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後什麼最重要 ? 能看透臉書上大家都比我幸福很重要

50歲以後什麼最重要 ? 能看透臉書上大家都比我幸福很重要

Google 廣告

50歲以後什麼最重要 ?財務和健康很重要,最近似乎出國次數也變成一項重要指標~退休之後有的聚會話題總是圍繞著最近出國去了哪裡,接下來打算去哪裡,媒體上也有投資達人會用一年可以出國幾次來彰顯績效,臉書上更是佈滿歡樂的假期照片,但是,到70歲時可能會出國100次的人真的比較快樂嗎?來看這幾個有趣的臉書度假貼文調查。

退休的人都在環遊世界嗎?

我的朋友們

我先用我有定期聯絡的8名已退休、原是上班族的親友作樣本說明,雖然只是少少幾人,不過大家不是一起參加某個臉書旅遊社團認識的朋友,同質性不高,應該可以輕鬆參考一下。

  • 男性:2位年紀大約60歲,1位將近50歲
  • 女性:1人60歲、4人50出頭歲

我的朋友們是不是退休後一直都在玩?

  • 男性2人,女性3人是一年出國5次上下。
  • 其他3人或有家中長輩身體因素,或是退休後轉行,比較沒有出國。

算起來,我經常聯繫的原上班族親友中,50、60歲的退休族有63%的比例是兩、三個月就出國一次的,並且他們從退休之後已經這樣持續幾年了。

如果一年出國5次,假設至少持續到體力還可以的70歲,50歲的人可以出國100次,60歲的人可以出國50次。

這樣玩50次到100次也要不少資金,大家致富的理由呢?第一名是繼承長輩財富、第二名是房地產等投資,透過工作和創業達成財富自由的則各一位,還有一種狀況退休金也會比較寬裕,那就是沒有小孩的家庭

臉書上看起來很幸福的人比較快樂?

假如我那五位朋友都在臉書上,每次旅遊都貼出照片,那我一年就會看到5人*5次=25次的旅遊照片,等於一個月會看到有兩個人在出國,這還沒計算那些不常聯絡,僅剩臉書關係的朋友們。

出國旅遊的確是退休後許多人的主要活動。

但,是不是在臉書上經常出現的人就是過著比較快樂的生活,來看看這篇發表在富比世官網上的文章:

「如何使用臉書透露你的性格及自我肯定程度」“What Your Facebook Use Reveals About Your Personality And Your Self-Esteem”

本文作者Amy Morin是美國西北大學講師,著作被翻譯成30個國家的語言,並且是位心理治療師。這篇文章有七個重點,引用了幾篇不同的研究報告:

  1. 有很多臉書朋友的人傾向自我肯定度比較低,所以傾向透過臉書的關係鏈結,讓自己看起來是受歡迎的。
  2. 外向型思考者比內向型思考者更常上傳照片及更新臉書動態。
  3. 勤懇的人花在臉書上的時間最少,但一旦使用會很仔細將照片歸檔,讓親友可以用最簡便的方式瀏覽。
  4. 富有想像力及創造力者比較可能會填滿臉書的個人資訊欄。
  5. 自戀度比較高的人比較常貼文展現自己,希望贏得許多的讚和留言。自戀的人一般來說也更常自拍。
  6. 容易感到壓力&焦慮者,發文照片遠多於文字。因為照片比文字不容易引起不同爭議與意見,照片相對較容易得到朋友的認同及按讚,比較容易讓自己在朋友面前看起來比較快樂,也就是,必須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快樂是不輸給朋友的。
  7. 個性隨和的人比較常被標註在別人的相片裡

從上面幾點看來,臉書上的活躍者也有幾種不同的面貌。單純的個性外向喜好分享的人是一種,也還有可能是自戀者,或是焦慮者,透過臉書照片贏得讚來肯定自己。

看起來,臉書上的幸福照和現實中的快樂度並不永遠能直接畫上等號。

Google 廣告

你是「外向型思考」還是「內向型思考」?

MBTI的人格測驗

撇開自戀者和焦慮者,可能要找心理師檢測才能確認到底是不是,這邊我來分享我想起之前上班時做過一種MBTI的人格測驗,也許有人也有做過,可以再回味一下。

這個測驗的結果(有興趣可以點入MBTI的人格測驗連結看看),每個人會得到4個字母組成的性格分類,也就是可以將人格特質分為16個不同的組合。這邊只簡單看第一個字母,將人格特質分為兩種,字母“E”表示外向型,如果是“I”就表示是內向型性格。

外向型思考 vs. 內向型思考

臉書上活躍的「外向型思考」的人到底是怎樣的特性?以下是從MBA智庫百科中有關MBTI理論的說明中擷取。

🎈外向型思考的人從人際交往中獲得能量
*喜歡外出
*表情豐富,外露
*喜歡交互作用,合群
*喜行動、多樣性(不能長期堅持)
*不怕打擾,喜自由溝通
*講,然後想
*易衝動、易後悔、易受他人影響

看看這些敘述,應該有貼切描述臉書上經常貼出旅遊照片朋友的性格?不但喜歡外出旅遊,而且還喜歡從臉書的分享與互動中獲得人際關係的能量。

那內向型思考者呢?一般來說外向型思考者在社交活動上,例如像是臉書上,看起來會是比較受歡迎的,比較快樂的;但並不代表內向型者就比較悲哀和不幸福,事實上,我之前的老闆就有內向型思考者,是很優秀的領導人,內向型思考者可能在臉書上活動比較隱性,甚至不太用臉書:

🎈內向型思考者從時間中獲得能量
*喜靜、多思、冥想(離群、與外界相互誤解)
*謹慎、不露表情
*社會行為的反射性(會失去機會)
*獨立、負責、細緻、周到、不蠻幹
*不怕長時間做事、勤奮;怕打擾
*先想然後講

這些怎麼很貼切地描述了被退休症候群電擊過後的本阿桑啊😌~

你是「外向型思考者」還是「內向型思考者」?

你覺得自己是外向型思考者還是內向型思考者呢?如果想要具體測試一下,可以在你的手機上app下載處輸入“MBTI”,可以看到下面幾種app,挑一個試試看吧~

50歲以後什麼最重要 ?了解自己很重要

哪些名人是外向型思考者、哪些是內向型思考者?

可以對照這篇buzzorange.com的文章看看,有一些名人的MBTI測試結果

  • 可以看到政治人物中外向型思考者不少(出一張嘴😁),歷屆美國總統有許多位都是外向型思考者,像是小布希、柯林頓、歐巴馬、川普等,還有微軟的比爾蓋茲。
  • 而內向型思考者也不遜色,有俄羅斯總統普丁(謹慎、難測😳)、還有科技界的名人像是已故的蘋果的賈伯斯、亞馬遜的貝佐斯、臉書的祖伯格、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還有布萊德彼特和貝克漢。

不是每個人都在出國都在吃大餐,每天都很開心,川普雖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之人,講話很大聲,但世界也不是只有他一人😁;只是外向型思考者表情本來就比較豐富,拉風時想讓全世界知道,所以在臉書上很搏版面;而內向型思考者即便出國也許也不會貼到臉書上,也許在旅遊和派對之外,偏向個人內心型的活動更讓他們有興趣,但他們可能自己暗暗滿足就覺得很好。

你可能是唯一真的覺得自己的臉書度假照很讚的人

這邊還有一篇Miami Herald標題為「根據調查顯示,你可能是唯一真的覺得自己的臉書度假照很讚的人」“You may be the only one who actually ‘likes’ your Facebook vacation photos, study says”’的報導引述幾個調查結果:

  • 根據一項英國的調查,73%的人其實不喜歡看到別人的假期照片,特別是「在海灘上曬熱狗形狀的美腿hot dog legs on the beach」
  • 另一項美國的調查顯示,七分之一的美國人會將張貼過多度假照的朋友解除朋友關係
  • 而超過一半經常分享度假照的人則表示,沒有什麼炫耀或想贏得「讚」之意,只是喜歡與親朋好友分享照片,並留下自己的精彩時刻而已

看過另一篇報導,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分享旅行時多分享你的旅行目的地值得造訪的原因,減少過多個人照片,是一個對朋友圈提供有用資訊的貼心替代方式。不過我覺得這建議有違外向型思考者的本性,因為他們就是想讓大家看到他們開心的臉啊,而且每次都要這樣想東想西,對他們來說是件庸人自擾的麻煩事。

參考參考了,據我的了解,多數的外向型思考者其實並不會被這種標題嚇到,因為他們動機單純,只是喜歡分享,沒有想太多;而大部分外向型思考者也不乏個性相近的外向型思考者朋友,還是會踴躍幫他們熱鬧按讚互動的~

Google 廣告

50歲以後什麼最重要 ? 能看透臉書上大家都比我幸福很重要

從上面這些心理研究和調查看起來,外向型思考者傾向多在臉書上張貼表情豐富的自拍旅遊貼文或歡樂用餐照,是很正常的~更何況,臉書上本來就比較傾向是張貼歡樂、分享成功的地方吧。

臉書上大家看起來都比我快樂幸福嗎?大多數時候只是個性不一樣而已~而像是知名的郵輪環遊世界的退休達人老黑,後來也在他的臉書上高開自己患了青光眼和憂鬱症,我很佩服他的坦承。

內向型思考者即便和外向型思考者經歷一樣令人開心的事物時,也許內心很有感動,但表面平淡,表情看不出太戲劇性的變化~心靈的感動是無法拍照的~認了吧,我們音量大不過川普的,天生在臉書上就比較弱勢😌~不過反正我們也不會真正介意。

那出國次數是退休後幸福度的重要指標嗎?

臉書隨筆:

出國100次攻略

我有位朋友瘋狂的想出國,對我來說是難以理解,我想他是個外向型思考者,比較需要像哥倫布一樣大航海、外出行動😀。但還是會顧慮退休金的水位,所以,他在退休後運用專業知識當temp賺旅費。這是很棒的態度,不論年齡,有夢想就排除萬難去追求。

其實我有兩位頻繁出國的朋友雖然財務不錯,也還有努力在找旅遊財源!真的很想到70歲前出國50次到100次,但礙於資金不足,就跟他們一樣採取行動吧~

不出國也能快樂的方法

別試著叫內向型思考的人不要想那麼多,一起來玩就對了,可是我真的需要想出到底自己在退休生活中還能做些什麼😌?在沒有答案之前,出國旅遊除非和找這問題的答案結合在一起,單純的玩樂,不會帶來很大的快樂,內向型思考者需要先有答案~

如果你跟我一樣覺得到70歲之前再出國幾次隨緣,加上之前去過的地方,覺得也可以了,那就比較好辦。現在多花點時間培養一些靜態的興趣也不錯。

我家老爸退休後朋友很多,過得精彩,但現在行動力不如前,更年輕時為了作伴結交的朋友,不說同年齡人,比他年輕的朋友也一個一個走掉,不然就是行動力也減弱,很少再來往。。。我從沒聽他笑著回憶之前去過很多地方,感覺此生很值得過。。。反而這幾年老爸從絢爛歸於平淡,很少有笑容,天天喊人生很沒意思。

而我公公退休後沒有經常出遊的習慣,朋友也不多,現在倒是挺能在家裡自得其樂、洗洗碗、修理些小東西的。

臉書隨筆:甚麼時候不用再計算人生的CP值

50歲以後什麼最重要 ? 我覺得認識自己,看清楚這一切,現在就開始練習獨處,讓自己到老都能悠然自適,不比出國次數不重要呀 ~

你是外向型思考者還是內向型思考者?
未來你是希望眾樂樂的歡樂時光多呢?
還是喜歡獨樂樂的探索時光多呢?
現在可以怎麼準備安排呢?

感謝耐心閱讀直到最後💕
🌀想分享嫺人的退休理財與生活、學日文、看日本退休趨勢 & 旅行紀錄? 您可以~
*留下email追蹤新文章
*移動到「嫺人的好日子」臉書專頁按讚&追蹤
🌀這篇文對你的家人或朋友有幫助?歡迎按下面的按鈕分享此文
感謝知音💖

*本文頁首圖片來源flightradar24.com網頁截圖&pixabay.co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