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現金比例 太高?退休第3年的不滿意成績

Google 廣告

資產配置現金比例 太高,是我的痛點,退休之後前進股市領股息,佈局到夠小康度日就停了,Covid-19解禁後更是忙著看古蹟、健行、手機攝影,加上部落格日文,怎麼退休後還是很忙呢😃?,直到最近牙齒出問題要花五萬大洋,驚醒該來理財了,正好退休滿3年,跟小學生一樣再來新年新希望😄。

以下是個人理財分享,每個人想過的退休生活,還有風險承受度不同,沒有標準答案,各位看倌就當「真人實境秀」觀賞吧!也看看有沒有錯誤示範提醒到你的地方😃。

為什麼 資產配置現金比例 太高呢?

退休後雖然研究了很多有關資產配置的東西,知道100(也有人說110)減年齡等於應該買股票的比例,但是我的股票部位為什麼經過了三年還沒有達到50%-60%的比例呢?退休第3年的進度和第2年差不多而已😌。

延伸閱讀:退休資產配置之路 ,寫在退休第2年末

今年三月的Covid-19是個低點投入的難得好機會,最近幾天媒體報導有人那時候大筆投入台積電,後來賺了兩千萬,可惜我沒有這種膽量與財運,那時候我是設定好當下跌20%、30%、40%、50%的時候分批投入一個比例,沒想到一下子股市又飆起來了,加上開始戶外活動至上,只有少少進了一點,還有趁大跌把之前看錯眼的個股換成0050等ETF,是有讓投資組合體質健康一點,但再度證實我沒有財神爺的緣😌。

延伸閱讀:股市大跌,退休投資該怎麼辦 ?我正在做這3件事

資產配置現金比例 太高的小康生活,行不行?

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

退休後我這小康退休族的花費是如何呢?根據我退休第三年的記帳統計顯示,花費第一名是我的這些看古蹟、健行、手機攝影部落格繼續精進日文等等學習活動,算起來一年的費用差不多可以去一趟兩週的歐洲自助旅行,再來就是我回娘家去探望父母,過節、生日的紅包。

除了這兩大項之外,退休三年以來,花費是還好的,我其實沒也刻意省錢,像是偶爾我趕不上去健行的火車時還會搭小黃,但是總消費還是可以的,雖然少少的花費,日子也過的開心充實,以我領的股利加定存利息,算是還好過日子的。(附註:請別問我股利是多少,不是亮眼的成績,不好拿來炫耀或是示範,謝謝😒)

直到我的那顆需要做「顯微」根管治療的牙齒出問題☔,粗估需要五萬元,才讓我對以前看過有關醫療費用會如何吃掉退休金的文章,有了切身的感受。

退休前很容易想說節省一點還好,但是,退休前沒想過的費用可能會不請自來、一一報到,像是我家的「電器們」在我退休後,大概看我斜躺在屋裡悠閒日子很好過,竟然跟我一樣紛紛說不幹了,在我退休後從冷氣到瓦斯爐、熱水器幾乎退場過一輪,今年終於暫時不需要新的採購了,但是現在換「人」要換零件了,也就是我那一顆要價五萬的牙齒。

延伸閱讀:本人親身經歷退休生活後寫下的退休每月支出 要多少?這清單和人生減壓對策

牙齒這件事不但促使我寫了篇有關退休後風險的文章,還敲醒我,疫情大解放後只顧著玩樂是不可以的,對退休金的管理,是必須保持紀律、持續進行的。

延伸閱讀:退休後會面臨哪些風險 ?要退休先想過這13件事

一點花絮,有人問過我說老公還在上班,幹嘛窮緊張?不怕見笑,我家的費用分攤是這樣的,退休前我因為收入還行,老公又在創業需要營運資金,我現在是退休的「嫺人」,退休前則是賢慧的「賢人」😌。
退休前我幾乎包辦所有費用,從水電瓦斯、家電、買菜錢、兒子的教育費用等等。三年前,對我老公來說算是開始好景不常😁,我退休了,現在換他接棒這些家庭費用,我只負擔自己的花費。
這次牙齒的事我跟我老公哀號幾聲之後果然奏效,他說要幫我出錢,不過奏效歸奏效,算是我老公有通過忠誠度考驗,但我其實骨子裡還是堅決主張女性也要財務獨立之人,所以是含淚婉拒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怪,不拿白不拿,可是我覺得拿人手短,我喜歡平等(這樣講話才能大聲😄),而且控制支出對我這種前高薪族來說,是一種莫名的樂趣,證明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屈能伸😀,也會激勵自己部落格經營退休金理財都要再努力一點。

Google 廣告

面對突然多出的費用,現在我能怎麼辦呢?

我的退休金除了生活費之外,是有醫療及緊急準備金沒錯,但是,一則現在才五十出頭就開始動用準備金,對於身體保健難免開始有點危機感;再說,可以把這件事當成退休後的益智生存遊戲,攤開退休後會面臨哪些風險?每項不發生則矣,該如何更加強化自己對風險的因應能力呢?

退休後最怕沒了鬥志與活力,基於前面的想法,我於是坐在電腦前面拉一拉Excel表想想怎樣透過理財而能控制在一般預算內,不必動用到準備金,也算是為預防退休後不用腦而可能提升失智的風險稍稍做點努力。

退休前兩年股、債投資增值加上這幾年領的股利,扣掉我的生活費之後,還有成長。到2020/11/13為止,在我結束退休後的第三年的此時,退休金扣掉消費還是持續成長。但是現在台灣股市是一萬三千多點,這個實在一點都不值得拿出來說嘴。

歐巴桑很愛暖場,說了這麼一堆,面對多出來的費用,我該怎麼辦?

  • 一是砍掉佔最大宗、但非生活必需品的學習費用,可是終身學習是我的退休生活主張,也許能多少省一點,可是刪掉這一項,我的退休生活就要從彩色變黑白了。
  • 其他項目本來已經夠小康了,不能再節省?那就是得認真提升投資績效了。

打擊 資產配置現金比例 太高的行動方案

方案一:一次到位

假設我有100萬退休金,我現在只有35萬在股票,可是用110減年齡,我該有57萬在股票,不然投資就過於保守,以目前債券和定存利率都超級低的情況,股票投資太少,產生的收益不夠的話,退休金水位會下降太快而沒有辦法撐住長壽風險。

一般在講資產再平衡rebalance的時候,每年或每半年固定一天(綠角的基金8堂課這本書和大部分講到資產配的專家都是建議一年一次即可)重新調整股債配置的比例。可是現在的台美股市都偏離所有的指標很多了,像是巴菲特指標席勒本益比、年線、十年線等等等,現在隨著市場的歡樂氣氛一筆下手的話,果真股市像突然跑出去的小狗,終究會回到主人的身邊怎麼辦?

前陣子看德國股神斯科托蘭尼的書時,對於下面這段提到股市的群眾心理的話,覺得很值得警惕,我在寫「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的人一半 」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時,也有引用這段經典:

當市場高點時許多人都知道控制風險保留現金,但是當市場還是繼續向上,當周遭朋友都在賺錢,最終感覺持有這麼多的現金是蠢蛋,也因為手邊還有不少現金,最後就忍不住出手,套在最高點。

咦,這是在告誡我內心的小劇場正想推出的劇碼,不該蠢蠢欲動嗎😃?

最近股市上一萬三千點,美股也是頻頻創新高,很多金融機構、財經媒體預測說好還會更好,那現在是趕緊上車,還是記得德國股神的告誡?

方案二:紀律前進

問題是一般人如何判斷已經會是「套在最高點」的時點,不能再投資了?

在我2017年底退休的時候股市已經是萬點,甚至從那時媒體上就有人說萬點太高,他股票已經全部賣掉換現金,靠牆壁站了,但是從那時候到現在過了三年,股市又上漲三千多點。如果要等萬點以下再投入,這三年當中只有2018年12月和2020年3月的肺炎股災兩次。危機入市說起來容易,但是連巴菲特等等多位投資大師,在今年的股災中都沒有能夠做到。

2017年底如果我那時沒有開始投資,也不可能可以透過股利支撐我的那些學習費、孝親費。

與其一直壁上觀,我認同「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作者提到的資產再平衡可以不用一次進行,可以分批調整,這樣想之後,壓力度會小很多,對我這種膽小保守之輩而言比較容易採取行動。

以下假設我有100萬退休金,「現在」和「目標」的差距算出來之後,就把它們除以一年、兩年、三年看看每個月要投入多少吧。

資產配置現金比例 太高?害怕投資?怎樣調整才安心?

以上分別計算分一年、兩年、三年調整完畢時,分別每個月要投入的金額。如果真的很保守、很擔心,那試算看看分三年投入,每個月只是一小部分的錢投入,即便遇到市場大幅波動,影響的金額也不會太大,緩步前進總比不前進、放太多在定存好,也比一次重押下去風險小。

我在2020/3股災時買到71.66元的元大台灣50(0050),2020/11/20收盤價是114,帳面報酬是59%,問題我只是小買,從金額看只是小賺而已,如果持續分散投入,報酬率不會那麼高,但是多買了股數,未來可以長期領股利的基礎就多了。萬一害怕現在就是股市最高點,結果股市一路下滑呢?那至少是分散時間投入,而不是單筆投入,風險已經適度分散。

Google 廣告

結語:牙醫師的智慧

上週我去看牙醫的時候,年輕的牙醫師突然冒出一句話說「這顆臼齒很難清潔,所以請不要自責」,正當我在想「真是治療很到位呀,連心理層面都顧及到了」的時候,接著他又說了「等治療完畢,會再教您怎麼清潔,下次再出問題就得拔牙了」,是不是很厲害的溝通術呢?

最近在看周遭親友的人生,也回頭看看到目前為止的自己,越來越覺得雖然做人要努力是很重要,但是人生也有一部分是由看不見的力量在主導的,有時人可以頑強堅韌,但又有時人是很脆弱的,不得不向命運臣服。你要怎樣跟「人生」講道理?遺憾過了,不要自責。

錯過了的事就錯過了吧,再往前看看該要如何再努力,牙齒壞了就壞了,不要自責,只是之後要注意。

後記:2020多事之秋,回頭看我這一年的投資績效實在是差強人意,雖然投資沒到位,但是閱讀財經資訊還是持續有進行的,發出這篇文章之後,文章下面和臉書都有幾位朋友留言,可見大家對資產如何配置問題的關注,為了我的退休第四年理財,來整理整理這段時間對於股債市的閱讀。

延伸閱讀:

歡迎在下方留言,或是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交流~

13 comments

  1. Hi , 嫻人

    其實[110-年齡]的股債配置法,已經是相對保守的投資方法。

    我個人認為,在近年資金氾濫、股市和實體經濟背離的環境下,股市震盪是必然的。

    以退休族來說,其實只要保存2年的生活備用金,使用股債配置法就不用擔心短期套牢的問題。

    現在的現金越來越不值錢,建議在半年內完成資產配置。

    1. 的確,這是多數人目前的看法,不該過多比例在呆定存我也知道,不過我想理財除了道理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個人的投資哲學和對風險的態度,平衡最大報酬和安全穩健之間,在目前投資報酬可以支應生活的情況下,我會傾向後者,不是不調整,只是拉長調整的時間,如果半年後股市依然大漲,我的投入太少,我覺得那是我的選擇,人生就是這樣吧。

  2. Hi 你好, 關於你提到巴菲特指標(評論大盤是否過熱)…讓我有個疑問, 眾所周知, 巴菲特是以價值投資聞名, 找尋低估的估值(價格低於價值)然後買入並長期持有且為了較大報酬率願意接受較大波動, 我也曾聽人提, 巴菲特並不以總經方式來投資, 所以提出巴菲特指標義意在那裡呢? (有矛盾否? 或者我的資訊有錯?)

    另~關於之前mail, 我同你說的, 必竟不夠了解他人下, 未必能給出好的建議.

    1. 有關巴菲特指標,我的認知和這篇文章中所說相同,https://news.cnyes.com/news/id/4519206,這個指標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是不衝突,這是他用來判斷市場整體是否過熱的指標(股票市值除以GDP),並不是說他以總經投資,而是因為股價總市值是所有股票的加總,當這個指標過高,表示「普遍」股價是有飆高的狀況,倒也不是說就無法找到個別的標的可以購買,在大海裡撈金,這是價值投資者的工作,只不過根據股災後也就是最近的一次波克夏股東會中巴菲特的談話表示,現在美股中很難找到符合價值投資的標的,這是他前一陣子的看法。不過,我的文章中提到這個指標只是舉例說明目前市場也有這種過熱的看法(就像我上面找到那篇文章一樣),當然也有另一派主張好還會更好,所以應該提高持股比例。我的文章只是說明像我這樣的退休族在分歧的專家意見中,如何做下正確的決定?我只是提出這個狀況,並不是特別支持「市場已過熱」或是「好還會更好」的其中哪一派。就我個人來說,會選擇分期調整來降低猜測市場的風險。

  3. 如果被動收入(股利股息)大於生活開銷,那就沒有現金過多的問題。
    退休後本來就是追求最低風險下合理夠用的報酬,為了賺取花不完的錢害得晚上睡不安穩,也不划算啊!
    雖然不清楚嫺人姊的資產配置現況,但確實可以用現金來做再平衡,目的是調整風險承受度到自己能接受的範圍,而不是提高報酬率,資產配置因人而異,保守也不是壞事。

    1. 哈哈,你的想法真是療癒,目前我也比較是這樣子的,只是當成一個挑戰,在自己還能承受的風險範圍內,再積極一點,但是為了不讓自己睡不著,會慢慢調整。謝謝你的意見!

  4. 我覺得以目前債卷殖利率很低,相對就是價格昂貴來講,硬要去配置固定比例的債卷是很矛盾的一件事,買債卷不就是要分散風險,降低波動度嗎?
    如果試試以s&p500的股利殖利率-2年期美國債利率,m平方也有相關數據可用。來當作股債的分配依據,不知道成效如何,嫺姐可以回測看看。

    1. 是沒有錯,問題是在誰能夠精準預估市場?現在覺得債券價格昂貴,但例如二十年期公債已經比三月的高點掉下來一些了,相對上漲的股市,這樣的關係並沒有不合理。如果還相信資產配置的話,應該是要調整成目標股債配置比例,而非判斷股債價格高低,而隨時動態往會贏的那邊跑,我是沒有看m平方,不過聽起來比較像基金公司在預測市場所做的事,和資產配置是不一樣的理念。當然相不相信傳統的資產配置就是個人的選擇問題了,傳統資產配置在最近的確受到很大的質疑。關於m平方的工具,如果套上一般人都能用的話,真是基金公司的殺手啊。現在大家好像比較喜歡看樂活大叔和不敗教主吧,哈哈。

  5. 個人對於再平衡方式不管是分三年或者半年內處理完 都是要符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沒有絕對方式
    一切都是看自己

      1. “讓自己晚上能睡得著的方式就是好的理財方式”
        — 提早退休说明书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