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覺得 台灣有錢人很多 ,是真的嗎? 最近日文課的課文是有關於日本人的消費習慣,提到日本人很喜歡消費,出國旅遊買「喔咪呀給」不手軟;日本常有新鮮發明,也讓人一直有消費的理由。但這課文是20多年前寫的。現在換成日本人覺得台灣人很愛出國旅遊,很多人到過的日本地方比日本本國人多,覺得台灣人有錢人很多。。。
現在日本人還是很愛消費嗎?
因為那課文已經有點年代,我問日本老師說現在的日本人還是像20幾年前一樣嗎?老師頓了一下,20幾年前的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平成大蕭條」之後,課文中提到非理性的消費(例如花100萬日幣在慈善活動中買一個一下子就會融化的冰雕🤩)已經大大減少了吧。
記得20多年前大約1997到1998年間我出差去日本時,那時的日本分公司帶我們去晚餐,那個晚上一個人的消費是將近4000元台幣,這輩子到那時第一次見識到這種用餐水準!那次去東京逛了日本的京王百貨,感覺人形模特兒裝扮都是屬於貴婦人裝風格,走近一看標價,大概都幾十萬日幣。當時東京高檔繁華的景象,令當時「呆胞」的我,大開眼界。
但是現在台北的餐廳並沒有比日本的餐廳親民多少,日本的餐廳費用也不再像當年那樣高不可攀。。。去到日本也有許多價廉物美,比較休閒舒適的衣服,並不比台灣昂貴。
現在,台灣人說日本東西好便宜呀~日本人說 台灣有錢人很多 呀~
我們沒有花更多時間討論日本的消費力,不約而同開始討論起台灣人的消費。
看看臉書上的分享,很多人貼出去日本買的戰利品照片,直呼「好便宜」呀!日本大小地方,很多日本人也沒去過的,都被台灣人踩遍了;這次冬天開始,日本哪裡開始下雪了,馬上就會有人從日本現場傳出照片來,台灣和日本感覺是零距離。
不僅瘋狂日本,她的台灣朋友也有一年到歐洲出國好幾次。日本老師覺得台灣有錢人(お金持ち)很多呀!
我好奇在日本Google上查了一下,意外地發現還真有不少日本人的文章在討論台灣的有錢人。有幾個住在台灣的日本人和我的日本老師一樣覺得台灣有錢人很多呀!

台湾人がお金持ち?
台灣年輕人的22K低薪雖然讓日本人覺得很驚訝,但另一面,台灣人的旅遊習慣及海外購物的消費力,卻也給日本人留下有錢人很多的印象。
日本人覺得台灣人談錢很直接、賺錢很積極
台灣很多人靠股票或房地產致富,但是每次和前後任兩個日本老師談起理財的事,總覺得老師們變得很「沈默」。
台灣人對賺錢很積極,很熱衷討論與投資有關的事,讓日本人「印象深刻」。日本人潛意識中有種談錢過於「世俗」的感覺。
臉書隨筆:遇到第一位有在投資的日本人
我的日本老師說,鄰居知道她在教日文,會有人直接問她一個月這樣可以賺多少😂?我說,是比我更年長的長輩吧~現在台灣人會這樣問的人應該比較少了😅。幸好因為台灣人非常友善沒有惡意,所以沒有嚇壞外國朋友們。☺️
日本人也可能慢慢改變吧!
20幾年前的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平成大蕭條」之後,許多的日本人房地產或是股市投資受傷,後來又因為「負利率」,許多日本人寧願搶購保險箱,將現金放在家裡,也不願拿去投資股市。
金融海嘯中,台灣人在股市中受傷的人也不少,日本人覺得台灣人天性比較樂觀,還是勇於再戰。
最近日本也因為政府年金不夠支應,必須延後退休年齡的問題,有人開始疾呼要改變太保守的理財態度,錢全部放現金對老後生活是很大的傷害。
為了鼓勵投資,日本許多公司還推出股東優惠(株主優待かぶぬしゆうたい)(此連結為日本https://yutai.net-ir.ne.jp/網站)。 目前「株主優待」排行榜上前幾名中,台灣人比較熟悉的是日清食品,日清是按照持有股數提供日清集團的商品抵用券,既討好股東,又能刺激對集團商品的消費!
台灣有錢人很多 ,是真的嗎?
有關日本人覺得台灣人一直出國感覺很有錢?當然有許多是富裕人士,不過,我也聽過朋友的朋友一家子一直出國,其實錢是以債養債借來的。朋友的女兒在銀行上班,她說同事中和她一樣在存錢的不多,同事中有許多經常出國的月光族。
另外,貧富懸殊落差擴大是許多國家的問題,台灣也不例外,所以當有人說台灣有錢人很多時,另一大半的人要唱「金包銀」了😭😭😭。
祖產、工作收入、投資理財是影響財富水準的三大關鍵。
祖產差異
我在幾個好朋友裡面算是少數家無祖產的😂。有30歲左右的年輕人,等上一代的長輩(包括自己的父母,以及家族中有未婚的長輩)百年之後,可以繼承的房子有五棟,而且都是台北市精華地段。我聽過最多的是在台北市可以繼承50多棟房子收租。
不提長輩百年之後繼承財產,光是現在當下,不少已經上班的年輕人出國還是父母買單;有個親戚的媳婦生小孩住做月子中心,一天要一萬,將近50萬的費用,全部由長輩買單;其他像是給車子的也不在少數。
能夠繼承到長輩的恩惠,財富的距離當下拉開。更古早以前覺得繼承財產是大戶人家的事,但現在連看起來一般般的上班族都可能是好幾棟房子可以傳給下一輩的隱藏版。受惠於之前的「台灣經濟奇蹟」,對於這一兩個世代的台灣人來說,祖產決定「先天體質」的狀況,可能比上一輩普遍。
不過在幸福的富裕故事之外,還是有比較反面的案例,遠房親戚中有人繼承好幾棟房子,全部賭光,現在住在租的房子,開計程車維生(開計程車沒有不好!這邊只是描述前後的落差)。
薪資差異
最近有個有關台灣各行業的平均薪資調查,行業別的平均薪資從餐飲、美髮的兩、三萬到金融業、電信業和航空業等的十萬上下,差異很驚人。以我熟悉的金融業來說,20多年前一年加薪10%以上或是跳槽都很容易,的確收入是不錯的。「選對行、嫁對郎」還真的有差。
不過,即便金融業最近情況也大不如前,新進年輕人工作好幾年還是3萬多的很普遍。在同一產業中也有薪資差異幅度很大的問題。
除了祖產差異,一輩子下來,薪資也會產生不小的高低差距。
人各有命?
前一陣子吳淡如的文章「33歲開始搭商務艙》吳淡如:再省,也不要虧待自己」,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支持和反對的聲浪都很大,我可以理解她的思考邏輯,因為我也有富有的朋友會覺得十小時的飛機多花幾萬元坐商務艙,對自己好一點很值得。
針對這篇文章激烈的討論反映了貧富懸殊很大,有錢人當然可以享受,而且應該鼓勵富人消費,消費越多對經濟越好,只是一般人看了扎眼。。。那十小時內多花的幾萬元可能一般人可以再出國兩趟,對一般人來說,人各有命,沒能搭商務艙不代表就是虧待自己,也不代表理財能力有問題。
我覺得那篇文章標題應該分兩個版本,原來的版本和富裕人士共鳴,真的也有有錢人斤斤計較,令人費解。。。另一個版本可以改成「有錢人再省,也不要小氣,要帶頭消費救經濟」,我們一般大眾看了也會狂按讚吧!
我也要做「好野」的台灣人
結交不同背景的朋友
我的好朋友們有一半以上比我「好野」,雖然有時會有點壓力感,例如他們也會勸說我,要對自己好一點,要常出國,或是會約我上高檔餐廳。心裡偶爾會OS,你們真是不懂庶民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
- 和富有朋友來往,可以讓自己開眼界,提升視野。
- 和富有朋友的相處也讓我學會如何委婉說不,當消費超過我的極限時,我就會開玩笑的說不;也許他們和我在一起,也可以體驗稍微節制一點也可以過得不錯!😆
總之,自己把持好,別為了追求金錢鬼迷心竅,比我富有的人不一定全方位比我快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至少我在心靈上也是「好野人」。
老後搬到生活費比較低的地方
台灣人能這樣經常旅遊,或是可以家裡請外佣(日本人也因此感覺台灣有錢人很多),應該跟我們的生活費整體比日本低有關。所以例如我也想要頻繁的旅遊,老後我可以賣掉房子去生活費較低的縣市租屋,更進一步降低生活費,就也可以看起來「很好野」的到處玩耍!😇
提高理財智商
特別如果不是有傲人的祖產,或高人一等的工作,在這種貧富不均、高齡化、外加低薪的時代,更有必要投資時間及精力,提高自己的理財智商。甚至對於下一輩也有必要從小教育理財的重要和掌握不同階段正確理財的方式 !我覺得這也許比學歷更重要!除非長大學習金融相關科系,不然都是要自己自習,及早開始掌握,一生受益!
談錢一點都不俗氣!
(本文圖片來自Pixabay免費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