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3/11月號的SMART智富雜誌受訪,這一期封面主題是「高通膨+高利率夾擊,退休族搶救現金流全攻略」,記者將退休族區分為「保守型」、「積極型」、「高資產型」,猜也能猜到我是代表「保守型」,這邊我把受訪前準備的心得放上來和大家分享,也附上2022年10月受雜誌社社長採訪的影片。

文章段落快速聯結
高通膨、高利率的年代
在上一次受SMART智富雜誌採訪是2019年8月號了,那時候怎麼會想到隔年2020年一月就來了改變世界的Covid 19。
通貨膨脹
2019年8月受訪的時候代表通貨膨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是0.43%,而2023年9月最新數據是2.93%,已經超過我用來計算退休後每年可以提領多少退休金來用的4%法則下假設的2%,相信大家對於日常生活中各種費用的漲價都很有感。
利率
雖然台灣還是處於低利率的環境,但是即便你沒有投資美債,應該也知道美國這一兩年猛烈升息的事,如果手上有投資美國的債券產品,應該可以明確感受到「債券價格和利率成反向關係」這件事,在我的臉書專頁上也回覆過讀者的問題,
延伸閱讀:臉書短文「因為升息,手中的美國公債跌了15%,這樣的跌幅在下一輪循環中是不是可能轉正?」
因為升息讓債券部位的價值縮水,這叫做債券的利率風險。
我目前的組合比例,如何因應市場狀況?
我目前的投資是防禦性比較高的組合:
高風險高報酬部位:股53%
其中:
- 退休初期以領股息概念投資的台股防禦性個股20檔,目前佔78%。
- 2021年開始持續定期定額投入指數投資全球股票ETF VT + 台股元大台灣50(0050) /富邦台50(006208)總共佔22%。這部分會持續定期定額增加比重到至少佔50%。
退休初期的確我在投資上比較保守,主要是因為擔心退休初期發生的「報酬順序風險」 (Sequence Risk of Return),也就是一退休就遇上連續幾年的股票市場下跌,我一直還是小心謹慎,包括長期向上機率高的的指數化投資,我也是用定期定額慢慢投入,先保持不虧損再談賺錢。
不過,即便是退休了也要讓資產有比較好的成長性來對抗通膨,這點在經過這一波的通膨之後更有感,我預計把股票部位提高到占60%。
低風險低報酬部位:債+定存47%
其中:
- 台幣+美金定存佔 85%
- 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債佔 15%
2022年雖然債券跌幅不小,但我2022年初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分期換匯)的美國綜合債券BND目前美金原幣報酬小虧,換算台幣剛好打平。
過去兩年很多人喊進長債,但是長債對利率敏感度高,2022年見識到升息之下長期債券的跌幅不小於股票,我自己在退休初期有佈局一些部位,考慮過去幾年執行股債再平衡的結果(有逢高出脫過),雖然實際是沒有虧損,不過考量長債的波動度,我個人是不會再投入更多。
雖然2022年股債齊跌,美國主要媒體還是看好股60%債40%的退休資產配置,主要是債券殖利率目前處於近高點,債券價格和利率為反向關係,所以也就是價格的低點,投資機會比過去低利率時代已經好很多。除了存續期間介於6-7年的BND,也會開始把定存部位定期定額投入存續期間不到8年、波動性比長債小的美國政府公債IEF。
市場預測困難,如何資產配置?
退休這幾年看下來,市場預測是很難的事,像是:
- 去年底很多人看衰2023年,認為股市低點會落在第一季,但是並沒有發生。
- 很多人看好2023年美國會陷入衰退並降息,長債會大有可為,但是美國經濟至今還沒有陷入衰退
因此我還是會認為保持固定的資產配置比例就可以了。以我來說就是繼續朝股票60%、債券/定存40%的目標繼續進行。
退休後意外消費的因應策略
除了利率、通貨膨脹等,退休族還要準備好意外消費的因應,像是我自己在退休前幾年陸續發生牙齒等大筆支出,是退休當時沒有想到過的,今年兒子出國留學,原本是說好退休前我支付兒子的教育費用,退休後由先生負責,結果在一陣忙亂中,意外從我的退休金也轉了一筆帳給兒子,後來乾脆想說那一小筆錢就讓他在國外備用。
成年子女的費用,甚至未來是不是還會需要資助?從我的前輩朋友那裡聽過琳瑯滿目的項目,像是新人的蜜月旅行、女兒/媳婦坐月子、以至於到創業基金等。這些都要評估好自己的退休金是不是可以兼顧。
我自己覺得有3個方向來提高意外消費的應變能力:
1⃣ 穩健投資:一方面追求退休金成長來對抗通膨,也能比較好的因應退休後這些意外花費的產生,退休後我對這一點感受非常深刻,理財讓我能過比較有餘裕的生活,但是追求成長時另一方面也務必要採取穩健的方式,確保退休金不虧損,市面上許多的理財資訊,是不是適合退休後的自己?這是要把持住的。
2⃣ 消費控制:今年我一次去日本北東北賞櫻,一次去英國,本來還有在想要不要去日本賞楓,不過一則是年底有幾個演講活動卡住時間,再來,也會思考頻繁旅行對我的意義?我喜歡旅行,但並不一定要以出國旅行來做退休生活唯一的重頭戲,在台灣也有許多美麗的小地方,我有去到就會在我的臉書上分享。把今年的賞楓預算省下來,趁兒子人在英國,明年再看是否可以再趁便去歐洲旅行。畢竟今年因為轉給兒子那一小筆錢,已經讓今年的消費鐵釘超過2%-3%提領率下的預算。未來如果沒有控制好,就可能是退休金消風的原因。
3⃣ 思考退休後的工作收入:我的部落格一開始雖然不是以收入為目的,不過這兩年開始每年也為我產生收入,演講、書和專欄的稿費,雖然不多,可是在高通膨的環境下,讓我安心用工作的小收入來出國旅遊,雖然我的部落格目前還沒有把收入最大化,但是也能是一顆火種,保持可能性,在萬一需要時就能有路可走。又像是,最近找到我的小學同學,她退休後開了間小精品店,她說如果不是開店,退休金恐怕大大縮水了。
延伸閱讀:退休後可做什麼工作 ?這18個副業的點子&靈感(2版)
你也可以準備一筆緊急應變金,或是有保險,或是像我一樣保持比較寬鬆的定存部位,這些解決不了所有大筆意外支出的問題,但是絕對可以讓退休生活更踏實、安心。
以上是我準備採訪時的一些心得,記者有更完整整理的角度,歡迎歡迎到各大書店、購書網站買這期2023/11月號的 SMART智富雜誌「高通膨+高利率夾擊,退休族搶救現金流全攻略」。還有積極型、高資產型的應對策略可以參考。
- 也歡迎還沒入手SMART智富出版的,我的「提早退休說明書」~ 紙本:博客來書店 、 Momo書店、 誠品書店、 城邦書店、 金石堂書店 、三民書局 、墊腳石書店 、 讀冊、Pchome書店、蝦皮,電子書只在博客來書店、Kobo
投資的一千零一夜影片分享
最後也把我去年出書時受Smart智富雜誌社長採訪的兩支影片放上供參考。
關於4%法則:
關於指數投資和存股: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或是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分享、留言與追蹤,以便繼續收到退休理財和退休生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