢向上,但你有幾個20年 ?

雖然這幾年股市行情很強勁,似乎任何的壞消息都打不倒,或是倒下不久又再創新高。

但是,葛拉漢在引言中就提到【1969-1970年間的股市大跌,有助於消除過去20年間逐漸形成的一種幻覺,那就是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以任何價位買進藍籌股 (就是績優股、權值股⋯詳維基百科),最終不僅肯定都能獲利,而且在此期間所發生的任何虧損,也會隨著市場再創新高而獲得補償】。

這段話對於這幾年股市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沒跟上) 的狀況似乎也是適用的警鐘。

下面是我找到的S&P 500過去90年的歷史走勢。

資料來源:Megatrends.net /S&P 500 90年歷史資料

從上面的圖中可以看到三個大窟窿,

  • 1929-1956 : 在1929年10月發生的黑色星期二股市崩跌後,要經過將近30年,股市才又回到原先的水位。
  • 1973-1990 : 1973年的石油危機之後,到1990年,共將近20年的區間。
  • 2000-2015 : 2000年的網路泡沫,經過了15年才恢復水位。

所以,雖然以美國或是全球股市來說,長期趨勢的確是向上,但是如果退休錯了年度,正好在上面三個窟窿這幾個開始崩跌的年度抱著一筆在股市中的退休金開始進入退休期,那不是好玩的事。

最近也越來越多人說,只要是投入市場指數ETF,任何時間都是進場點,而且越早一筆全部投入越好,當聽到這句話還是保持懷疑的態度比較好,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天股市會發生什麼事。

對年輕人來說,不要說20/30年的窟窿沒問題,就算是50年或許也不怕,以後醫療進步,也許能活到100歲,但是對中年人來說,得認真想想你有幾個20年。

Google 廣告

觀念 2. 防禦型投資者也有能小心投資的方法

關鍵 1. 股債配置

在第四章中,葛拉漢提到,所謂的防禦型投資人,就是指以安全為重,不想花太多心思的消極投資者。 (我來對號入座,這就是我 。。。)

雖然股市像瘋狗浪一樣,有時會遇上大窟窿,幾十年才能恢復,但是,這不表示人們就應該抱緊現金不要投資,畢竟還有通貨膨脹或是中年失業等等怪獸隨時虎視眈眈,讓人們不往前跑也不行。

對【防禦型投資人】來說,葛拉漢提出第一個法寶就是用資金配置來控制投資的風險,而看起來就像是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裡面三基金法的雛型。

只知道葛拉漢是價值投資之父,不知道他是否也是資產配置的先驅呢?

葛拉漢給【防禦型投資人】的資金配置建議是:

  • 持有股票的比例應該佔資金的不低於25%,但也不要超過75%。其他的部位應該放在高等級債券
  • 標準的配置比例則是股票對高等級債券 = 50% :50%

【葛拉漢說:除非可以坦然接受1969-1970年那樣的股市大跌,防禦型投資人才能提高股票比重】

葛拉漢的標準配置比例比近年美國流行的退休資產配置股60%債40%還要更保守。

  • 葛拉漢在50-50原則之外還提出了再平衡的必要,也就是當股市上漲比重提升到55%時,應該賣出1/11的股票轉到債券部位,以便繼續維持50-50的比例。在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於這一章的評釋中則建議可以是半年一次,挑容易記住的日子,規律各進行一次比例的檢視與調整,如果按葛拉漢的原著說明當比例變動時則調整,變成隨時要注意比例。

針對債券,葛拉漢提出對高收益債的反對,也不認為有投資特別股的必要,有興趣了解原因再請看這本書。

在這一章的評釋中,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增加一個建議,那就是【每個人都應將其資產的一部分,以現金的形式作為無風險的避風港】。

延伸閱讀:如何用債券ETF做資產配置 ?債又是哪種債?

對於【防禦型投資人】來說,上面的資金配置機制可以說是要投資必須得先瞭解的第一步。

關鍵 2. 防禦型投資者選股的方法

關鍵 3. 定期定額投資

葛拉漢在本書的引言、第四章和其他章節幾次提到【定期定額投資法】是對【防禦型投資人】最好的投資方式。

這和近期台灣的財經作家建議單筆投資的建議不相同,我想原因是這10幾20年以來股市多頭,因此容易得到單筆投入勝率最高的結論,不過包括葛拉漢在內的幾位投資大師,都建議保守的投資人面對市場不要掉以輕心,寧願慢,而不要快。

細節我寫過在這篇文章。定期定額投資心得 -明明輸單筆? 我還定期定額的4個理由

觀念 3. 積極型投資者主動中也該有被動

因為我不是積極型投資人,所以這裡僅僅摘要而不涉入細節,再多寫就要把書本抄錄光,也太不道德,積極型投資者可以自己仔細再去找書來看。

積極投資人也有該被動不去做的事

  • 除非大打折30%以上,不然最積極的投資人也不該因為配息高而投資特別股、可轉債和高收益債
  • 避免未上市股票首次公開發行。

積極型投資者正確的主動方向

如果你知道葛拉漢是【價值投資】之父,那就相對的應該知道在書中會看到怎樣的積極投資方式了。

  • 葛拉漢主張的【價值投資】是在找出被低估的股票,也就是一段時間之內表現不盡理想,因此股價被忽視的公司。在這個區塊中,葛拉漢仍舊是偏好大公司。
  • 相對於【價值投資】,葛拉漢反對投資於有成長話題的公司,一則你可能看走眼,未來的成長沒有兌現,二則當你發現這種成長這麼好的公司的時候,別人也早知道,而股價已經反映,甚至演變成不合理的股價成長,超過了公司獲利的成長,這時候不但想從買賣中獲利不容易了,甚至可能成為韭菜。

延伸閱讀:股票賠錢怎麼辦 ?朋友和我都上過的寶「貴」的一課

Google 廣告

【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的其他思考點

除了上面三個關鍵的觀念,其他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點,像是:

該不該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 ?

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在第七章的評釋中提到,的確像是比爾蓋茲等富豪是集中投資某一種產業或企業致富的,但是一般平凡人的人生,大多數的重大失敗,也是來自於這種集中投資的做法。

該不該投資於外國 ?

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在第七章的評釋中舉了日本長期失落的例子,他認為應該將三分之一的股票資金投入到外國股票,這點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也值得思考,我在台股的投資之外,今年也開始了VT全球股票美國投資等級債券BND等指數化投資。不過反過來,如果是以這些海外ETF為主的投資人,會不會又有太集中美金投資的風險 ? 是不是也該布局部分本土市場 ? 這也是我覺得值得思考的問題。

基金投資的問題

在網路上或是親朋好友之間看到,基金投資報酬滿江紅的狀況不少,我在退休後已經把基金處理完畢。

延伸閱讀:市場震盪 ,關於理專、 退休資產配置&我的金酸莓基金

在包括【漫步華爾街】、【投資金律】等書中對於基金的績效為何無法長期維持提出看法,而在葛拉漢這本書中竟然也有一章 (第九章) 專門探討一般共同基金。

可惜在台灣,大多數基金投資人並不了解,即便基金經理人沒有為你賺錢的時候,你還是繼續付他錢 (股票型基金通常是每年內扣1.5%經理費),因為基金經理費是內含的費用,而大家普遍只看到購買基金的時候免手續費的優惠。

葛拉漢提出,【歷來穩健管理的大型基金,其績效充其量只能略高於平均水準,如果管理不當,它們雖然有可能暫時獲得可觀的虛幻利潤,但隨後必然遭受災難性的虧損】,在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的評釋中有更新年度資訊的說明,可以看到,基金投資仍然被他詬病。

為什麼這些富有聲譽的財經專家對基金一致看法負面 ? 我覺得這一章值得有基金投資的朋友仔細了解。

本書後半重點:如何選股

在本書後面幾個章節進入到財報分析的部分,雖然我是【防禦性投資人】,並不打算將退休生活很大部分貢獻在財報分析,不過我看到葛拉漢對於每股盈餘的看法覺得很受用。

在【第12章每股盈餘的相關問題】中葛拉漢提到不要過於看重每一年度的收益,因為短期收益可能隱含公司面對於財報數字操作的陷阱;對於這點,他提出了應該用長期平均的概念來檢視每股盈餘的成長。

從財經報導裡面很容易就被短期的資訊影響,大家都在等的季度、年度盈餘公布。。。這就可能落入葛拉漢說的短期陷阱。

未來在我的存股組合裡面,也打算從這本經典中建議的方式再調整個股的評估。

以上僅是列舉,其實很難一篇文章說盡這本書值得深思的投資的盲點。

也許這本厚厚的書看起來有點沉重,一般人不容易全部看懂,不過從當中你會發現許多後來被財經專家或媒體廣泛引用的觀念,如果你不排斥看一本厚厚的書,那麼這一本眾理財專家的祖師爺的著書,應該會值得反覆閱讀,每次都會有新的收穫。

延伸閱讀:《 葛拉漢談財務報表 》,大師寫給新手的財報分析小書

提早退休說明書

版主沒有發明什麼新的投資方式,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讀過這些經典投資書後實作的新得分享。

你跟我一樣是不想花時間研究許多財報的【防禦型投資人】嗎?還是願意從一堆股票中挖寶的【積極型投資人】?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或是移動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分享與留言,並歡迎追蹤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

2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