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活筆記 (Ending Note)」的作者孫珣恒先生偶爾會在我的臉書專頁上面留言,印象比較深刻是因為他也持有導遊的證照,也是中年離開職場。當我的「提早退休說明書」新書分享會時,他也來到現場跟我打招呼,並跟我說,他的書,也就是這本「終活筆記」要出版了。
因為這樣的一面之緣,加上聽起來很有意義的一本書,所以也就情義相挺,寫篇文章來介紹這本書。(附帶要提的是似乎他離開職場7年之後又重返職場了,也想分享給中年失業的朋友,不要放棄)。延伸閱讀:沒了名片,你是誰呢?職場中輟生找尋安身立命之所的挑戰及省思|高年級不打烊 EP97
文章段落快速聯結
「 終活筆記 」:每個人都會有的散場最終章
雖然我的父母和公婆都很長壽,感覺那一天還很遙遠,不過也可能很近,誰知道呢。是該打包好,隨時可以搭上最後那班車,不給家人留下任何的麻煩,也讓自己沒有任何的後悔。
延伸閱讀:50歲之後不要活在後悔中 ,人生才可能精彩(各領風騷)
「終活」最早是從日本開始傳來,指的是為走向人生終點做的準備活動,一般來說是退休的時候,或是大約60歲的時候,應該要提早開始為人生劃下完美句點的事前準備,但現在也有提早的趨勢,特別是如果膝下無子女,或是單身,這些安排就更重要。日本的單身女性可能從40歲就開始想這個問題,最主要是希望不要留下任何麻煩別人的事。
這不僅包括遺產、遺物的處理,還包括更需要擔心的老後照護問題的思考與安排。
雖然聽起來有點傷感,但每個人都得要面對這人生散場的最終章。

如同書名,這是一本筆記本,當中有各面向紀錄的表格。
終活筆記 :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紀錄
這本書的第1章和第2章是關於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紀錄。
我覺得完整寫清楚之後給兒子看,應該會很像一本個人的故事書,雖然很多項目我自己也填不來了,像是「小學時的老師」。
不過翻著書倒是讓我想起以前敦促我從桃園跑到台北考北聯的國中數學老師,也是我的課後補習老師,該去感謝他沒有放棄我。雖然殘念,那一年數學考特難,我還是只考了22分,我記得那年我念的國中考到建中的同學是66分。
很多事忘光了,但是恥辱的事永生難忘,不過其實是我幸運,要是考得簡單,我這數學絕緣體也多不了幾分,還會比北一女等級的同學落差更大,那樣我恐怕是中山也上不了了。
就是這樣一邊寫一邊回憶,也許有空的時候該來尋根之旅,找一找老師。前陣子和「提早退休說明書」的資深主編聊了聊,才發現原來她也唸我的那所在桃園的國中,是跟我差了10幾年的小學妹,不過她已經沒聽過我老師的名字。
另外像是可以回想並寫一下這輩子尊敬的人、恩人等。還是不能偷懶,還是要記得按三節向他們問安表達感謝才是。
終活筆記 :醫療和長照的安排
第3章是關於醫療和長照的安排,我自己是已經簽過了「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也有注意一週運動幾次,還要臥床的話,就用我的幾張保單解約去付吧。
最近兩邊4位長輩已經陸續走掉3位,幸運的是都沒有臥床很久的狀況,不過在老後還是需要人協助照顧生活起居的階段,在過程中關於是否要找看護的問題,也真是傷透腦筋。
只能說這個觀念從我們這一代開始,除了寫下來希望的照顧方式,更重要是觀念的改變,不要堅持子女親自照顧,也要把那筆照顧的錢安排好,不成為子女的負擔。
這一段也必須有Plan B,雖然機率不高,但萬一先走的是家人,又該如何處理?在獨居者日益增加的社會,是個難題。
終活筆記 :往生規劃、財產、遺囑、個人帳戶處理
第4、5、6、7章 是關於往生規劃、財產、遺囑、個人帳戶處理等
這一段見仁見智,我是覺得還好,遺產、遺物怎樣處理,希望通知誰等等的,能交待也好,而就算沒有事先交待好,撒手走掉,眼不見為淨也就算了。這個問題也不至於麻煩兒子太多時間。
除非像是單身者實在不願留給政府,那真是要提早想好到時候要如何處理。
說到遺產,公公算是模範,生前沒先給誰錢,身後也沒交代,子女就去國稅局查詢,所有金融遺產無所遁逃。這樣反而是好事,不分男女、不分照顧多少,子女均分,也沒什麼好吵。
包括我自己也是出自重男輕女的家庭,所以覺得我公公是個好榜樣。不過以後我沒這問題了,用不完都是兒子一人獨享。希望不會拖累他倒是~
延伸閱讀:公公的遺產(臉書隨筆)
終活筆記 :待辦清單(bucket list)
第8章待辦清單 也就是bucket list,作者提供了幾個清單作為參考。
看到這裡讓我想起來之前寫過一篇50歲前該做的清單,一晃過了幾年,我做了一些沒想過的事,像是出書,還從藏鏡人走到螢光幕前,但是卻有些想做的事沒有去做。今年疫情終於緩和,最想恢復一點旅行。
另外的參考資料:
- 2018年我寫過一篇關於日本單身女性的「終活」。
- 你也可以在博客來和Momo書店的網站看大綱和簡介。這本書如書名,是一本筆記,有許多的表格,內容空白,由你自己親手寫上,全部寫完就是你的一本故事書,和接下來人生的指引。怎麼過人生,操盤手是自己。
👉終活筆記:博客來書店
👉終活筆記:Momo書店
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分享,或是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分享、留言與追蹤,以便繼續收到我的退休理財和退休生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