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現金撥回?身故保證?這張不一樣?

Google 廣告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前陣子有銀行理專來電要跟我推薦投資型保單,其實我退休後就把我之前的投資型保單都解約了,2020年一月底武漢開始封城的時候,我又把基金全部贖回,我這呆定存客戶再度成為銀行刺眼的存在,電話結束後,理專很盡責把資料送過來,一直被我擱置,直到最近讀了一本書...

2022 更新版 :投資型保單有沒有陷阱 ? 費用、配息和你想的一樣?

當理專再度來敲門

2019年A銀行嘗試推薦我儲蓄險和市政債,我覺得不適合,前陣子換B銀行理專來電,我在B銀行是很小資的客人,所以至今是第一次接到理專電話。

退休後跟B銀行的往來就只有在鉅亨網、基富通等平台投資基金的扣款,到一月下旬的時候看到武漢封城,趕緊將這些早就在等著適當時機處分掉的基金贖回,避險基金大師達里歐說現在「現金是垃圾」(鉅亨網),我就是不折不扣把基金換成垃圾的呆定存客戶😅。

大概銀行有注意到帳戶變化,不久我就接到電話了。這次B銀行想推薦給我的是投資型保單。為了不浪費理專的時間,我如實說明為什麼退休後把投資型保單都解約了,但理專跟我強調「這張不一樣」,理專想跟我碰面說明,但那時疫情風聲鶴唳,我那段時間正好要去醫院照顧長輩,想說不要害他,不要碰面比較好。這年輕人很認真,雖然我百般推辭,他還是把資料送過來塞在我家信箱。

因為對投資型保單沒有特別的好感,這件事也就擱著,一下過了兩個月,直到最近在讀一本朋友推薦的書「精算師給你做得到的安心退休指南(Momo書店)」,作者提到「雖然年金險變貴了,但也一定要買年金險」,其實我就像作者說的,對年金險沒好感,但是對理財有興趣,想研究一下,所以才拿出當時理專給我的DM,再研究一次看看。

除了對於作者提出一定要買年金險的意見感到好奇,想要驗證到底年金險可不可以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最近定存利息調降,股、債變數多也不敢大動作,就姑且看看當時理專給我推薦的投資型年金,看看到底有沒有可能。

Google 廣告

投資型保單是什麼 ?

投資型保單簡單說就是結合保險和投資的一種保單。

前一陣子整理我的保單,發現以前幸好有買了幾張傳統壽險,這些保單的解約現金價值,每年是用4%~5%的複利在成長,現在去哪裡找人給我保證利率4%~5%的,這幾張保單說什麼都不能解約😌,可惜當年沒錢沒多買幾張。話說,這些保單是我這種有點年紀的人才有的福利,比我年紀長點的前輩應該更有福氣,更早之前利率更高。最近這幾年保單的預定利率隨市場利率調整,是每況愈下了。在歐美國家更早就面對這問題,發展出投資型保單,保險公司不再保證利率,這些保證利率的商品,在現在超低利率、投資操作又很困難的環境下,對保險公司壓力很大,像是國泰和富邦信評都在四月份被降為負向(工商時報)

投資型保單就是架一個保單的平台,上面放一些投資標的讓客人選擇,客人盈虧自負。這樣保險公司就少了投資的壓力。後來還演變成全權委託由投信公司來代操基金和ETF,避免很多客人不知道怎樣選標的,或是銷售人員其實也不知道怎樣推薦標的。

下面就是這篇文章要比較的三張全權委託投信代操的投資型年金保單,每張保單下面有「投資標的」...也就是全權委託代操的帳戶。

全權委託投資型保單範例

下面討論到費用的時候,會看到費用有些是從「保單面的帳戶價值」裡面扣,有些是從「投資標的淨值」裡面扣。這兩層面分清楚,對於了解投資型保單非常重要!

Google 廣告

投資型保單的優缺點

對客人有什麼好處?

  • 費用透明,法令規範很清楚,鉅細彌遺都需要揭露給消費者看清楚。
  • 可以自由選擇要投資哪些標的,這些標的一字排開,頓時讓人生變彩色,世界五大洲想投資哪就投資哪,要股票基金有股票基金,要債券有債券,好多選擇呀~
  • 如果你不想花心思自己選基金,那還有全權委託代操的方式,全部委託給投信公司代操就好了。

缺點呢?也就是上面列出優點的反面。

  • 因為所有細節都要揭露,保單也變得很複雜難懂,我想一般消費者很難看懂,就算你真的能看懂,也是要耐著性子花點時間像玩五百片拼圖那樣,有耐心看清楚才能兜出全貌。
  • 那些讓人生變彩色的投資標的,老實說大部分的人都不真的懂,立足台灣、放眼全世界的投資視野,看了很興奮,但是,其實很多基金是長期投資、長期套牢,以前就發生過有客人選好基金投資,等股災時保單價值腰斬,才發現原來風險這麼高。後來發展成由投信公司代操,這樣績效不好的時候,不是理專或是自己選錯基金,可以一起罵投信公司😅。
  • 「投資型」保單這名字往往讓人想到投資,而忘了本質它還是保險,不但客戶搞不懂,連銷售的人弄錯銷售方向的也不少,這樣雙方誤會的可能性就加大,產生不少銷售糾紛,有可能是銷售的人不敢講清楚收費的項目這麼多,講清楚那投資的美夢就破滅,也有可能是很多老人家根本沒想聽細節,後來實施七十歲以上購買投資型保單要錄音錄影存證(聯合新聞網),最近金管會還研擬打算向下延伸到65歲(聯合新聞網)

其實現在65歲的族群許多也是有不錯的教育程度,不過,據說年紀越大,對理財的掌握度會越差...哎,我也朝這方向趨近了...所以要多動腦,以巴菲特為偶像😃。

  • 全部委託給投信公司代操呢?千萬不要以為就此高枕無憂,因為不是沒可能所託非人。績效不好的時候一直罵一直罵也沒有用,有些保單還有綁解約費用,不是說想跑就跑得了。

理專說這張投資型年金不一樣,不但有現金撥回,還有身故保證~

那時理專給我推薦的是像國泰人壽Young飛揚變額年金安聯人壽智聯人生變額年金保險這種有身故保證給付的保單。以國泰人壽Young飛揚變額年金這張的甲型保證給付方式來說,投保前三年的身故保證是1倍總保費,第三年開始是1.06倍的總保費。

我來試想看看這種保單有沒有投保的理由:

  • 投保後可以從全權委託的投資帳戶得到「現金撥回」,也就是一般人熟悉聽到的「配息」,但是因為不是沒可能配到本金,所以規範用「現金撥回」。現在投資不太好操作,所以一般配息要超過5%是比較難,這種保單大概就是訴求3.5%-5%之間穩定領配息。

國泰人壽Young飛揚變額年金這張來說是採用階梯式配息,淨值在8以下是不配息(為了避免配到本金),8以上到10.25之間,每月是配0.03167,淨值如果高於10.25,每月就配更多為0.04167,換算等於目標是年配3.7%~4.8%左右,如果要配息率高一點,就是看能不能遇到淨值接近8的時候去買,那就會趨近4.8%。至於如果掉到8以下要不要搶進呢?第一,這種時候買進暫時沒得配息,而以後要再回到8以上,我認爲難度比一般投資要高,因為綁了全權委託帳戶,費用比直接投資基金高,跌下去之後投資績效要翻身的難度就提高了。

  • 那萬一穩穩領配息,但是不小心遇到像武漢肺炎大股災,不但不小心丟了小命,還不偏不倚掛在股災那一天,那家人看到大額虧損豈不傻眼?以前就有發生過老爸過世留下保單,兒子發現老爸怎麼買了虧錢保單去找銀行吵的事。遇到這種窘境,如果是這種有身故保證的保單,以國泰人壽Young飛揚變額年金這張的「甲型」身故保證來說,會保證不管績效多差,會給付保費的1.06倍(但是因為標的是美金計價,所以是用美金保證)。

聽起來如何?我的看法如下:

理想的狀況

現在定存利率很低,而經過武漢肺炎鬧場,接下來自己投資的難度也會提高,我覺得這種保單有點誘因的地方在於如果這種保單設計的理想可以實現,每年可以一直有現金撥回4%上下,是還可以。

風險呢?

理財第一件事就是要想風險在哪裡?自己能不能接受。

這種保單的風險,就是如果未來幾年投資的難度升高,那投信公司也不保證一定有辦法將投資績效操作到8以上。萬一發生不能「現金撥回」的狀況,那時想要退休後可以賴以為生的現金流就會中斷,而且看到掉到8以下的淨值,越老哭點會越低😭。

當然金融機構會一再說這種機率很低,萬一發生對他們公司也很慘之類的,他們不會讓這種事發生...但是,影響的是消費者的退休後生活,身為消費者,自己也有責任提前預想最糟的狀況會是如何、能不能接受,事後去爭執說是誰沒講清楚,很傷神。

補救措施

萬一萬一這種糟糕的情況發生,補救措施有兩種:

方案一:

就擱著假裝沒這筆錢,自己勒緊腰帶,等自己去跟上帝喝咖啡的時候,可以造福家人,至少不會蝕本,保費再加一點點可以保證能讓家屬領回去。這個的代價就是自己安排好的退休現金流縮水一點,不能自己享福。得算好自己有多少比例的資金可以放在這種有點誘人可以領息,卻也可能被鎖住的保單上。資金不夠多,不能太大比例投入。

延伸閱讀:退休現金流 的7個來源 ~ 退休一年後的心得

方案二:

因為這是張年金保單,也還有一個機會,如果投資績效不佳,那就是等到投保超過六年之後,國泰人壽Young飛揚變額年金這張的「甲型」保證是可以讓你用保費的1.06倍(而不是已經虧損縮水的保單價值)去換算可以進入年金化的金額的。只不過還是要注意,年金化是要看當時的「預定利率」和「年金生命表」去換算每年可以領多少。目前國泰官網上的商品說明書試算是用1.5%的預定利率,現在利率這麼低,幾年後會是多少?最好更保守估計。

精算師給你做得到的安心退休指南(Momo書店)」這本書的作者建議年金險再貴也該買,他強調他不是因為任職保險公司才推薦,他是人資公司顧問。

雖然我自己從拿了這些DM之後過了兩個月因為這本書才拿出來仔細看,甚至等我打電話過去給銀行理專的時候,他同事還竟說他離職了...連我出身金融業也對這種保單興趣缺缺。現在很多人會用股票或是債券投資領息,我自己也是,但是,在這種股債未明的環境下,是不是可以配置一點在這種有一點風險,但是有身故保證的來避免萬一走不逢時的窘境,而且將來可以選擇年金化的年金險上面來分散風險?我覺得是可以思考的。武漢肺炎有改變我一點想法。畢竟自己投資也會有「走不逢時」的風險。

不過我跟接手的理專說,最近股市太高張,這種保單只能單筆投資,我再觀察想想看。

以上其實已經說完我的結論,不過有些細節,我已經研究過,就還是放上跟大家分享,我在看投資型保單的時候除了看每月可以領多少,其實我更在意費用(萬一要提前落跑要不要扣錢😖?費用比較高的保單看到的淨值績效比較差的機會就比較高)和保單的績效。

Google 廣告

這種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重點1:看費用

投資型年金費用一般分為「保單層面」的費用和「投資標的」層面的費用。

我試算時的費用假設:

1. 費用計算基礎有些是保費、有些是費用保單價值、有些是投資標的價值,為了簡化,就姑且假設保費=保單價值=標的價值。
2.因為有些費用是跟投入保費大小有關,這邊假設單筆投入保費100萬來計算,這種保單就是設計來「領息」,而不是訴求「累積資產」一年領4%上下,沒投入幾百萬,意義似乎不大。
3.國泰人壽保單的標的保管費也有分級,這邊假設用最高一級費用計算,不過保管費比率很低,不影響結論。

1. 投資標的層面的費用

這種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保單標的面費用

從上表可以看到,除了這些全權委託帳戶所投資的基金本身淨值內含有管理/經理費之外,在這些投資帳戶面也有些費用是要反映在帳戶淨值裡面收的,也就是說比你自己直接投資基金會多一層代操所產生的費用。以年金化之前至少要累積六年來說,總共會扣掉9%、10%這樣的比例。

2. 保單層面的費用

這種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保單面費用
  • 「無」身故保證的保單,舉例像是國泰人壽新樂享人生變額年金,這張設計是投保的時候一次性收費,如果一次投入100萬以上的保費,等於是保單面不用收費。
  • 「有」身故保證的保單像是國泰人壽Young飛揚變額年金安聯人壽智聯人生變額年金保險,收費方式有點不同,如上表,細節不談,國泰人壽Young飛揚變額年金如果投保前六年共收3.6%,安聯人壽智聯人生變額年金保險六年共收5.7%。可以看出比「無」身故保證的保單收費明顯高出。有保障就多付費,也無不合理,不過跨保險公司之間的收費差距就要留意一下。
  • 如果你在保險公司官網上看到「投資標的」的淨值和報酬率,要記得,連到保單上還有這些保單面的費用,所以保單面的實際報酬率會比較低。

「保單層面費用」和「投資標的層面」費用小結

內扣費用有兩層:「保單層面費用」中的保單管理費/行政費,和「投資標的層面」中的各項費用,分別是從保單面、投資標的面扣除,消費者看到時已經反應在保單價值和標的淨值,會無感不知道被扣了多少,但是的確是內扣了。

這種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費用架構

其實嚴格說費用一共有三層,還有一層是因為各個類全委的投資帳戶是去投資基金,這些基金本身就有一般大約1%-1.5%不等的內扣費用是反映在基金淨值上。

姑且不管第三層基金層面的費用,先就保單面和標的面這兩層收費,加總一下看看:

這種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費用估算

小結:

  • 以上不同基礎的費用項目相加,雖不合理,還是可以看出個大概,國泰人壽Young飛揚變額年金安聯人壽智聯人生變額年金保險兩張「有」身故保證的保單,收費比較高。
  • 以上就是如果你感覺怎麼保單績效一直起不來,原因就是因為以上因為購買的是「類全委」、「保單」平台,有代操費,也有保單面的福利(是否有身故保證、年金化等),所以必須付出比自行投資基金多出來的成本,扣了這些費用,還要撐住投資績效,的確是很大的考驗。

這種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重點2:分手時要不要付解約費用?

費用面還有一項很重要,需要注意的,就是分手時的解約費。

萬一投保之後覺得績效不如預期會不想要了?自己的個性遇到大股災容易覺得很驚嚇會想退出?這不是閒錢,幾年內不是沒有可能需要用錢,有解約或想部分提領的可能?萬一績效很好,個性會坐不住,很想逢高出場?

要注意,在前面幾個年度解約是要按照保單帳戶價值扣解約金的。部分提領也是要扣費用(詳細規定要看保險公司條款)。

投資型保單要注意解約費用

如果把投資型保單當「投資」來購入,這樣萬一以後看到帳戶價值沒起色,想解約的機會會很高。

我覺得還是回到「保單」的本質去考量投資型保單,不要被「投資型保單」的名稱而跟投資混淆了,要是因為是想要有「保障」,或是想要以後可以轉為「年金」,才投入。這樣才有辦法將這些費用合理化,也才有辦法不會短期解約,蒙受虧損。

這種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重點3:績效不亮眼?很正常

接下來看看扣除「標的面」費用後,反應在「標的面」的績效如何呢?

這邊可以看到這幾個月績效滿江紅是可以理解,因為遇到大股災,但是如果拉長到三年來看,最好的帳戶績效是摩根的全球前瞻組合,不過三年8.8%的總報酬率換算年複利是不到3%,報酬最低的聯博全球成長收益三年總報酬是2.5%,換算年複利和現在的一年期定存一樣是不到1%。但是這些帳戶的波動度卻不是像定存一樣不動的狀況。

這種 投資型保單好不好 ?帳戶績效
安聯的保單是2019年剛推出,不滿一年。

過去三年如果投資Vanguard S&P 500 ETF(Morning Star)美國前500大公司,年化報酬是9%,投資元大台灣50過去三年的年化報酬率是7%,如果搭配iShares 7-10 Year Treasury Bond ETF(Morningstar)的中期美國政府公債,過去三年的年化報酬是6.9%。如果採取股60%、債40%的典型「退休後」資產配置,搭配起來報酬率會有7%的年化報酬率,如果從投資績效面來看,自己去投資低成本的ETF,自組退休資產配置會完勝。當然,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現在股和債都不是沒有偏高的疑慮,可別看了我這段馬上全身投入,還是要看一下購入的時間點😃。

以上保單內的各個帳戶投資目的不同,可能有的是偏債券收益保守一點,有的偏股票積極一點,這樣比較績效並不合理,我只能說先暫且用消費者的結果論,先一字排開看看。的確有幾個帳戶在近期股災之下跌幅比較小,看起來是保守一點的組合,但如果投入當時只著眼比定存好的配息,現在這樣的波動恐怕還是無法完全無感。

我要表達的重點是,這種類全委保單在層層費用之下,報酬率會落後大盤的機率是高的,除非帳戶操盤手很厲害,具有年年打敗大盤好幾趴的實力,才能從層層費用中脫穎而出。消費者要投入前要有心理建設,這是保單,要充分利用像是身故保證給付或是年金化等,看看是否切合自己的需要,投資型保單不是投資,如果想用來有專家代操賺多多的投資績效,那千萬不要買投資型保單!

結論

投資型保單有很多不同的變化,這邊就用最近接觸到的有「身故保證」的這個類型舉例說明。

投資型保單很複雜,理專給我的DM密密麻麻,也還說不完整,很多細節是我自己到保險公司官網看的。

我寫這篇文章僅是個人被銷售到了,自己做功課研究一下,並無推薦之意,所以詳細內容還是以各保險公司資料及解釋為準喲。

其實結論都寫在文章中用顏色標示了,「投資型保單」可否作為退休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這邊就簡短結論。

  • 投資型保單是保單,不是投資,投保前要回歸到「這是保險」的角度,要看的是「付出的費用」和得到的保障是否值得?以本文討論的「投資型年金」來看,得到的保障就是平穩的現金撥回、有些保單有身故保證給付、還有年金化等;其中有身故保證的保單,雖然費用高一點,但的確有解決到一般人對於投資型保單萬一虧損的疑慮,雖然這也並不是完美的方案,但是我覺得是還不錯的設計,的確本來被我丟在一邊的DM,我現在了解為什麼那位已經離職的理專一直強調這張不一樣,...不過,就是要評估這些是否是你真正需要的。
  • 這些保單最大要注意的風險就是全權委託代操的績效,在層層費用後是否能挺住,得要想仔細最糟的情況發生,也就是淨值表現不佳,有階梯式配息設計的保單萬一不能如預期配息時,會不會影響退休生活?這時退而求其次,採取前面提的方案,像是將身故保證留給家人,或是盤算是否可以用保證的額度進入年金化等,在退休金的資金配置面是否有餘裕可以接受這樣的備案。
  • 投保前要想清楚,投入之後前幾年解約是會被扣解約費的,長期來說萬一績效不好,也要有當成給家人愛心的準備,如果落跑就會是被扣了一堆費用之後又實現損失。(老實說,我現在還在繳兩張保障很少的醫療險保單,以前不是為了人情就是因為忙沒仔細看,現在只能想成主要留給我兒子了...不能老是買自己用不到的保單給兒子愛心啊😰)
  • 投資型保單很複雜嗎?我覺得是,所以才容易有糾紛,要投保就一定要有拼五百片拼圖的耐心,花幾小時仔細看清楚,跟理專打破沙鍋問清楚,如果沒看懂的東西就一定不要去碰它。

退休後最想要的就是穩定的收益,偏偏現在利率很低,自己投資風險又高...但是,這種渴望雖然可以理解,但最近看美國的財經新聞常常有在報導,利率很低,想要固定收益要往哪裡去?低風險的公債利息貼地板,風險稍高一點但也算較安全的投資等級債,配息也會變低,那就往最有機會高配息的,投資高收益債去?但高收益債其實另一個名字是垃圾債不是沒有原因的...事實就是沒有無風險的夢幻高收益的商品,有的話大家都很想要啊!但是風險還是要顧,特別是退休「後」投資更是要小心,看起來這是全世界的難題。

同樣的,如果因為利率實在太低,忍不住把這種「投資型保單」當成另一個完美的替代品,還是要注意,這跟定存大不相同。

雖然很少台灣人真的會把保單年金化,大部分人看可以的時候就儘早贖回,以免夜長夢多😁。但是我還是想弄清楚為什麼「精算師給你做得到的安心退休指南(Momo書店)」這本書的作者獨排眾議,他說他的精算師同輩也很少人會選擇年金產品😳。

延伸閱讀:年金保險 是什麼?退休後該投保即期年金保險嗎?

6 comments

  1. 我自己是業內人士,投資型保單確實很複雜,成本也相對高。不過其實還有回購單位數的選項,類似定期定額的概念,跟現金撥回可以比例搭配,能一定程度更穩定投資績效,近年更多類型的架構也不斷出爐,沒有其他金融工具的也可以參考看看。
    另一種使用投資型保單的狀況是一定期間內(例如房貸期)需要高額壽險,保障槓桿可以拉比較高,符合需求,未來再相對應做調整即可。
    很多金融從業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壓力,公司再大力推動又豈能不從,要獨善其身還是隨波逐流呢?今年我選擇了改變,自己出來開設保經,希望一定程度突破這種盲點,不再只做推銷員,轉型顧問的身分成長努力。

    1. 1)因為我是退休族,所以我的文章大概都是從退休後現金流的角度在看,所以像是撥回方式,文章中只有考慮現金撥回的方式,2)文章結論中有提到投資型保單類型有許多,這篇就只是針對我最近被銷售到的保單來分析,有機會看看其他設計也會再分享我的看法 3)現在傳統壽險條件大不如前,的確現在要得到保障,投資型保單是可以考量的選擇,因為我這篇是從「投資型年金」的角度在看,沒有提到「投資型壽險」的部分,有機會我也來分享。 總之,我並不是覺得投資型保單不行,但是銷售人員應該避免只是強調「投資」,而是應該回到「年金」「保障」等其他金融工具無法提供的功能來著眼,像「身故保證給付」文中我有提到我認為是不錯的設計。另外,因爲這種商品的複雜度,也應該加強售後服務的部分,消費者需要更多後續的服務來協助他們管理保單的績效,才能達成理財的目標(現金流或是壽險保障)。以前在金融業看過一些不太好的狀況,所以比較有感觸,我個人最終是選擇了退出。現在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真心覺得保險雖是理財重要的一環,但是光靠保險要達成萬全的退休規劃,真的不容易,如果可以跨越保險和其他投資工具的界線,給客戶完整的建議,會是比較理想,但是看起來金融機構還是沒有跳脫「強銷商品」的窠臼,而不是真正瞭解客人的需求及擔心。的確很難期待從業人員自發性的調整,畢竟大家都有生計要顧,許多理財人員也太年輕,難以感同身受。期待你的保經公司可以帶來新的氣象!其實我也去考了產、壽險的保經執照,只是還沒有想好要做什麼,發懶還沒去受訓...

  2. 其實這文章提到的產品並不是精算師給你做得到的安心退休指南所提到的年金險,
    適合退休的年金險是要有每年穩定的現金流,且能保證領一輩子,而不是跟績效綁在一起,
    若是這樣,還不如自己做資產配置就好。

    在台灣,我看過比較適合退休的年金險在我這文章介紹過,我對年金險的概念跟作者一樣,
    是退休必備的金融產品,看法都很雷同,幸好我這篇文章很早就寫了,並不是借用他的概念。
    只是台灣人更不愛這樣的產品,因為他是保息不保本,台灣人太強調保本,
    文章提到的產品就是如此,以那麼高的費用,加上市場震盪一下,每年提領若吃掉本金,
    時間一長,很多投資人都會長期領不到息,這怎麼會是適合退休的產品呢?
    但這產品賣的嚇嚇叫,我提的年金險卻很少理專願意賣,導致去年停售了,非常的可惜!
    理專不願賣的原因很簡單,不好賣,因為台灣人的退休理財觀念不對,都想把錢留下給子孫,
    再來就是佣金不高,且要綁一輩子(這也不一定,很多理專趁這保單漲時就請客戶賣掉
    ,忘了當初這產品要放一輩子領年金用)。

    我只能說,若退休規劃不像嫺人一樣花時間去研究規劃,只靠銀行理專的話,
    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銀行標榜財富管理,退休傳承規劃,都是空話,還是都以業績為主,
    我很少看過有理專願意幫客戶做整套的退休規劃,還是只停留在產品面,
    強調哪些產品配息高,又保本(死後保本,但很多忽略掉前兩個字)

    我自己做的年金險規劃,56歲就可以每年領5.2%,60歲領6.24%,領一輩子,
    比4%法則穩,不用擔心提領完,這才是真正適合退休的年金險啊!

    https://cycjim.pixnet.net/blog/post/213436603-不用一千萬就能過舒適的退休生活?%28下)?comment_page=11#comment-38715980

    1. 感謝前輩的分享!投資型年金或是利變年金都是有分為「累積期」和「進入年金化期」兩個段落。1)累積期:兩種年金險最大差別應該是在「累積期」的部分,「投資型年金」要看自己選擇投資標的的投資績效來累積帳戶價值,「利變年金」是按照保險公司投資績效來「宣告」收益;2) 至於「進入年金化」期之後,兩種年金險應該是一樣的道理,進入年金化要看「年金化當時的預定利率」,即便是投資型年金,只有「累積期」才有投資績效的問題,在年金化之後也沒有投資績效的問題了,就是按照累積期「累積的帳戶價值」(有身故保證的保單則有些是可按身故保證金額來年金化,可以避免帳戶績效不佳的問題),然後按照保險公司公告的預定利率來計算年金化金額。以國泰這兩張商品是要累積六年之後才可以年金化,所以要看六年以後,消費者選擇進入年金化當時,保險公司宣告的年金化預定利率,才能試算每年可以領多少,如果現在要試算的話,在國泰其中一張投資型年金的商品說明書中,年金化時的預定利率甚至有用低到1.5%來試算的,與您文章中提到的幾年前的2.45%,已經差很多,保單利率不斷下降的事實在年金險中也是相同。在國泰的網站中,只有舉出80歲還是85歲才開始年金化的案例,80幾歲開始年金化,比例可以高達十幾趴,問題誰會八十幾才年金化,保險公司沒有舉例像是50歲開始年金化可以領多少。我看應該跟您幾年前規劃的年金險是差很多了,寫出來很難看,哈哈,我問理專,她是跟我說不用年金化,就一直在累積期,用「類全委帳戶」的配息比例會比年金化好,哎,年金化後保險公司要承擔的年金化利率風險,跟最近保單降低責任準備金利率一樣,都是不想要的風險。。。只能說前輩動作很快,搶得先機了!

  3. 以我在銀行財富管理部門工作的經驗,投資型保單只是被當成比較高費用的基金平台,
    理專根本拿保單當成基金在trade(更惡劣的是拿後收型來trade),
    連我提的年金保單都能trade,甚至有檔我覺得不錯,
    含重大醫療險的投資保單(佣金比一般投資型還高)也不例外!
    投資型保單有個好處,就是一年有幾次轉換免手續費,
    對有做再平衡的人,是很適合的,但也有銀行說沒手續費,
    理專沒動力幫客戶調整,變成保單標的轉換也會收費用,
    只是比基金贖回重申購還便宜,這真是亂來!
    (有案例是理專複印客戶的轉換單,一年內轉換超過百次!)

    總之,我沒看過有客戶的保單有進入年金化,年金平台其實就是個基金平台而已!
    不過,號稱保本的壽險平台,前陣子出現了問題,因標的大跌,
    導致危險保費大增(理專不提),保單質借想賺利差的人,
    陷入了要補錢的困境,台灣人為了保本,都不知道多付出了多少費用!
    國泰飛揚還好,至少他危險保費不會隨年齡遞增,但長期下來,
    領不到配息的機率很高,絕對不會是理專說得機率很低,
    光想那費用與撥回,幾次市場震盪,我預估大概十年以後,
    要領到配息機率就不高了。當然,在這之前,理專早就幫你贖回,
    另外再找標的賺手續費了!銀行的制度不改,
    根本不要想靠理專幫你做好退休理財規劃,還不如好好研究嫺人的文章!

    1. 台灣人普遍沒有年金化的觀念,現在年金化的利率越來越低,加上銀行也不想推廣,只想讓客戶當成基金這樣短期進出才有獎金賺,像您所說,又有些是綁解約金的後收商品,很多客人根本搞不懂,有些保單連前幾年部分提領都要扣費用,實在非常不適合當成投資來銷售。至於轉換的部分,您說的情況真是可笑的,可憐的客人...在轉換沒獎金的時候,很多理專不會幫客戶建議做適當轉換,而是乾脆解約重保,還有大部分客人不知道怎樣轉換適合的標的,之前我還聽過有保險公司的人聲稱她可以幫一位七八十歲、不懂投資的老先生顧好保單的投資績效,宣稱該轉的時候她會通知銀行理專幫客戶轉,保險公司是製造商,真是不懂她哪來的時間可以顧到銀行的每一個單一客戶,再說連巴菲特這次股災都摃龜,不解為什麼保險公司一個毫無投資學經歷背景的人,怎麼也自己變身投資高手了。。。為了搶到業績,什麼離譜的話都聽過😌。

      有關類全委保單,您說的我同意,如果現在去看保險公司官網,久一點的帳戶,現在淨值是6-7的比比皆是,要cover那些費用真是難度太高了。我也對於這種設有領席門檻的保單長期是否能領到「現金撥回」抱持懷疑的態度,現在身為消費者,我不會拿自己的退休金去賭。

      前輩說的一切,深有同感,真的需要金融機構從獎金設計面著手改變才有可能導正!

發表迴響