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退休投資該怎麼辦 ~黑天鵝來襲

股市大跌,退休投資該怎麼辦 ?我正在做這3件事

Google 廣告

股市大跌,退休投資該怎麼辦 ?油價大跌和武漢肺炎兩隻黑天鵝飛來,2020年3月13日台股跌破萬點,雖然後來又神奇地漲到萬點以上,但是這幾天對於退休金有投入股票或是高收益債的退休族來說,不免捏把冷汗,寫篇文章記錄我正在做的3件事,記錄這巴菲特都說活了80幾歲才遇上的歷史性的一刻。

2018年10月股市跌破萬點之後,我做了什麼事

上一次股市跌破萬點是在2018年10月11日,那時候我寫了篇文章整理停損的正反意見,那時候我想的是該不該止血停損,還回憶起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經驗。

應該不會再做的停損

那次我買來打算領股息用的股票組合,只領過一次配息,虧損不小,後來我只停損仁寶,結果停損完畢,仁寶又開始漲了,即便2018年12月又接著一次大跳水,又到了這次暴跌,也沒跌到那次我停損的價位😖。反對停損的人說,停損是猜市場,但是市場是無法預料的,果然這次的停損經驗是應驗了,停損之後就回彈了。

我的股票主要是2017年第四季到2018年之間投資的,2019年初之後,看著股市樂觀情緒高漲,我也就沒有再購入新的股票。

出脫金酸莓基金

在那之後,整個2019年,我除了幾乎沒有新的投資,還趁高點出脫我已經不想再投入的基金。這和停損仁寶「猜市場」是不一樣的邏輯。我是趁這個時間點出脫「不想要」的投資,以後也不會再買入。

不喜歡基金原因有二:

  • 我不喜歡基金的高收費,即便有些通路可以免收手續費,但是還是有從淨值中內扣的經理費(管理費),當股市順風的時候容易覺得有漲就好,但是當股市下跌的時候,這些內扣的費用就會讓人感覺很痛,
  • 選好基金也不一定保證有打敗大盤的超額報酬:我曾經投入過得獎基金,後來變成金酸莓基金😖,如果基金經理人不能有持續打敗大盤的超額報酬,我會很不甘願幫他的薪水買單。

出身金融業,卻越來越對基金沒有好感,收費有高有低,就有合理與不合理的問題,跟客戶收的費用是否有效運用?收費高表示研究到位?眼光獨到?績效更好?這都充滿了問號,我的反基金立場可以說是越演越烈,現在已經砍到一支不剩。

2020年春兩隻黑天鵝, 股市大跌,退休投資該怎麼辦 ?

2020年3月兩隻黑天鵝,武漢肺炎和油價大跌,我的心情沒有太大的起伏,要感謝那幾支得過獎的金酸莓基金讓我徹底基金夢碎😒,出脫基金之後,現在只有將近30%的資金投入在股票市場,其他70%大部分在現金。
當然30%也是錢,我又照例Google國外財經媒體的文章,看看退休族遇到這百年難得一見的情況時,該要如何調整投資理財,這就整理為以下3件事。

Google 廣告

第1件事:重新計算資產配置的比例,發現...只剩這樣在股市

原本我的股債配置是50%:50%,這其實離我的資產配置目標,股:債=60%:40%,股票部位已經是太少了,但是我是2017年第四季已經萬點以上才開始進行股票投資,一直想調整多些到股市,但是我這退休族很膽小、龜速,再經過農曆年間賣掉僅存的全球股票型基金之後,現在股債配置更是直接變成30%:70%,「股」的比例又更少了,而且「債」的部位,其實主要不是債,而幾乎是定存。

我的不夠積極,面對股災看起來卻變成很安心,是金酸莓基金冥冥之中自覺虧欠我,而在這次股災中救了我嗎😅?哈哈。

不過,雖然現在股票市場不論海內外看起來都是狂風暴雨之中,剩下的30%我既不會停損,也不會出脫,目前投入的個股和ETF都會長期投資。長期還是會往資產配置目標,股60%:40%調整。

經過退休後這兩年多的廣泛閱讀,對照退休前的理財經驗,現在我對於用資產配置來管理退休金的信念也更加堅定。

為什麼我不會被這次股災嚇到呢?

我退休後退休金沒有變少,就是因為這兩年之中配置的股票投資部位有獲利,即便2020/3/12帳面開始出現虧損,可是加回去投資兩年以來的股息,還是有獲利,當然如果繼續往下跌就不堪設想😖,哈哈。。。

不過,如果因為一次股災嚇到,全部放到定存,這也是一種風險,我得勒緊褲帶過日子,然後看著退休金水位一個月一個月、一年一年的直線下降,一點機會也沒有,因為定存利率這麼低,家有祖產才有辦法100%全用定存來理財。

延伸閱讀:退休後理財 ~ 這一年又九個月,我的退休金沒變少的理由

我的策略

既然我信心堅定,實際上的資產配置調整作法呢?因為現在暴起暴落當中,我還是按兵不動,對於已經沒有工作新收入的我來說,暫時股票部位維持低檔,雖然就應有的50歲退休族資產配置比例來說過於保守,但現階段也許不是壞事,我的觀察點是股市從高點回落20%、30%、40%和50%...

2020年1月14日台股股價指數最高點是12,179.81點,3月13日收盤是10,128.87點,跌了17%;我想將資金分為幾份,在跌下20%、30%、40%、50%時分別增加股票比例,也就是在9,700、8,500、7,300點、6000點是關鍵點,要分批進行rebalance再平衡,填回股票部位的比例。

第2件事:重新評估各項投資的報酬率與風險,發現...股災的時候只剩這個有賺錢

股災的時候就是各項投資的現形記,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好像不管投資什麼都賺,所以存股、高收益債REITs各有擁護者,誰也沒錯,因為大家這幾年都真的有利可圖。

這次巨大黑天鵝再度來襲是很好的考驗,可以重新看看,先前覺得讓自己荷包滿滿的投資,在黑天鵝來的時候,大眾的資金是加碼還是逃跑?

這邊我把幾個以前分析過的投資,在不平靜的2020年以來到3月13日黑色星期五為止的表現,列表如下:

股市大跌,退休投資該怎麼辦 ?重新評估各項投資的報酬率與風險
表格文字若太小,請自行縮放閱讀^^..

可以看到,這一年來唯二的倖存者就是投資等級債美國政府公債這兩類和股市相關度較低的投資工具,同樣是公司債,以投資等級債來說,即便有跌,幅度也較高收益債小;因此,投資等級債美國政府公債才適合作為股、債平衡配置中「債」的部位。如果是更保守,那可以考慮選擇較短年期的美國政府公債。

如果眼尖,會從上表中看到,最近一週,也就是2020/3/13往前回推一週,各項投資幾乎都有劇烈的變化,主要是來自於油價暴跌,很奇特的像是投資等級債原來很耐震,一週卻暴跌8.36%,這主要是大家擔心原先是投資等級的公司債,因為油價暴跌也撐不住而被降級成為垃圾債(也就是高收益債券的類別)所致,這更說明了高收益債的風險性,絕不能認為是安穩的投資。

像是REITs特別股高收益債,如果要用來產出退休後現金流,也應該是和股票一起歸於「股」的項下,不然黑天鵝一來,可能還是會大吃一驚~最好是還是要配置一個比例在真正更安全的「債」的部位,甚至是定存,退休族還是保守為上。

我的策略

我自己目前是台股30%、其他70%就是美國20年期美國政府公債、少量的投資等級債,加上相當高比例暫時存放的定存。

經過這次的兩隻黑天鵝現形記之後,會調整上面說的股債比例,但在投資工具選擇上,我不會做大改變。會考慮的是配置部分到波動較小的、較短年期的美國政府公債,還有就是將個股「換股操作」,轉到ETF了,經過這兩年的股票投資,發現我的績效才是大盤的一半而已,一般投資人很難戰勝大盤的啦。

延伸閱讀:台股ETF有哪些 ? 該評估哪些指標?該選哪一支?

Google 廣告

第3件事:消費支出最小化...哇~這幾個月只能花定存利息了

退休生活費:彈性降低退休金提領比例

我退休後退休金到現在經過一小段暴跌,還沒有變少的原因,除了股、債平衡的投資獲利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應用4%法則的原理,搭配嚴格控制支出。

準備退休一定要弄懂的4%法則,延伸閱讀:理想退休金額 是多少?用美國的「4%法則」推算

2019年股市順風小有獲利,加上退休經過了第二年,已經適應退休生活,心情比較不是那麼緊繃,前陣子才買了一台價格是機票等級的Vitamix機,每天很起勁的製作精力湯😊,正當我進一步想要在2020年開始恢復海外旅遊的時候,不料黑天鵝駕臨⚡⚡⚡...又讓我要再度啟動極簡的生活方式。

在這種逆風的時候,最好就不要再繼續提領4%出來用,這段時間得節省再節省,因為我的投資很保守,股的部分占比太低,所以我本來就比較保守,提領不到退休金的3%出來用;現在股市不妙,我看今年我只能花定存部位的利息了😭。

這可能是天意,武漢肺炎讓大家幾乎要全員禁足,讓我即便想去玩耍也去不了了。

如果是還在上班,有在進行退休準備的朋友,建議盡早開始模擬生活消費的節省模式。

延伸閱讀:5年內想退休 ?45歲開始就要檢查的10件事

退休前面幾年節省是上策,少花點錢才有本錢留在投資裡面孳息,才不會跟本人一樣,萬一在剛退休的前幾年就遇上黑天鵝,讓退休金減損,會影響後續年度的退休金累積。

2010-2019的10年之間的股市績效只有2011、2015、2018三年報酬是負的,退休第二年就讓我遇上了一次,第三年又來一次☔。

在這種黑天鵝的氛圍下,比起節省度日,更好的是,如果能夠繼續工作繼續有收入,此時此刻應該是上上策。如果跟我一樣回不去上班了,那麼看看有沒有發展退休後副業的好方法。如果有繼續的工作收入,可以相對不需要在此時的投資上,像我這退休族這樣要步步為營。

關掉漏水的項目

老實說我家還有許多「漏水」的項目,像是電視頻道也看不了那麼多台,還有娛樂的串流服務等等,最近本想解掉一張不合時宜的手術醫療保險,可惜已經繳費好幾年,思考後還是繼續下去,如果我沒用到,只能又肥了兒子,我百年以後可以讓他領去😖。

只有解決掉基金是我覺得很開心的一點,不用在股市暴跌,基金虧損的時候,我都要縮衣節食,但還繼續貢獻基金公司照樣吃香喝辣,呵呵,沒辦法,抱歉了,諸得獎基金公司們,和看我的定存很刺眼,不斷來電的銀行理專們,這是我退休族的偏執。

想想看基金的收費,就算不收申購手續費,債券基金通常有1%的管理費由基金淨值中扣除,而股票型基金一般是1.5%,如果有五百萬在基金投資,那樣就是一年被內扣到5萬到7.5萬的費用,10年長期投資就是被內扣50萬到75萬。

也許選對基金,年年打敗大盤,那這些錢就值得花,但是進入人生下半場,我不想賭會不會再度看走眼,不如省下放在ETF,只要有大盤的績效就打敗許多基金經理人了。

股市大跌,退休投資該怎麼辦 ?我的結論

只要做好退休金的資產配置,跟著大盤趨勢走,即便現在看到股市暴落,也不需要過度擔心,因為不是全部的錢都投入而有腰斬之虞。

上面的圖表看到市場暴落覺得很嚇人,但是,台灣代表性的元大台灣五十0050的滾動10年報酬率截至2020/3/13是7.7%。我覺得只要確定我在做的三件事,股債配置比例沒有太積極、沒有誤將風險性投資當成是安全投資、還有盡快將「漏水」的消費和支出關起來,其他就交給市場吧;因為,就算全部放在定存也是要面對退休金直線下降的風險。奇異的是,根據一項西班牙的研究,100%存定存讓退休族無法有足夠退休金活到終老的機率,竟然高於100%穩定長期投入股市

延伸閱讀:

如可以看點英文,也推薦閱讀嫺人讀過的以下文章~

我的想法供大家參考,也歡迎在下面留言發表迴響,或是到我的臉書專頁留言~

文章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com

10 comments

  1. 請問妳列的一些美股和美債是利用美國券商或是國內的附委託申購的呢? 謝謝!!

    1. 本文中只是代表性的美股ETF來做比較,實際上我的美債的部分我是買元大美債二十年期,還在考慮要不要附委託去買美股,至於美國券商開戶我是不考慮,我擔心哪天失智,家人要去跟美國那邊處理會很麻煩😅

      1. 哈哈,妳跟我想的一樣,所以我目前是開永豐的複委託,就是覺得手續費較貴一點!!

      2. 我拖了很久還沒行動,這次大跌正好踢我一腳😅,等我研究完再來分享,到時歡迎交流喔

  2. Hi,嫻人

    感謝你分享退休人士遇到股災的心得。
    我認同你根據台股大盤下跌的程度,分批增加股票比例並再平衡的策略。
    也認為以前的冠軍基金,未來會變成金酸莓,還要被扣一堆管理費,實在很不合理。

    我很好奇國外的”4%退休理論”是否在台灣也可行?希望您有機會告訴我們。

    而我個人認為,美債20年不適合已退休人士。因為
    1. 長期美債的波動幅度很大,不亞於股票。
    2. 全世界正往零利率邁進,就連美國也是,這會讓長期美債喪失避險的功能。
    3. 元大美債20年,請考慮管理費與追蹤效果。雖然台灣近年很盛行ETF,但成交量、管理費、追蹤能力都很糟糕。如果擔心失智問題,就選擇複委託吧。

    個人認為,以避險的角度去看:
    1. 定存、貨幣基金、短期美債可以考慮。
    2. 保留3年以上的生活緊急備用金,剩下的搭配”資產配置與定期再平衡”

    期待妳有新的作品。

    1. 謝謝您,很棒的留言。1)有關”4%退休理論”,我會再安排時間寫一篇 2)這一次因爲長期美債暴漲,所以抵銷我的股票下跌,當然,長期美債的確波動不小,目前我只有很少的部位,前幾天趁高檔又賣掉幾張,算是我的再平衡,我也認同以特別保守的退休族來說,定存或是短期美債是更好的選擇 3)我認同台灣追蹤國外股市的商品的確很不成熟,所以包括美債和投資等級債,我都只有非常小的部位,複委託的部分還沒進行,主要是考量像是短期美債有換匯的風險,相對於保守資產的報酬其實很低,也幾乎沒有配息,對退休族來說,是否有此需要為此承擔匯率風險?所以這部分暫時是用一年期定存取代的。4)我沒有另外預留三年以上的生活緊急備用金,是因為我的「債」的部位其實大部分用定存來取代,將定存切割成12等分,所以每個月都有定存到期,因為急需用錢產生因解約而損失利息的風險很低,這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式。對我來說,不能看到太多錢放著不生息,定存利息低也還是錢呀~ 以上,還有很多點我覺得可以探討,近期會陸續寫文章記錄我的心得。再次感謝您提出寶貴的意見。

  3. 妳真有紀律!期待妳分享新配置的實驗心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