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族提早退休金錢課 』vs.『提早退休說明書』3個大不同

『 上班族提早退休金錢課 』vs.『提早退休說明書』3個大不同

Google 廣告

有次錄『單身行不行』的時候和『 上班族提早退休金錢課 』作者十方認識,因為這樣為這本書掛名推薦,這本書是2022年12月底出版,正好比我的『提早退休說明書』晚兩個月,一前一後還同一個節目分享新書,書名又很近似,感覺像撞衫😅,那兩本書有什麼不同呢?

我知道的十方

之前我就在媒體看過十方,雖然她比我年輕許多,但是更早幾年就出書了,算是我的前輩。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第一本書「我用菜市場理財法,從月光族變富媽媽」,還記得那是我剛退休後不久的事,那時候我雖然還在退休後的金錢焦慮期,看到十方從一場火災的逆境中痛定思痛,啟動翻轉人生之路,11年間資產增加到5千萬到1億之間,我卻想的只是退休金不要花一天少一天,想的是產生被動收入,退休金不要因為消費而縮水。

從這點上可以看出,十方當年那本書感覺上是採取攻勢,而我是防禦型的理財。年紀有差別、經歷不同、想過的人生也不同,因此理財的想法不同也是合理。

延伸閱讀:嫺人在「單身行不行」~ 退休金錢焦慮 也能是人生前進的動力

為『 上班族提早退休金錢課 』掛名推薦

在錄『單身行不行』的時候在梳化間看到她,心想名氣比我大上許多的她應該不知道我是誰,沒有主動過去打招呼,沒想到陪著她一起來的正是來問過我要不要出書的出版社總編,因此有機會和十方說到話,才知道原來因為她先生是比我更年輕就提早退休的上班族,也讀過我的部落格,因此十方竟然也說她知道我,立馬熱絡起來。

『 上班族提早退休金錢課 』vs.『提早退休說明書』3個大不同

因為這樣的機緣,於是我的名字就出現在她這本新作上。

Google 廣告

『 上班族提早退休金錢課 』和『提早退休說明書』3個大不同

這麼近的時間出版了兩本標題近似的書籍,那到底內容有什麼不同呢?我想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而且透過比較,應該可以讓大家在思考退休準備時能夠有幫助。

1. 提早退休歷程不同

根據十方的自序中提到,因為娘家一場火災,促使她「決心要賺很多錢來擺脫對金錢匱乏的壓力」,雖然是國文博士,卻選擇從教職成為專業的主婦和投資的學習者,啟動了財務自由之路。而其實她的先生是令人稱羨的科技業高薪族,只因為工作壓力引起的身心狀況不得不提早退休。透過夫妻共同努力,在被迫提早退休之前他們早就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了。這本書看起來是滿滿的勵志拼搏感。

而對我來說工作壓力並非問題,最後是因為公司改組,薪資檢討之下,務實選擇被退休。「財務自由」,是我從未提前想到的狀況,我的「提早退休說明書」是和中年職場危機賽跑的防禦版。

因為和十方年齡的落差,十方的書更注重財務自由追尋的歷程,而我的書,除了退休金的累積,如何做好財務準備,也著墨於如何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第三人生做準備。

2. 投資理財的方式不同

我的投資理財比較簡單(或者是說「單調」😅)

  • 退休前,也就是為財務自由打根基的階段,我雖然沒有因為理財而讓工作收入累積的資產翻倍,甚至因為基金停利停損而成效普普,不過定期定額長期投資還是正報酬。
  • 退休後調整為是股債資產配置,股票包括有「存股」和「指數化投資」。在我的「提早退休說明書」中特別著墨比較多的是如何進行股債資產配置,除了符合退休前後都能簡單地懶人理財,這也是「完美投資組合」這本書中寫到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建議的方式,我在研究所都讀過,沒想到在金融業大洗腦之後,退休之後才開始資產配置之路。

延伸閱讀:這名金融業高管退休後打掉重練,重 學投資理財 的3個理由

十方的投資理財方式就比較多元,她的理財思考參考的是「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她如何貫徹「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改變人生的概念,包括:

  • 不擁有自住房,但是投資出租房
  • 創造收入來源,包括存股、出書,甚至他們還開了一家清潔公司。
  • 強調被動收入與現金流

因此在『 上班族提早退休金錢課 』這本書中你能讀到關於如何找收入的方法,特別是在我的書中沒有提到,而我本人也沒有投資的出租房,還有關於創業的故事。而在我的「提早退休說明書」你能讀到的是關於退休前後如何有效配置資產,以及應用4%法則退休如何面對股災和通貨膨脹的因應等。

3. 理財方式不同影響財務自由的數字

十方家目標的財務自由數字是被動收入125萬,他們花了七年達成,方法是先生在科技業的高薪,以及十方做了投資、寫書等多方面的嘗試,在他們達到財富自由之後,先生仍持續在科技業工作,直到40幾歲身體無法負荷才從職場退出,而這時候,他們的被動收入「早就遠遠超過原來目標的兩倍」。

而我呢?是到退休之後才知道「財務自由」這個詞兒,退休前只知道一股腦地工作,也因為這樣提早退休之後才會感到毫無準備。甚至我是到49歲退休後才把理財的方法整理好並系統化,至於被動收入,那是退休後才開始建立的事,我的「提早退休說明書」比較是用反面教材提醒大家如果重來一次,我會在退休前做得更好的是哪些事,都整理在這本書裡成為具體的步驟提供給大家少走冤枉路。

延伸閱讀:『提早退休說明書』 財務自由5步驟 ~「進擊的荷包」

在這本書中主要用「被動收入」來衡量財富自由的達成。而在我的「提早退休說明書」中主要是以4%法則換算需要的退休「總資產」,而以「被動收入」為輔。

不過不管是我的被動收入或是總資產,我想是無法和十方家相提並論😂。如果同樣是沒有繼承的狀況,那可能的原因是:

  • 我過去金融業的高薪應該比起科技業高薪還是有落差。
  • 我在工作階段支持先生創業而負擔比較多的家計,現在也沒和先生合計資產,因為我們財務各自獨立,基本互不過問,只是現在家庭生活費換先生支出。
  • 我沒有十方拼搏的精神更提早研究創造被動收入的方法。
  • 我因為退休後重視安全勝過成長,所以重視資產配置,只有一半的資金放在股票部位,另一半在安全的債券和定存,因此『資產的成長和被動收入成長並不會最大化』。
  • 因為重視「總資產的累積」勝過「被動收入」,所以股息等被動收入只要可以因應基本生活所需,剩下的部分我就投入重視資產成長的「指數化投資」。因此『被動收入也不會最大化』。
  • 十方沒有自住房,她擁有的是可以出租的出租房,而自己住的房子則是租來的。而我有自住房,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中說到自住房不生財,甚至一旦入手要背房貸,其實是負債。就這點我是部分認同,在「提早退休說明書」中講到退休金資產,我也沒有把自住房的價值算進去,的確自住房無法敲掉一塊來當飯吃。不過因為這樣,現在我不需要付房租,降低了退休後的現金流壓力,所以我不需要那麼多的被動收入,未來養老有需要也可以賣房。要不要有自住房?這一題可以辯論很久,我想就見仁見智吧~

「櫻梅桃李」各有姿態

「櫻梅桃李」各有姿態,金錢只要能符合自己的生活型態,就是自由了。而自由也只是一時,後續如何維持,各自有各自的挑戰。我和十方家兩種財務自由的故事,應該能提供不同角度的參考,哪一種理財方式更能符合你的生活風格需求。

兩個故事的共同點是「持續的工作收入」,也在退休後創造額外的收入,我雖然沒有像十方夫妻多角化奮鬥,但是在投資之外也經營部落格實驗性創造收入,也出了書,在通貨膨脹嚴重、投資市場前景不明的世道下,就算是小小的額外收入,也是有幫助。

延伸閱讀:存到1000萬能退休嗎 ?和關於退休理財這5個酸酸的意見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或是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分享、留言與追蹤。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