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或是基金本金虧損 ,該贖回嗎?做決定的3個步驟

投資型保單或基金本金虧損 ,該贖回嗎?決定的4步驟

Google 廣告

最近有幾次被私訊,或是在主講的公益講座之後被問到『 配息型 投資型保單或基金本金虧損 ,該贖回嗎?也有幾位朋友跟我分享他們的對帳單。我了解這會是這很難做下的決定,因為一方面每個月領到的配息讓人依賴,但是另一方面,看到本金虧損,一股不安又會上來。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夠了」。

檢視投資虧損,決定的4個步驟

虧損是投資的時候一定會要面對的一件事。不只是配息型基金或是投資型保單,最近股市波動,其實很少人可以躲得過短期的虧損。

不過雖然短期虧損不可避免,但如果投資5年、10年,獲利很少甚至虧損,那就要想一想...這也是我剛退休時檢討自己過去投資的時候面對的狀況。

我整理出以下4個步驟,希望對於有這樣疑問的朋友有幫助。

步驟1:報酬率、費用、風險,和其他工具差多少?

怎麼樣評估一項投資是不是值得託付的良人,認真想起來,和選另一半差不多,除非你打算在市場上殺進殺出,不然一晃眼長期投資10年的光陰就過了,回頭看,是誰蹉跎了誰的歲月?說不定當年選對投資,現在就能早點退休了。

如果你心有戚戚焉也不要難過,因為我也有這樣在投資上嫁錯郎的經驗,而且到退休後才發現。

現在覺得奇怪,而且開始問為什麼,而且採取行動去調整,就是對自己做了一件很棒的事,大部分人都會很長壽,所以現在開始調整都會來得及的。

要怎樣了解一項投資的本質呢?我覺得可以從「報酬」、「費用」,還有「風險」三個角度來看。

最近被問到比較多次的投資型保單或是基金虧損,以「高收益債」(已經被金管會要求改名為 「非投資等級債」)比較多,就用它來做例子。我這邊舉的例子是我以前也有投資,應該算是國民基金的 「聯博非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我跟它雖然分手了但是跟它沒有仇,誰叫它太具代表性,才會被我拿來當例子。

報酬

下面我就照貼在104高年級8月份線上免費公益講座時用的一張投影片。

當天我引用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一篇「如何避免投資最常見的20個錯誤 TIPS FOR AVOIDING THE TOP 20 COMMON INVESTMENT MISTAKES 」的文章,經整理後列出以下是第10個NG,「為了高配息犧牲了總報酬」。

我把聯博這檔 「非投資等級債基金 」,加上我們最常見的幾項投資來做比較。

投資型保單或是基金本金虧損 ,該贖回嗎?做決定的3個步驟
  • 上面表中的10年總報酬是從MoneyDJ上查詢來的,至於年複利,會用Excel的話可以自己推算,不然就是可以和我一樣上Morningstar的網站去查。
  • 在投資基金之前可以像上面一樣,先去把過去「長期的報酬率」查看看,和同類型的基金比比看,也像上面一樣,和不同類型的基金或是ETF比比看,就大概可以了解一種投資工具的性質。

我自己也有配息的迷思,可是從上面可以看到,配息高的工具,通常其實總報酬比較低!

投影片上的數字我就不照念了,如果投資當時沒有了解清楚,一晃眼10年就過去了,這也是剛退休時我發現自己退休以前沒有好好把握退休金累積期,用錯工具的痛點。

特別是對於還沒有退休的人來說,其實是不需要什麼現金流的,選擇高配息的工具可能過幾年後發現自己的退休準備金是隔壁同事的一半。

當然,比較不同種類的工具是不公平的,不過如果我們10年前從以上的工具當中選擇某一種作為退休準備的主力的話,10年後的現在就會得到很不同的結果,所以還是值得參考看看。

再說,雖然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未來10年股市的報酬率可能不像過去10年那麼高了,不過,這幾種工具的性質,大概就是呈現這樣的相對位置,長期來看不至於完全翻轉。

費用

至於費用呢,那就也很弔詭,以上面的那幾種商品來說,比較從淨值裡面內扣管理費:

  • 內扣費用最高的是總報酬最差的那一支非投資等級債的基金,一年內扣1.45%。
  • 內扣費用第二高的是高股息的0056,2021年要扣掉0.74%。
  • 再來是元大投資台灣市值前50大的0050,2021年要扣掉0.46%。
  • 美國的ETF競爭很激烈,以VOO這一檔投資美國S&P 500的ETF來說,只要0.03%。

一支扣1.45%沈重費用的基金要能夠勝出,就好像給一個選手綁了鐵鞋叫他贏過一個穿輕便跑鞋的選手一樣困難,也許有時候他會贏,可是很難長期保持。

如果把這種高收費的基金再架到投資型保單上呢?那除了基金公司要收錢,又多了保險公司也要收錢,除非真的需要保障,不然退休準備金和這麽多人分享,要看到本金有很棒的成長,那就難上加難了。

最近讀了一本2022年出版的書叫「財務自由實踐版」,作者是加拿大的大陸移民。

作者和先生30出頭就達到財務自由退休了,他們用的投資是指數化投資,書的第10章標題叫做【真正的搶匪就在銀行裡】,這一章說的也就是我也在我的部落格提過幾次的基金高收費的問題,這在美國和加拿大也一樣。

風險

至於風險是一般人很難去評估的,因為你總是會在媒體上看到很多興奮的描述,昨天我剛收到理專的電話來推廣他們銀行新募集的高收益債,10年前聽理專描述不會想到10年後報酬率會像上面的表那樣。

平常如果閱讀新聞,不如多注意金管會在規範什麼,規範越多的,如果跟我一樣家無恆產的人,就要特別注意一下,為什麼金管會要「高收益債」改名為「非投資等級債」。

想更了解請看這篇:

如果高收益債被金管會管制連結到壽險業保單,那麼如果在自己的基金部位放比較高部位的高收益債來月領配息,也是同樣需要三思。

Google 廣告

步驟2:評估有什麼選擇

延續上面的例子,你可以兩方面評估一下利弊得失。

如果不解掉

如果你手上的標的是像上面的狀況,繼續放在這樣的投資型保險或是基金上:

  • 好處是令人安慰的配息,但是...
  • 風險就是當標的已經是虧損的情況,又繼續扣高額管理費吃掉報酬率,那樣淨值回復的可能性很低,接下來景氣如果陷入衰退,配出高息的高收益債就是信用評等比較差的公司,受不景氣影響會是首當其衝。

如果解掉

風險是現在解掉保單和基金,那要把錢放到哪裡呢?如果把資金換到股市上,最近即便是指數型股票ETF也是處於熊市,有可能做這樣的變動之後,也不會覺得太好過。得對於指數投資要有充分的認識,要有長期投資的心理認知,才不會這麼做之後感覺後悔。

步驟3:從資產配置的視野看

雖然最近的投資市場是投資什麼都不好過,但是基本功還是該做好,想在投資上獲利之前,先求控制好風險,而資產配置就是很重要的風險控制的投資必知。地基不穩,投資也會搖搖晃晃。

延伸閱讀:退休資產配置 ,怎樣可以零失敗?怎樣會注定失敗?

與其猶豫著要不要解掉某些投資,不如換個思考向前看,先想好資金該怎樣配置才是未來對的方向,然後朝那個方向前進,讓自己走到對的路上,不要再沈浸於過去,向前看,也許可以減輕心中的猶豫。

至於資產配置股債的比例,簡單說是用110-年齡(或是100-年齡)=股票(風險較高的投資)部位。

就算手中的月配型投資型保單和基金是 「非投資等級債(也就是更名前的高收益債) 」,雖然名稱是債券,還是建議把它算到股票部位,因為這種債券的波動性和股票很類似。

  • 如果以上計算已經超過你可承受的股票部位比例,那可以快點清掉超過的部位,將風險先控制在你應該承受的部位內。
  • 至於要不要像我一樣在退休後全部出清,因為牽涉個人財務,我不便建議。以我的情況是不會持有高配息型的基金或投資型保單的。

根據投資金律這本投資經典的建議是一次性的全部轉換到全市場型指數型投資,立即重新調好資產配置,如果可以自己親自讀過這些書,應該可以加強做決定的信心。

Google 廣告

步驟4:想想,是不是「夠了」!

最近在讀讀者朋友推薦給我的指數投資之父約翰柏格的「夠了:約翰‧伯格談金錢的最佳策略」這本書,之前已經買了,但是先讀過「約翰柏格的投資常識」之後覺得差不多瞭解了就擱著。

出身金融業的我,看到約翰柏格在這些書中對金融業高收費、但卻常常使投資人受傷的描述,不免心有戚戚焉。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但是我的退休金有限,我覺得我退休之前也贊助高收費的投資基金和投資型保單,貢獻出去的費用已經「夠了」。

和推薦給我的朋友一樣,我也很推薦這本很好看的、像故事書的理財思考書「夠了」。難怪巴菲特說約翰柏格對美國人理財貢獻很大,該為他立雕像。

如果在猶豫該不該贖回虧損的投資型保單或基金,推薦可以看看這本書來堅定決心。

如果有像這樣關於退休準備的疑問,歡迎參加弘道基金會9月份的講座,到現場來交流:熟齡幸福課:嫺人9/17、25於彰化「退休財務 & 人生下半場」公益講座,雖然在彰化,不住彰化也可以來彰化國民旅遊 ~

歡迎在下方分享,也歡迎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留言和分享,這樣可以繼續收到更多有關退休準備的資訊和點子。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