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如何投資 ?上周應邀去一個公家單位演講,主辦單位希望內容更重要是如何規劃即將面臨的退休生活,不必談投資。不過因為我覺得理財對於退休很重要,還是放上幾張投影片帶一下,以免講退休卻少了這一塊。當講座到末尾,我問大家對退休還有什麼擔心時,沒想到,大家還是會擔心退休金不夠的問題。
(有關退休金投資初版於2020/4/28,因此退休規畫講座後再版於2021/11/23)
不投資者擔心的事
這次這個講座之前,找了好幾本美國談退休規劃的書來看,有人說要退休、錢不是最重要的事,可是這些講退休的書通通會提到退休金要如何理財。
這幾年股市很熱,以為大家都在投資了,其實還有很多人想到投資理財就排斥。
像是這次講座的與會者雖然擔心退休金不夠,不過說到投資還是露出不太OK的表情,其實包括我的幾位老朋友也是這樣,再問之下才知道有些朋友因為以前曾跟我一樣投資過金酸莓基金😌或有過慘賠的股票,放了很久不知道怎麼處理,從此也對投資敬而遠之,想到投資就連結上「投機」、「沒好事」、「投資會賺錢的人一百個也只有一兩個」、「就算現在賺,也只是一時,過不久還是會倒大楣」的那種印象。
除了投資怕虧錢,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對於理財感覺有距離,天生沒興趣。可能跟阿桑我對運動老是沒感應一樣吧😪。
不過,說到這裡,我內心會OS,其實花一兩個星期好好讀過幾本理財書就可以得到比較安全的投資方式了,沒有花一點時間給它, 就這樣判投資死刑,投資本身無罪,真是可惜。
如果是我的朋友排斥投資,多數時候我會笑笑就過去了,一則再多說幾句,馬上可以感覺朋友懷疑的眼光,好像自己是某種投資詐術的推銷員😲,再則,說服了誰開始投資,對我是有什麼好處呀?
今天會想敲鍵盤寫這篇文,是做為我經營部落格提供的一項讀者服務,也維持網站的流量😇。
因為當我分享有關這場講座的心得時,有幾位朋友給我留言或是私訊,寫下他們對退休投資具體的疑慮。我想用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分享3種相對安全的投資方式,也在文章最末尾回應這些有關於投資的問題。
退休金如何投資 ?3種退休金投資相對安全的方式
我並沒有要發明一種新的理財方式,現在投資理財的部落客或是作者很多了,理財市場不缺我這一個。
今天要用來分享的,是前陣子看到60歲前提早退休的金管會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在《今周刊》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中提出一項「優雅退休 聰明投資」的簡報(2021/10/7),她彙整出三種聰明的退休投資法,這三種方法都不是她發明的,但是我覺得歸納得很好,而這三種方式我在退休後也都有試過。
把這三種方式相關的投資書籍買來看懂,從其中挑一種你覺得最相信的方式去執行,並且注意風險控制的配套,中長期來說一定會比原地不動的0.8%的定存好得多。
我有看到其他理財部落客揶揄王詠心的理財方式,說金管會證期局前官員因為工作上的限制,投資上的經驗可能堪憂。不過市面上比較適合退休投資的方法也真的就不超過這三種;包括揶揄她的人也是用其中的指數化投資。
因為看到今周刊的文章只有說明這三種投資的好處,接著我想來補充分析:
- 用這三種準備退休金的投資方式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風險的部分,
- 分享我自己親自投資過的心得
- 針對這三種投資的方法分享幾本可以看的書
退休金如何投資 ? 方法1、阿甘投資法
也就是不看盤、不選股、不挑買點,長期投入代表市場的指數,也就是進行指數化的投資。
王詠心說,要投資足以代表美國或台灣市場,結合大型績優企業的指數ETF,耐心且不間斷買進,其實不需要特別選進場時機,只要長期累積20年以上,就能賺取超額報酬。
要注意!幾年叫做長期投資?
指數化投資這幾年很熱門,像是投資美國S&P 500或是台灣的0050/006208等。
這段文字我覺得要特別注意的是【投資的時間】,根據王詠心的說法是如果【長期累積20年】以上就可以得到超額報酬,
今周刊幸福熟齡的文章已經有美股的趨勢走勢圖,這邊我提供台灣股市的歷史走勢圖來說明。
請看看下面高低起伏的線圖,對於投資最害怕的,想必是像在2000年、2007年這樣,在股市高點上一筆砸下去投資,結果股市馬上暴跌吧。
如果你在2000/6/7那天股市高點9115.47點時投資市場指數,之後暴跌也沒賣出,一直長期持有10年到了2010/6/7那天是7157.83點,因為加權【股價】指數是沒有含已發放給大眾的股息,而假如投資人把這10年間領到的股息都拿去用掉了沒有再投入,這樣放了10年,那樣看到的帳面價格虧損是21.5%。
有朋友來訊留言說應該要用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也就是還原了已經配發出來給投資大眾的股利,這樣才是正確的報酬率,的確是,可惜證交所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只有從2003年才開始,還原領到的股息之後可能虧損沒有這麼多,甚至是有一點正報酬也有可能,證交所沒有的歷史數字,我這小站就沒有辦法倒算,不過這邊要表達的是並不是在任何的區間投資指數都是一定是保證會賺。
那你會問不是說長期投資就沒有問題嗎?

問題是,【長期投資】的【長期】到底是【多長期】?請注意,王詠心講的是20年,不是10年。
如果你在2000/6/7那天股市高點9115.47點時投資市場指數,之後暴跌也沒賣出,一直長期持有20年到了2020/6/8那天是11610.32,這10年間領到的股息都拿去用掉了沒有再投入,這樣還沒有算入股息就有獲利27.4%,算入股利再投入之後報酬率會更高。
在投資前最重要的事這本書中,作者對於美國股票市場也有類似的歷史觀察,在第三章中他提到,
1928年到1945年、1969年到1977年,以及2000年到2008年等期間的市場,有可能特別讓人感到難熬。不過,對於10年甚至更久以後才需要動用投資組合的資金、且能藉由未來賺錢能力長期存錢的人來說,這些可怕的市場環境堪稱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所謂的長期,可能是20年或是30年,股市有長期成長的趨勢,書中第四章還驗證,即便每次運氣很差、很阿呆,都在每幾年一次的最高點單筆投入,幾十年後還是可以有可觀的報酬,但如果是任一個10年的區間,過去歷史資料並不是每段區間都是正報酬。
因此結論是,年輕人應該盡早投資,只要放長,股市必將給你可觀的回報,這是最近大家應該常聽到的事;但對於中高年齡的人來說,要進行長期的指數化投資,不是沒有可能時不我予,20年或是30年的股市成長的機會比較高,但到那時也已經白髮蒼蒼了,而5年甚至10年的中短期投資期間不是不可能有虧損。
指數化投資當然有不看盤、不選股、不挑買點就能得到大盤平均績效的好處,不過這也不是一種穩賺不賠的投資,如果是中高齡以後才選擇指數化投資,也不是不可以,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作者之一泰勒雷利摩爾,最早受到約翰柏格指數化投資的激勵是在1986年,那時他已經62歲了,我個人認為是這樣:
- 選擇定期定額投資,也就是呼應王詠心說的【耐心且不間斷買進】,而非單筆投入,雖然長期來說兩個結果差異可能不大,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可以避免單筆投資後短期內面對不小心買到最高點,之後市場立刻暴跌的不理性心理效應,而中高齡人沒有很長的時間再來做這樣的心理實驗。因為我已經有了不少台股個股,最近我自己也開始了在存股之外定期定額的指數化投資,標的是全球股票ETF和債券ETF。
- 幸福熟齡這篇文章短,沒有提到股債資產配置與再平衡,但一般指數化投資是要搭配一定比例在安全的投資等級以上公債為主的債券投資,而不是all in股市,因為這樣才能平衡股票投資的風險,也穩定投資的績效。雖然股市長期成長的特性沒有其他投資工具可以取代,但是短中期的波動風險對於退休金投資仍然需要十分注意。
指數化投資雖然相對其他投資方式輕鬆,但也不是一句話說投資0050或是美股ETF就對了不要想太多,我覺得還是要了解股市的特性,了解路況,並且加裝安全氣囊,才能夠安心上路,對於中年之後的投資更是如此。
指數化投資推薦書單
- 王詠心推薦的指數化投資書是闕右上的阿甘投資法。他的書我看過的還有「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你也可以參考我寫過的書評。
- 我覺得「綠角的基金8堂課」適合作為入門第一本書,必須說綠角的財經筆記對於指數化投資的討論,完整度是最高,值得追蹤。
- 「 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 」的觀念篇與實踐版,這兩本是具體用三個指數化基金來完成指數化投資的套書,你也可以參考我寫過的書評。
- 「 財務自由的人生 」是外資分析師楊應超先生所寫,他基本也是指數化投資,你也可以參考我的讀書心得。這本書不完全是講投資,適合作為補充閱讀。
- 如果願意進階,看看經典大部書,我很推薦暢銷50年的「漫步華爾街」,這本書不是主要講指數化投資,但是提出了許多想是自己選個股投資可能的盲點,最後看過你會覺得想要回歸指數化投資,你也可以參考我寫過的讀書心得。
延伸閱讀:分散投資風險 布局海外 ,VTI、VXUS和VT,我如何選擇?
退休金如何投資 ? 方法2、咖啡園存股法:高殖利率股複利效果
咖啡園存股法是高師範工業科技教師謝士英提出,因為看到我公公到現在90歲還在領股息,不需要向孩子伸手,所以我也成了存股一族。
存股要注意的事
- 很多人排斥存股,是因為對於個股投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或是周遭難免有這樣的親友,從此對於個股投資有很不好的印象。的確是,選錯股票存股可能變成存骨。比起指數化投資,除了市場整體的上下震盪,存股還會要承擔選錯股票的風險,像是2008年的時候,連大家覺得很安全的官股金融股兆豐金也曾跌到最低只剩7.82元。
- 你得花時間去研究與分析股票的財務報表,甚至預測產業前景,用這些分析判斷目前本益比是不是合理,會不會買貴,也必須有相當把握未來股利是不是能夠穩定配發等。
因為要擔心選錯股票的風險,我雖愛股利還是做了下面的安全措施 :
- 雖然存股的人很少講資產配置,我還是會搭配指數化投資之下的資產配置方法,以我的年紀只投入最多60%的資金在股票,其他放在公債和定存。2020年初的股災中我購入的少量美債ETF發揮了避險的功效,更讓我更加認同資產配置的重要性。雖然看到許多理財達人可以說是幾乎快要all in的感覺,甚至有達人還會分享去借錢來投資,但我想這是因為他們累積的存股成本已經夠低,資產也夠大,所以和一般人耐震度不一樣。
- 另外,因為我想最大程度降低選錯股票的風險,但是又不想緊盯分析財報,所以我的存股除了少數特例像是食品股,我只投資市值前50大公司,並且過去至少10年配息穩定公司的股票,而每一檔股票佔我的投資比重不超過10%。因為這樣的選擇,所以我的投資績效不會是很耀眼,不過穩定收息生活沒有問題。
另外,存股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 存股之下,股利不能全部花光光,必須再投資,讓股利越養越大,要不然可能還是支撐不了物價持續的上漲,現在夠用的生活費,幾年後可能變得不好用。
- 存股的長期績效可能比不過指數化投資追蹤市場大盤得到的平均績效。股利配發比較多的公司,表示公司成長的機會比較低,所以把賺的錢大部分發給股東,這樣股價的成長性可能比較差。不過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即便我了解了指數化投資也認同,還是敵不過退休後想要有比較好的現金流的心。
延伸閱讀:存股好嗎 ?【鏡周刊】採訪後,整理了老師說要注意的這4件事
存股投資推薦書單
- 王詠心推薦的謝士英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投資晚鳥退休教師教你「咖啡園存股法」,讓股市變成你的搖錢樹
- 「不敗教主的300張股票存股術」
- 我沒有能再介紹更多書,其實這一類的書很多,但是因為媒體報導也有很多,而我沒有想要很進階的操作策略,只想優閒過退休生活,所以看過了解精神之後就沒有一直追蹤很多達人去挖掘更多值得投資的股票,像是不敗教主陳重銘的存股我只看書,並沒有密集追蹤他的粉專訊息。
退休金如何投資 ?方法3:減法理財術,只買0056、0050
王詠心引用樂活大叔施昇輝的主張提到,定期定額買0056領息為主,另一檔0050拿來賺價差(看KD值做買賣),投資就是這麼簡單。
0056要注意的事
- 0056的部分其實也就是存股,例如也要注意控制花費,節省下來的股利再投資,這樣才能發揮長期複利的效果。
- 不同於傳統存股的是,0056讓投信公司透過一套既定的規則來選股票,降低個人選錯股的風險,當然今年因為0056的選股規則之下納入航運股的關係,因此被人詬病,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是選擇這類投資標的必須有的心理準備。雖然同樣都是ETF,但是真正的不選股的ETF,是像第一項中追蹤大盤的那些ETF。以台灣的這些高股息ETF來說,投資個股數通常是30檔,不免還是會有短期間被單一個股影響績效的問題,大盤漲但是這種特殊策略的ETF沒有跟著漲。
- 另外,台灣的這類ETF費用率偏高,而且折溢價的問題也是遠比美股的ETF嚴重。
我也有累積了一些0056,這幾年又多了不少檔訴求高股息的ETF新推出,我並沒有獨鍾0056,這只是我長期持有的結果,未來也有可能投資其他ETF。
我是覺得雖然不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比起站在原地不投資還是來的好,又或如果只願意聽進很有限的理財資訊,慢慢累積這種ETF的股數,長期還是可以的選擇。
0050 KD作價差
至於0050看KD值作價差,我是覺得看個人的投資風格,有人會批評這個方式,但我覺得投資本來就是各有所好,不必像考試去對正確答案。我偶爾也會小試一下,總共三次是都能成功,不過因為我習慣長期持有,膽子太小,每次只敢小試身手,所以這目前就只是增加投資樂趣時會做的事。
減法投資推薦書單
王詠心推薦的,而我也看過的樂活大叔施昇輝的書,「只買4支股,年賺18%」。
有關退休投資的讀者問題回覆
回到一開頭提到朋友來訊時問的問題,也在這邊一併分享我的心得:
Q1. 現在大家都狂推存股,特別是0050、0056等,但真的長期下去風險很低嗎?如果是這樣…那財富自由的人應該很多吧?
有關這3種投資風險的部分,我已提出我的意見供參考,至於是不是大家都照著做就會大家都財富自由? 我覺得所謂的減法投資,只是解決選錯股的風險問題,它並不是一種保證暴利的投資,還是需要時間工作,累積足夠的本金,才有本錢讓它發揮效果。
另外,以0056來說,過去10年因為股市大多頭,平均年複利有達到8%,如果10年前投資500萬,現在會累積到有1千萬以上,但是問題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完美長期投資,投資還是人性的考驗,不是定期定額紀律投資的話,
- 有人會買到36元的0056,那不知道要等多久的【長期】才能翻正,
- 也可能在2020年初那種股災的時候敵不過帳面虧損而認賠賣出,過了一年多再也找不到同樣的低點能夠再買回。
而像是0050的指數化投資,也需要注意資產配置等問題,才可以控制股市波動的風險。
Q2. 嫺人之前分享過一句話,當擦鞋童都在討論投資時,就是股市已達最高峰,之後就會下跌。當然誰也無法預測趨勢,但聽到這樣,對於長期投資還是會有顧慮…
這應該是有次去咖啡館聽到年輕人在討論ETF的時候提到的,對於目前股市很高檔的當下開始投資的顧慮,我回想到如果我四年前股市上萬點之下時是等著晚一點股市跌下來再進場,現在我面對的就是退休金少四年…
認清投資有風險並且小心謹慎雖然很重要,但是等待不動其實也是一種風險。
所以,四年前我的選擇是進入市場,但是做好股債資產配置以及再平衡。在投資前最重要的事這本書中作者有提到,資產配置不要all in,是所有投資決策中的最關鍵。
Q3. 即便是開始投資了,目前投資很熱,好像大家都在賺大錢,但是自己卻連5%都做不到
股市熱門賺大錢的人有,但是栽跟斗的人也有不少,像是今年中買了航運股的人就還沒辦法解套。為了退休金的安全,我會選擇按照自己的步調,不和別人比較投資績效。
當然因為這樣我必須在生活開銷上有所犧牲,所以我不是提領4%來開銷,我的退休金提領率是比3%還要低,也就是剛退休前幾年必須要節省一點;不過投資績效雖是慢慢累積,但是隨著股利再投入,進入退休第五年,也開始有感,不但股利增加,帳面上的報酬也增加,萬一有股災,我的耐震度一定比退休第一年來得好。目前我也開始定期定額的指數化投資。
Q4. 已經五、六十歲了,還能開始投資?
最近這場退休規畫講座與會者年紀有幾位已經超過60歲,如果到了60幾歲因為年金改革等因素突然發現退休金不夠怎麼辦?退休後繼續找兼差副業是個好選擇,而關於理財,就像前面提到的鄉民的提早退休計畫作者之一泰勒雷利摩爾,最早受到約翰柏格指數化投資的激勵時,他已經62歲了,在那之前他在投資上跌跌撞撞,直到看到約翰柏格的想法,投資觀念徹底改變,因為他發現原來投資可以這麼簡單。
即便到了60幾歲才要開始投資,也不嫌遲,只是要研究好資產配置,記得不要all in。
我這50+會選擇把理財當成退休後終身學習的一部分,王詠心彙整的這三種理財法也就差不多是退休金投資能夠有的比較安全的選擇,如果你沒有想像我一樣寫部落格,或是對理財有更進階的興趣而必須讀更多書,那麼我相信這幾本推薦的書看懂之後就能開始自己的投資沒問題。如果不了解投資,也真的沒有興趣閱讀什麼書,我也覺得那就不要貿然投資。
延伸閱讀 :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或是到臉書上交流按讚、分享與交流~
很棒的文章,感謝你的資訊分享。
謝謝您的回饋!
謝謝分享
感謝您的回饋!
謝謝
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